1.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
背景技术:2.种子是种植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好的种子是丰产增收的基础,这必然要使用相应的种子精选机,种子精选机是指把风选、筛选、窝眼选、比重选4种青选原理,通过设计成为一个集成在代行走轮的机械上,成为一个既能固定作业又能牵引巡回流动作业的机组,具有设计合理、选种效果好和通用性较强等特点。
3.现有的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高效快速的对水稻种子进行筛分,大多仅通过搅拌的方式配合上多级筛分的过滤结构对其进行筛分,为了保障筛分的有效性便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搅拌和筛分,降低了种子筛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解决了现有的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高效快速的对水稻种子进行筛分,大多仅通过搅拌的方式配合上多级筛分的过滤结构对其进行筛分,为了保障筛分的有效性便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搅拌和筛分,降低了种子筛分的效率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背面与电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外表面套接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的背面与装置壳体内壁的正面相搭接,所述旋转轮正面设置的连接杆外表面套接有摇摆杆,所述摇摆杆的内套接的固定杆一端与装置壳体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
8.所述摇摆杆的外表面设置有锯齿,所述摇摆杆与锯齿杆相啮合,所述锯齿杆外表面套接的两个固定环背面与装置壳体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锯齿杆设置于入料箱的背面,所述入料箱套接在连接轴的外表面,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装置壳体的内壁活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外表面套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蜗杆外表面套接的限位环正面与装置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两个从动轮套接在同一个连接轴的外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入料箱内设置有螺旋导轨,所述入料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合门,所述入料箱的外表面材质设置为硬质过滤板,所述入料箱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套环,所述套环背面的一端卡接在锯齿杆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阶梯式过滤板,所述阶梯
式过滤板设置于入料箱的下方,所述阶梯式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盒。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壳体的背面与水泵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装置壳体的背面相连通,所述水泵的下表面与水箱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水箱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卡接在装置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底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外表面设置有卡环,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滚轮。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通过设置电机、旋转轮和锯齿杆,当工作人员使用该精选机对水稻种子进行筛分时,将水稻种子倒入入料箱内之后,可以通过开启电机令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旋转轮进行旋转,使旋转轮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令连接杆在移动的同时带动摇摆杆进行移动,使摇摆杆带动锯齿杆进行反复的左右移动,令锯齿杆带动入料箱进行反复的左右摆动,与入料箱内设置的螺旋导轨相互配合对水稻种子进行有效的脱壳和过滤,使得该精选机能够快速且高效的对水稻种子进行过滤筛分,提高了该精选机的筛分效率。
17.2、该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通过设置蜗轮和旋转轴,当工作人员使用该精选机对水稻种子进行筛分时,开启电机令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旋转轮进行转动的同时,电机的输出端会带动蜗轮进行旋转,使蜗轮带动蜗杆进行转动,令蜗杆带动两个主动轮进行旋转,使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进行旋转,进而使从动轮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令旋转轴带动入料箱进行旋转,此时套环的设置能够使入料箱在旋转的同时进行左右移动,使得该精选机能够更为高效的对种子进行过滤筛分,提高了该精选机的实用性。
18.3、该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通过设置水泵和水箱,当工作人员使用该精选机对水稻种子进行筛分时,水稻种子的筛分工作结束后,可以通过开启水泵对水箱内的水进行抽取,并通过连接管送入装置壳体内,利用水对装置壳体的内部进行冲洗,避免了种子残渣滞留在装置壳体内部进而对精选机的筛分效率产生影响,提高了该精选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壳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装置壳体、2电机、3旋转轮、4摇摆杆、5锯齿杆、6入料箱、7连接轴、8蜗轮、9蜗杆、10主动轮、11从动轮、12套环、13阶梯式过滤板、14水泵、15水箱、16底座、17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
‑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子加工用种子精选机,包括装置壳体1,装置壳体1的背面与电机2的正面固定连接,电机2输出端的外表面套接有
旋转轮3,通过设置电机2和旋转轮3,将水稻种子倒入入料箱6内之后,开启电机2令摇摆杆4带动锯齿杆5进行反复的左右移动,令锯齿杆5带动入料箱6进行反复的左右摆动,与入料箱6内设置的螺旋导轨相互配合对水稻种子进行有效的脱壳和过滤,使得该精选机能够快速且高效的对水稻种子进行过滤筛分,提高了该精选机的筛分效率,旋转轮3的背面与装置壳体1内壁的正面相搭接,旋转轮3正面设置的连接杆外表面套接有摇摆杆4,摇摆杆4的内套接的固定杆一端与装置壳体1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
26.摇摆杆4的外表面设置有锯齿,摇摆杆4与锯齿杆5相啮合,锯齿杆5外表面套接的两个固定环背面与装置壳体1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环,当使用者开启电机2令旋转轮3带动摇摆杆4和锯齿杆5进行移动时,固定环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锯齿杆5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移位的情况,对锯齿杆5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保障了过滤机构的正常运行,锯齿杆5设置于入料箱6的背面,入料箱6套接在连接轴7的外表面,连接轴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装置壳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
27.具体的,如图1和4所示,电机2输出端的外表面套接有蜗轮8,蜗轮8与蜗杆9相啮合,蜗杆9外表面套接的限位环正面与装置壳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蜗轮8和旋转轴,开启电机2令蜗轮8进行旋转,使蜗轮8带动蜗杆9进行转动,令蜗杆9带动两个主动轮10进行旋转,使主动轮10带动从动轮11进行旋转,进而使从动轮11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令旋转轴带动入料箱6进行旋转,此时套环12的设置能够使入料箱6在旋转的同时进行左右移动,使得该精选机能够更为高效的对种子进行过滤筛分,提高了该精选机的实用性,蜗杆9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主动轮10,主动轮10通过皮带与从动轮11传动连接,两个从动轮11套接在同一个连接轴7的外表面,入料箱6内设置有螺旋导轨,入料箱6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合门,入料箱6的外表面材质设置为硬质过滤板,入料箱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套环12,套环12背面的一端卡接在锯齿杆5内,装置壳体1内设置有阶梯式过滤板13,阶梯式过滤板13设置于入料箱6的下方,阶梯式过滤板13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盒。
28.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装置壳体1的背面与水泵14的正面固定连接,水泵14的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装置壳体1的背面相连通,通过设置水泵14和水箱15,水稻种子的筛分工作结束后,可以通过开启水泵14对水箱15内的水进行抽取,并通过连接管送入装置壳体1内,利用水对装置壳体1的内部进行冲洗,避免了种子残渣滞留在装置壳体1内部进而对精选机的筛分效率产生影响,提高了该精选机的安全性,水泵14的下表面与水箱15的上表面相连通,水箱15的下表面与底座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座16卡接在装置壳体1的外表面,底座16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17,支撑脚17的外表面设置有卡环,底座16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滚轮。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0.s1、使用时,将水稻种子倒入入料箱6内之后,可以通过开启电机2令电机2的输出端带动旋转轮3进行旋转,使旋转轮3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令连接杆在移动的同时带动摇摆杆4进行移动,使摇摆杆4带动锯齿杆5进行反复的左右移动,令锯齿杆5带动入料箱6进行反复的左右摆动,与入料箱6内设置的螺旋导轨相互配合对水稻种子进行有效的脱壳和过滤;
31.s2、当工作人员使用该精选机对水稻种子进行筛分时,开启电机2令电机2的输出端带动旋转轮3进行转动的同时,电机2的输出端会带动蜗轮8进行旋转,使蜗轮8带动蜗杆9
进行转动,令蜗杆9带动两个主动轮10进行旋转,使主动轮10带动从动轮11进行旋转,进而使从动轮11带动旋转轴进行旋转,令旋转轴带动入料箱6进行旋转,此时套环12的设置能够使入料箱6在旋转的同时进行左右移动;
32.s3、当工作人员使用该精选机对水稻种子进行筛分时,水稻种子的筛分工作结束后,可以通过开启水泵14对水箱15内的水进行抽取,并通过连接管送入装置壳体1内,利用水对装置壳体1的内部进行冲洗。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