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花生剥壳机的筛分出料系统。
背景技术:2.花生俗称落花生、长生果,花生的果实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而且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几种氨基酸,故营养价值高,可直接作为食物或提取食用油,因此,花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而为了将花生食用或者加工,必须花生壳去除,在去除花生壳的时候,一般采用人工剥壳,耗时耗力,效果低下,现有的剥壳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难以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花生剥壳机的筛分出料系统。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花生剥壳机的筛分出料系统,包括机体、出料装置、筛分装置、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所述出料装置由后向前倾斜设置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筛分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料装置上方,以通过所述出料装置将所述筛分装置筛选出的果仁进行出料,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机体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筛分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筛分装置沿着所述出料装置的方向进行运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丝与延伸板相固定,所述延伸板通过焊接与所述机体相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筛分装置下方的余料层和设于所述余料层底部的果仁层,所述果仁层的内侧形成容纳腔,且所述果仁层的后端呈开放式结构,所述余料层前端收口结构的两侧设有楔形收口,所述楔形收口的内侧安装有滑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通过平键与所述驱动电机传递扭矩的主动带轮、用于与主动带轮构成减速增扭机构的从动带轮、套设于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外侧的传动带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带构成带传动机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通过平键与所述从动带轮传递扭矩的转轴、安装于转轴外侧起支撑作用的轴承座、以及与机体焊接相固定的延伸杆,所述轴承座通过螺丝与所述延伸杆相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远离所述传动带的一端外侧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转轴远离所述传动带的一端外侧还设有卡簧,且所述卡簧与驱动杆相抵触,所述驱动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筛分装置包括表面依次设有若干渗透孔的筛板,所述筛分装置的后端中央设有呈竖直结构的吊耳,且所述吊耳通过内侧的插销
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所述筛分装置的长边两侧对称安装有四个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滑轨相对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花生剥壳机的筛分出料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花生在进行剥壳工序后余料难以与花生仁分离的问题。该筛分出料装置通过往复运动的筛网,能够较为高效得将花生仁、花生壳等余料进行筛分,便于后续在农耕过程中花生的播种;该筛分出料装置采用了带传动的方式,避免了电机与驱动筛网用的转轴直连,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筛分出料装置重心较低,有效降低了设备自身的倾覆力矩造成的翻转。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19.图中:1、机体;2、出料装置;21、果仁层;22、余料层;2201、楔形收口;2202、滑轨;3、筛分装置;301、渗透孔;302、连接件;303、吊耳;4、驱动电机;5、传动装置;51、主动带轮;52、从动带轮;53、传动带;54、传动组件;541、转轴;542、轴承座;543、延伸杆;544、驱动杆;545、卡簧;546、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实施例1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花生剥壳机的筛分出料系统,包括机体1、出料装置2、筛分装置3、驱动电机4和传动装置5,出料装置2由后向前倾斜设置在机体1上,筛分装置3设置在出料装置2上方,以通过出料装置2将筛分装置3筛选出的果仁进行出料,驱动电机4设置在机体1上,驱动电机4通过传动装置5和筛分装置3传动连接,以带动筛分装置3沿着出料装置2的方向进行运动。
23.进一步的,驱动电机4通过螺丝与延伸板相固定,延伸板通过焊接与机体1相固定。
24.延伸板相当于驱动电机4与机体1的连接固定件。
25.出料装置2包括位于筛分装置3下方的余料层22和设置在余料层22底部的果仁层21,果仁层21的内侧形成容纳腔,且果仁层21的后端呈开放式结构,余料层22前端收口结构的两侧设有楔形收口2201,楔形收口2201的内侧安装有滑轨2202。
26.花生壳等余料从余料层22的前端落出该筛分出料装置楔形收口2201利于花生壳的收集,在筛分装置3的往复运动作用下,花生仁将落至果仁层21的内部,果仁层21的后端呈开放结构,避免了第二连杆546与果仁层21后端可能发生的干涉问题,可提高筛分装置3往复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7.传动装置5包括通过平键与驱动电机4传递扭矩的主动带轮51、用于与主动带轮51构成减速增扭机构的从动带轮52、套设于主动带轮51、从动带轮52外侧的传动带53以及传动组件54,主动带轮51、从动带轮52和传动带53构成带传动机构。
28.驱动电机4的输出扭矩通过平键传递给主动带轮51,在传动带53的作用下,主动带轮51的扭矩将传递给从动带轮52,从动带轮52的扭矩通过平键传递给传动组件54,传动组件54最终通过其传动的方式带动筛分装置3进行运动。
29.传动组件54包括通过平键与从动带轮52传递扭矩的转轴541、安装于转轴541外侧起支撑作用的轴承座542、以及与机体1焊接相固定的延伸杆543,轴承座542通过螺丝与延伸杆543相固定。
30.转轴541用于传动组件54整体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入,两个安装于转轴541外侧的轴承座542构成超静定结构,保证了转轴541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同轴度,延伸杆543用于轴承座542的安装。
31.转轴541远离传动带53的一端外侧转动连接有驱动杆544,转轴541远离传动带53的一端外侧还设有卡簧545,且卡簧545与驱动杆544相抵触,驱动杆544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46。
32.转轴541、驱动杆544和第二连杆546构成曲柄连杆机构,卡簧545用于限制转轴541沿着其自身轴向方向的运动,提高转轴541与从动带轮53及轴承座542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33.筛分装置3包括表面依次设有若干渗透孔301的筛板,筛分装置3的后端中央设有呈竖直结构的吊耳303,且吊耳303通过内侧的插销与第二连杆546相连,筛分装置3的长边两侧对称安装有四个连接件302,且连接件302的数量与滑轨2202相对应。
34.渗透孔301用于花生壳等余料与花生仁的筛分,吊耳303用于与第二连杆546转动连接,连接件302包括与筛分装置3相连接的固定件和与滑轨2202相连接的滑块,滑块与固定件为一体式设计,使得筛分装置3可沿着出料装置2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35.具体的,该花生剥壳机的筛分出料装置具体工作过程:筛分装置3正对花生剥壳机粉碎部的出口端,当花生完成了剥壳工序后,花生壳与花生仁分离,此时在筛分装置3的作用下,加快花生壳与花生仁的分离过程。最终,花生仁从果仁层21的前端落出(具体该筛分出料装置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图2及图3所示的运动状态。花生壳在与花生仁分离后,花生壳呈长条状,故花生壳无法从渗透孔301处落至果仁层21内,最终花生壳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在筛分装置3的作用下从余料层22处运出,另一部分仍存在于筛分装置3的顶部表面,通过人工将花生壳取出)。
36.该花生剥壳机的筛分出料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花生在进行剥壳工序后余料难以与花生仁分离的问题。该筛分出料装置通过往复运动的筛网,能够较为高效得将花生仁、花生壳等余料进行筛分,便于后续在农耕过程中花生的播种;该筛分出料装置采用了带传动的方式,避免了电机与驱动筛网用的转轴直连,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筛分出料装置重心较低,有效降低了设备自身的倾覆力矩造成的翻转。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