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854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机质热解碳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碳化的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生物质能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的增加。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合理的利用好这些秸秆资源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秸秆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直接燃烧是最原始、也最实用的利用方式,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有燃烧秸秆取暖做饭的习俗。但焚烧秸秆会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火灾,影响人身安全。秸秆的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威胁人与其他生物体的健康。

利用碳化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将秸秆等有机生物质原料加热处理,生成木炭及木煤气、木焦油、木醋液等相关副产品可以变废为宝。现有的碳化设备的炭化炉,如cn205420269u所记载,包括炉体、螺旋进料机连接管、第一压紧式密封装置、炉体旋转减速机、燃气加热燃烧器装置、炉体外加热室、炉体电加热接线端子盒、炭化降温段、第二压紧式密封装置、炭粉出料仓、螺旋出料机连接口,该炭化炉的各个组成部分纵向布置,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炭化炉整体设备占地空间大,移动不便,尤其是管状的炉体,其长度很长,不利于加热装置对炉体集中加热,热能利用率较低。

针对当前炭化设备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发明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该装置能够使得物料在炉体内往复传送,从而减少了炉体的纵向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炭化炉占地空间大,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包括:

内炉管和外炉管;

所述内炉管和所述外炉管同轴设置,所述内炉管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外炉管一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外炉管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内炉管外部以使得所述外炉管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内炉管和所述外炉管之间形成有物料流通通道,所述物料流通通道在所述第二开口附近设置有可开闭的密封装置;

所述内炉管内壁倾斜设置有多个内炉管导料板,所述外炉管的内壁倾斜设置有多个外炉管导料板,所述外炉管导料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内炉管导料板相反;

所述内炉管和所述外炉管可转动,以使得物料能够沿所述内炉管导料板和所述外炉管导料板的倾斜方向输送。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料推进器,所述进料推进器设置在所述内炉管前端,用以驱动所述内炉管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解气排出箱,所述热解气排出箱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侧,用以收集所述炉体内产生的可燃气。

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料箱,所述出料箱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下侧,用以收集所述炉体内产生的固体产物。

进一步地,还包括齿圈,所述齿圈周向设置在所述外炉管外侧,用以传递外部转动驱动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炉支撑架,所述内炉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内炉管和所述外炉管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滚圈和后滚圈,所述前滚圈和所述后滚圈分别套设在所述外炉管的前部和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炉管导料板和所述外炉管导料板的倾斜角度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内炉管导料板和所述外炉管导料板的螺距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内炉管导料板与所述内炉管的轴向统一呈10-55゜,相邻的内炉管导料板的螺距为10-30cm,高度为5-25cm;所述外炉管导料板与所述外炉管的轴向统一呈10-55゜,相邻的外炉管导料板的螺距为10-30cm,高度为5-25c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能够在保持物料输送距离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炉体占地空间,提高了设备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转往复连续炭化炉的具体实施例,包括:进料推进器1、内炉管2、外炉管3、热解气排出箱6、出料箱7、前滚圈8、后滚圈9、齿圈10、内炉支撑11和密封件12、13;所述内炉管2和所述外炉管3同轴设置,内炉管和外炉管优选为可转动的滚筒,内炉管和外炉管与热解气排出箱6和出料箱7接触的部分通过密封件12、13密封,从而使得本装置具有气密性好、稳定性强(图1只展示了热解气排出箱6和出料箱7的部分结构)的优点。

所述内炉管2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外炉管一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外炉管3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内炉管2外部以使得所述外炉管3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内炉管2和所述外炉管3之间形成有物料流通通道,所述物料流通通道在所述第二开口附近设置有密封件12、13,该密封件优选为压紧式密封装置;所述内炉管2内壁倾斜设置有多个内炉管导料板4,所述外炉管3的内壁倾斜设置有多个外炉管导料板5,所述外炉管导料板5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内炉管导料板4相反;内炉管导料板4在内炉管2的内壁螺旋式分布,外炉管导料板5在外炉管3的内壁螺旋式分布,所述的内炉管导料板4的一侧固定于(例如通过焊接)炉体的内侧,且呈间隔的分布,内炉管导料板4与内炉管2的轴向统一呈10-55°的角度,相邻的内炉管导料板4的螺距为10-30cm,高度为5-25cm,外炉管导料板5与外炉管的轴向统一呈10-55°的角度,相邻的外炉管导料板5的螺距为10-30cm,高度为5-25cm。

进料推进器1用于将物料驱动进入内炉管2转动,齿圈10用于驱动外炉管3和内炉管2转动,前滚圈8和后滚圈9用于承托外炉管3转动。在整个炉体旋转的同时,将生物质原料从炭化炉进料仓的进口向炭化炉内炉管2推进,物料前进至第一开口后,随着外炉管3的转动在物料流通通道中反向输送,从而使得生物质在炭化炉内炉管2与外炉管3内完成炭化后进入出料箱7,内炉管导料板4和外炉管导料板5在生物质粉碎料行进过程中同时起到物料推进和扬料的作用下,使得物料在炉内形成一定的悬浮状态,保证受热均匀。

优选地,内炉管导料板4和外炉管导料板5的设置方向及角度可调整,以使得不同种类的物料都能够沿所述内炉管导料板和所述外炉管导料板的倾斜方向保持悬浮状态输送。

进料推进器1设置在所述内炉管前端并且相对固定,进料推进器1可与外界动力装置连接,进料推进器1受该外界动力装置的驱动物料进入内炉管2。

热解气排出箱6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侧,用以收集所述炉体内产生的可燃气。

出料箱7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下侧,用以收集所述炉体内产生的固体产物。

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齿圈10,所述齿圈10周向设置在所述外炉管外侧,齿圈10的内侧与外炉管3的外侧连接,齿圈的外侧与炭化炉驱动机构的主动齿轮啮合或通过链条连接,用以传递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带动内炉管2和外炉管3同时转动。

所述内炉支撑架11设置在所述内炉管2和所述外炉管3之间,用于将内炉管2和外炉管3之间间隔并进行固定,同时对内炉管2起到承托作用。

前滚圈8、后滚圈9分别套设在所述外炉管3的前部和后部,前滚圈8和后滚圈9的内侧分别与外炉管3的外侧连接,前滚圈8和后滚圈9的外侧与炭化炉支撑架(未示出)滚轮接触,二者的配合以作为炭化炉的转动支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