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3767发布日期:2021-06-29 23:3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焦炉炼焦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焦炉炉温的测量与控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测量的及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焦炭质量的好坏、焦炉炉体寿命的长短以及煤气消耗的高低。目前,常采用的是人工测温,需要操作人员用光学高温计或红外温度计瞄准立火道底部,测量鼻梁砖表面温度,每4小时重复一次,测温耗时长、误差大,炉温控制滞后严重,不能满足焦炉自动化生产和节能环保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焦炉炼焦采用人工监测炉温耗时长、误差大,导致炉温控制滞后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包括立火道盖,所述立火道盖用于盖在立火道上,还包括:设置在立火道盖上的温度检测模块和发电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立火道鼻梁砖的温度,所述发电模块为温差发电装置,利用所述立火道盖内外温差产生电能给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供电。

进一步,所述立火道盖用于盖住立火道的一侧设有黑体层。

进一步,所述温度检测为黑体高温计,所述黑体高温计设置在所述立火道盖外侧,所述黑体高温计具有黑体感温管,所述黑体感温管穿过所述立火道盖伸进立火道内。

进一步,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穿过所述立火道盖伸进立火道内,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冷端连接有散热器。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为鱼鳍散热器。

进一步,所述温差发电片与所述导热块,所述温差发电片与所述散热器间均涂有导热膏。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设置在所述立火道盖上,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盒内。

进一步,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接入总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一种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包括立火道盖,立火道盖用于盖在立火道上,还包括:设置在立火道盖上的温度检测模块和发电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立火道鼻梁砖的温度,发电模块为温差发电装置,利用立火道盖内外温差产生电能给温度检测模块供电。通过温度检测模块实时检测立火道鼻梁砖的温度,可以实施监测立火道温度,无需操作人员频繁炉顶开盖测温作业,减少操作人员被高温灼伤的风险,并能够大幅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彻底规避掉了人工测温的误差,通过更科学的方式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为后续焦炉煤气供应量精准调控奠定了基础。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带热量的烟气通过立火道后传递到立火道盖,立火道盖吸收部分热量,使立火道盖内外产生温度差,发电模块采用在立火道盖上设置温差发电装置,利用立火道盖内外的温度差进行发电,向温度检测模块供电,通过回收利用焦炉炉体表热,为温度检测模块供电,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流程图;

图2为立火道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温差发电装置机构示意图;

图中:1立火道盖,11黑体层,2温度检测模块,21黑体高温计,22黑体感温管,3发电模块,31温差发电装置,32温差发电片,321热端,322冷端,33导热块,34散热器,4数据采集模块,5数据传输模块,6总控系统,7安装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一种焦炉炉顶自动测温系统,包括立火道盖1,立火道盖1用于盖在立火道上,还包括:设置在立火道盖1上的温度检测模块2和发电模块3,温度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立火道鼻梁砖的温度,发电模块3为温差发电装置31,利用立火道盖1内外温差产生电能给温度检测模块2供电。

通过温度检测模块2实时检测立火道鼻梁砖的温度,可以实施监测立火道温度,无需操作人员频繁炉顶开盖测温作业,减少操作人员被高温灼伤的风险,并能够大幅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彻底规避掉了人工测温的误差,通过更科学的方式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为后续焦炉煤气供应量精准调控奠定了基础。

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带热量的烟气通过立火道后传递到立火道盖1,立火道盖1吸收部分热量,使立火道盖1内外产生温度差,发电模块3采用在立火道盖1上设置温差发电装置31,利用立火道盖1内外的温度差进行发电,向温度检测模块2供电,通过回收利用焦炉炉体表热,为温度检测模块2供电,节约能源。

立火道盖1用于盖住立火道的一侧设有黑体层11。在立火道盖1盖住立火道的一侧涂抹黑体新材料形成黑体层11,黑体层11可以充分吸收附近的热能,吸热效率高,在焦炉持续运转生产焦炭的过程中,炉体内部热量会源源不断的向外散去,当热量到达立火道盖1时,涂抹黑体新材料的立火道盖1会充分吸收热量,从而防止热量向外部溢散,一定程度的节省了焦炉能耗。

温度检测为黑体高温计21,黑体高温计21设置在立火道盖1外侧,黑体高温计21具有黑体感温管22,黑体感温管22穿过立火道盖1伸进立火道内。

将黑体技术引入焦炉测温领域,使用黑体高温计21进行测温,黑体高温计21采用基于黑体辐射的测量方法,通过黑体材料的感温管,将黑体材料吸收的热辐射通过工业芯片进行解算和补偿,最终得到燃烧室立火道鼻梁砖的温度。

黑体高温计21采用一体式高防护等级设计、高性能工业级芯片、先进算法对黑体辐射信号直接解算,给出被测对象的真实温度,可在环境温度-20~75℃内正常工作,相对传统光电测温系统,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安装维护简便、数据准确可靠等诸多优点。

温差发电装置31包括温差发电片32,温差发电片32的热端321连接有导热块33,导热块33穿过立火道盖1伸进立火道内,温差发电片32的冷端322连接有散热器34。

温差发电片32的热端321与导热块33连接,焦炉内的热量可以借由导热块33直接传递到温差发电片32的热端321,温差发电片32的冷端322与散热器34连接,提升冷端322的散热效果,并且通过在立火道盖1的内侧设置黑体层11,提升立火道盖1的吸热效果,提升温差发电片32冷热两端的温度差,提升发电效果。

散热器34为鱼鳍散热器。

温差发电片32与导热块33,温差发电片32与散热器34间均涂有导热膏。通过涂抹导热膏,提升温度传递效果。

还包括安装盒7,安装盒7设置在立火道盖1上,温差发电装置31设置在安装盒7内。安装盒7起到隔热作用,降低辐射对散热器34的影响。

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4和数据传输模块5,数据采集模块4用于采集温度检测模块2的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5接入总控系统6。通过数据采集模块4和数据传输模块5将测得数据反馈至总控系统6,为科学合理调节焦炉煤气供应量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焦炉性能最优化及经济效益最优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