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泵、燃油箱及车辆燃油供给系统和车辆燃油供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167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燃油泵、燃油箱及车辆燃油供给系统和车辆燃油供给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油泵。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燃油泵的燃油箱,以及一种应用有该燃油箱的车辆燃油供给系统,和基于该车辆燃油供给系统的车辆燃油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燃油箱系统在供油时,燃油箱内的汽油仅经过粗滤后即进入燃油泵泵芯内,通过泵芯旋转状燃油泵入发动机工作,同时燃油也会对泵芯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由于目前使用的燃油品质不一,燃油内难以避免的会存在杂质,因而现有的泵油方式在长期工作后,容易因杂质较多而使泵芯内部结构发生磨损,从而造成油泵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燃油泵,以在实现燃油对燃油泵冷却的同时,降低燃油泵发生磨损损坏的几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油泵,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枢,由所述电枢驱动旋转的叶轮,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油口,还包括:

隔离板,设置于所述叶轮和所述电枢之间的所述壳体内部,以形成对所述叶轮和所述电枢的密封隔离;

第一出油口,形成于所述隔离板下方的壳体上;燃油由所述进油口进入到所述壳体内,因所述叶轮的转动而由第一出油口泵出;

在所述隔离板上方的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回油口和第二出油 口,所述回油口相对于所述隔离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出油口相对于所述隔离板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油口设置于靠近所述隔离板的所述壳体侧壁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燃油泵通过在壳体内于叶轮和电枢之间设置隔离板,并通过第一出油口及回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的设置,在燃油泵泵油时可使燃油经叶轮驱动而由第一出油口直接泵送至下游的燃油滤清器等高等级过滤装置,而经过燃油滤清器过滤后的燃油中的过量部分则可经回油口进入电枢处,以对电枢进行冷却。由此使得本燃油泵在实现对燃油泵内电枢冷却的同时,也可避免因燃油内杂质过多使燃油泵易发生磨损损坏,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回油口设置在壳体顶部,及第二出油口靠近于隔离板布置,可提高燃油回油对电枢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油箱,其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油腔的箱体,于所述储油腔内设有上所述的燃油泵,于所述第一出油口上连接有泵送管路,于所述回油口上连接有回油管路。

进一步的,于所述燃油泵的进油口的上游连接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出油口上连接有经由限压阀而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出油管路。

本发明所述的燃油箱,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燃油泵,可在实现燃油泵泵送燃油的同时,利用经燃油泵下游的高等级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燃油对燃油泵电枢进行冷却,从而可避免现有燃油泵泵送方式易造成燃油泵磨损损坏的不足,保证燃油泵的使用时间,降低燃油泵维修保养成本。

在进油口上游设置过滤器可降低进入燃油泵内的燃油中的杂质含量,以保护燃油泵。第二出油口上设置限压阀可避免高压回油对燃油箱内带来冲击,以保证燃油箱内燃油状态的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燃油供给系统,该车辆燃油供给系统 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油箱,位于所述燃油箱下游并与所述泵送管路连接的燃油滤清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燃油滤清器下游的燃油喷轨;于所述燃油滤清器和所述燃油喷轨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与所述回油管路连通的回油输送管。

同时,本发明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车辆燃油供给系统的车辆燃油供给方法,该方法包括:

a、燃油箱内燃油由进油口进入燃油泵后,经叶轮驱使直接泵送至燃油滤清器,并经燃油滤清器后进入燃油喷轨;

b、经燃油滤清器后的过量燃油通过回油输送管及回油管路进入燃油泵内电枢处,并经出油管路回流至燃油箱中。

本发明的车辆燃油供给系统通过采用如上的燃油箱,可避免现有燃油泵泵送方式易造成燃油泵磨损损坏的不足,以保证燃油泵的使用时间,并可降低燃油泵维修保养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燃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燃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车辆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电枢,3-叶轮,4-进油口,5-第一出油口,6-回油口,7-第二出油口,8-隔离板,9-箱体,10-燃油泵,11-过滤器,12-限压阀,13-出油管路,14-泵送管路,15-回油管路,16-燃油滤清器,17-燃油喷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 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燃油泵,如图1中所示,该燃油泵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形成有进油口4,在壳体1内设置有电枢2,以及由电枢2驱使转动的叶轮3,在壳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出油口5,第一出油口5对应于叶轮3的位置布置,以在电枢2的驱动下,经进油口4进入壳体1中的燃油可在叶轮3的作用下由第一出油口5泵出。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内于叶轮3和电枢2之间还设置有隔离板8,隔离板8可实现对叶轮3及电枢2所处壳体1内空间之间的密封隔离,在具体设置时,隔离板8的外边沿固连在壳体1的内壁上,而隔离板8与电枢2的动力输出轴之间则采用密封结构进行密封,该密封结构采用机械密封或其它现有结构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在壳体1上对应于电枢2所处的壳体1内空间还设置有回油口6和第二出油口7,其中回油口6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而第二出油口7则设置在靠近于隔离板8的壳体1的侧壁上。当然除了如上所述的位置设置,本实施例中也可将回油口6及第二出油口7分别设置于壳体1上的其它位置,但在设置时需使得出油口6与隔离板8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出油口7与隔离板8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出油口5及回油口6处也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以防止燃油的回流。本燃油泵通过在壳体1内于叶轮3和电枢2之间设置隔离板8,并通过第一出油口5及回油口6和第二出油口7的设置,在燃油泵泵油时可使燃油经叶轮3驱动而由第一出油口5直接泵送至下游的燃油滤清器等高等级过滤装置,而经过燃油滤清器过滤后的燃油中的过量部分则可经回油口6进入电枢2处,以对电枢2进行冷却。由此可使得本燃油泵在实现对电枢2冷却的同时,也可避免因燃油内杂质过多使燃油泵易发生磨损损坏,使得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燃油箱,如图2所示,其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油腔的箱体9,在该储油腔内设置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燃油泵10,且在燃油泵10的第一出油口5上连接有泵送管路4,而在燃油泵10的回油口6上连接有回油管路15。

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在燃油泵10的进油口4的上游还连接有过滤器11,利用过滤器11可实现对进入燃油泵10内的燃油的初级过滤,以避免燃油内杂质过多造成燃油泵10内叶轮3的磨损损坏。本实施例中在燃油泵10的第二出油口7上也连接有出油管路13,出油管路13与储油腔相连通,且在出油管路13上也设置有限压阀12,通过限压阀12的设置,可避免回流至储油腔内的燃油油压过高,而对储油腔中的燃油的稳定性带来影响。

本燃油箱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燃油泵10,可在实现燃油泵10泵送燃油的同时,利用经燃油泵10下游的高等级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燃油对燃油泵10中的电枢2进行冷却,从而可避免现有燃油泵泵送方式易造成燃油泵磨损损坏的不足,可在保证燃油泵的使用时间,降低燃油泵维修保养成本,而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燃油供给系统,如图3中所示,该车辆燃油供给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燃油箱,且在泵送管路14上连接有位于燃油箱下游的燃油滤清器16,在燃油滤清器16的下游则进一步连接有燃油喷轨17,而在燃油滤清器16和燃油喷轨17之间也并联有与回油管路15相连的回油输送管。

本车辆燃油供给系统在使用时,经燃油泵10叶轮泵送的燃油直接进入燃油滤清器16,并经燃油滤清器16过滤后进入燃油喷轨17,以供发动机气缸所需,而经燃油滤清器16过滤后的未进入燃油喷轨17的过量燃油则通过回油输送管及回油管路15回流至燃油泵10中的电枢2处,并通过电枢2后再返回至燃油箱的储油腔内,由此以实现对燃油泵10的电枢2的冷却。

本车辆燃油供给系统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燃油箱,可避免现有燃油泵泵送方式易造成燃油泵磨损损坏的不足,以保证燃油泵的使用时间,并可降低燃油泵维修保养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