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套具有分水导流结构的发动机缸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461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水套具有分水导流结构的发动机缸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水套具有分水导流结构的发动机缸体,适用于冷却方式为水冷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油机强化程度的提高,发动机零部件的热负荷也随之增大。通常,高强化汽油机缸体缸间采用加工缸间斜水孔的冷却方式来降低缸间热负荷。但是,大部分发动机在增加了缸间斜水孔后由于斜水孔前后冷却液未形成有效压力差,致使斜水孔局部流速较低,缸间温度较高,冷却效果差。因此,如何有效解决缸体热负荷偏高的问题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水套具有分水导流结构的发动机缸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冷却水套具有分水导流结构的发动机缸体,包括设置在发动机缸体2内的冷却水套5和缸间斜水孔3;所述冷却水套5的前、后端分别设置了前导流结构6和后导流结构1。

所述的前导流结构6位于缸体中心线4右侧,即水流方向下游,其中心距离缸体中心线4为19.9mm,其顶面距水套底面高度为17.2mm,宽度为24.8mm。所述的水套后导流结构1位于缸体中心线4右侧,即水流方向上游,其中心距 离缸体中心线4为19.3mm,其顶面距水套底面高度为24.8mm,宽度为27.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冷却水套前后端增加前导流装置和后导流装置,实现对缸体水套内部水流进行引导,改善了水套内的流速分布,同时改变了局部流通面积,实现了在缸间斜水孔两端形成更高的压力差,从而使得缸间斜水孔内部流速增大,单位时间内带走更多的缸间热量,降低了缸间热负荷,从而间接改善了活塞环等缸内运动部件的冷却,延长了缸内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端冷却分水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端冷却分水结构原理图。

图中,1.后导流结构 2.发动机缸体 3.缸间斜水孔 4.缸体中心线 5.冷却水套 6.前导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冷却水套具有分水导流结构的发动机缸体,包括设置在发动机缸体2内的冷却水套5和缸间斜水孔3;所述冷却水套5的前、后端分别设置了前导流结构6和后导流结构1;所述的前导流结构6位于缸体中心线4右侧,即水流方向下游,其中心距离缸体中心线4为19.9mm,其顶面距水套底面高度为17.2mm,宽度为24.8mm;所述的水套后导流结构1位于缸体中心线4右侧,即水流方向上游,其中心距离缸体中心线4为19.3mm,其顶面距水套底面高度为24.8mm,宽度为27.9mm。

在发动机缸体2的冷却水套5前端增加前导流结构6,与在缸体冷却水套后 端增加后导流结构1,能够对冷却水套5内部流场进行引导,并在缸间斜水孔3前后形成压力差,改善了缸内冷却液流动,强化了缸间冷却。

本实用新型在缸体冷却水套内部增加导流结构,对缸体水套内部水流进行引导,同时改变水套内部压力分布,提高缸间斜水孔冷却液流速。发动机缸体中水套内部的局部流通面积及流场均被改变,使得缸间斜水孔两端形成更高的压力差,从而增大了缸间斜水孔内部流速,并使得缸套上部冷却液流速增大,加强了缸间及缸套上部的冷却效果,降低了相应部位的热负荷,从而间接改善了活塞环等缸内运动件的冷却,延长了缸内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