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设备上为了保持内、外部气压平衡设置泄压阀。比如油箱等,现有的汽油、柴油发动机油箱的油箱盖均采用碳粉和吸附海绵来阻挡汽油柴油挥发溢出。但是结果不尽人意,大量挥发气体直接排到大气环境中污染空气。特别是发动机工作时的抖动、倾斜、甚至倒置,都会有大量油和气溢出,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自燃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内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外盖设置在所述内盖的上方,且所述外盖包覆所述空腔的上端开口。
所述空腔内设有下通气盖,所述下通气盖将所述空腔分为填充腔和容积腔,所述填充腔位于所述容积腔的上方,且所述填充腔内装填有吸附填料,所述下通气盖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用于在所述填充腔和容积腔的气压不平衡时自动打开的呼吸阀。
所述容积腔的底面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填充腔的底面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呼吸阀和第二通气孔顺次构成油箱中挥发油气的外排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通过所述呼吸阀在油箱内外气压不平衡时自动开启排气通道,保证安装油箱盖的油箱内的气压平衡的同时气和油都不易溢出,保证正常供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填充腔的底面上设有下呼吸层,所述吸附填料设置在所述下呼吸层上;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口处设有上呼吸层,且所述上呼吸层完全覆盖住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开口。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下呼吸层和上呼吸层,一方面可以对进入所述容积腔和填充腔的油气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填充腔内的吸附填料进入油箱,堵塞化油器。
进一步:所述下呼吸层的下表面和所述上呼吸层的上表面设置为粗糙面。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下呼吸层的下表面和所述上呼吸层的上表面为粗糙面可以增加其与所述吸附填料接触时的摩擦力,可以减小汽车行驶中颠簸时的振动。
进一步:还包括内盖板,所述内盖板设置在所述外盖与所述上呼吸层之间,且所述内盖板完全覆盖住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开口,且所述内盖板上设有供油气穿过并外排的第三通孔。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内盖板起到隔板的作用,使得所述填充腔与所述外盖隔离,一方面可以增强所述上呼吸层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所述上呼吸层破裂时吸附填料溢出。
进一步:还包括上通气盖,所述上通气盖设置在所述下通气盖和所述下呼吸层之间,并将所述呼吸阀压接在所述下通气盖的通孔内,且所述下呼吸层设置在所述上通气盖上,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所述上通气盖上与所述呼吸阀对应的位置处。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上通气盖一方面可以用于支撑所述下呼吸层,提高其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所述下呼吸层与所述呼吸阀形成密封连接,不利于进入所述容积腔内的油气进入所述填充腔。
进一步:所述内盖的上端口与所述内盖板的下表面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下呼吸层的边沿与所述内盖的底部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所述内盖与所述内盖板以及所述下通气盖与所述上通气盖之间牢固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填充物进入油箱内,同时可以避免整个油箱盖总成在行驶时由于车辆振动而出现松动。
进一步:所述上通气盖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且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位于相邻的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之间的区域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所述上通气盖与所述填充腔之间形成密封连接,这样油气可以通过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与所述填充腔之间形成的间隙进入所述填充腔内。
进一步:所述容积腔的下端设为漏斗状。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保证残留在容积腔内的少量油在油箱负压的情况下,将会尽可能地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排入油箱中,减少油量在容积腔的残留,更好地保护活性炭,吸附性能增强,环保好,污染少。
进一步:所述内盖的下端侧壁设有与油箱口相匹配的卡槽,且所述卡槽内设有密封圈,当油箱盖总成盖合油箱口时,所述内盖的侧壁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油箱口内壁密封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密封圈可以防止油气未经过填充腔内吸油填料过滤直接排放到外界,污染环境。
进一步:还包括挂钩,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内盖的下端,且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围绕所述挂钩的上端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盖,2、内盖板,4、上通气盖,5、呼吸阀,6、下通气盖,7、内盖,8、密封圈,9、挂钩,10、吸附填料;
31、下呼吸层,32、上呼吸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包括外盖1和内盖7,所述内盖7内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外盖1设置在所述内盖7的上方,且所述外盖1包覆所述空腔的上端开口。
所述空腔内设有下通气盖6,所述下通气盖6将所述空腔分为填充腔和容积腔,所述填充腔位于所述容积腔的上方,且所述填充腔内装填有吸附填料10,所述下通气盖6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用于在所述填充腔和容积腔的气压不平衡时自动打开的呼吸阀5。
所述容积腔的底面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填充腔的底面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呼吸阀5和第二通气孔顺次构成油箱中挥发油气的外排通道。这里所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容积腔的底面上,多个所述第二通气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填充腔的腔的底面。
从油箱中挥发的油气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进入所述容积腔内,并穿过所述呼吸阀5后经由所述第二通气孔进入所述填充腔,所述吸附填料10对进入至所述填充腔的油气吸收、过滤后通过所述外盖1外排。
优选地,所述吸附填料10采用碳粉或活性炭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腔的底面上设有下呼吸层31,所述吸附填料10设置在所述下呼吸层31上;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口处设有上呼吸层32,且所述上呼吸层32完全覆盖住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开口。通过设置所述下呼吸层31和上呼吸层32,一方面可以对进入所述容积腔和填充腔的油气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填充腔内的吸附填料进入油箱,堵塞化油器。
优选地,所述下呼吸层31和上呼吸层32采用呼吸棉。
优选地,所述下呼吸层31的下表面和所述上呼吸层32的上表面设置为粗糙面。通过将所述下呼吸层31的下表面和所述上呼吸层32的上表面为粗糙面可以增加其与所述吸附填料接触时的摩擦力,可以减小汽车行驶中颠簸时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还包括内盖板2,所述内盖板2设置在所述外盖1与所述上呼吸层32之间,且所述内盖板2完全覆盖住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开口,且所述内盖板2上设有供油气穿过并外排的第三通孔。通过所述内盖板2起到隔板的作用,使得所述填充腔与所述外盖1隔离,一方面可以增强所述上呼吸层32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所述上呼吸层32破裂时吸附填料溢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还包括上通气盖4,所述上通气盖4设置在所述下通气盖6和所述下呼吸层31之间,并将所述呼吸阀5压接在所述下通气盖6的通孔内,且所述下呼吸层31设置在所述上通气盖4上,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所述上通气盖4上与所述呼吸阀对应的位置处。通过所述上通气盖4一方面可以用于支撑所述下呼吸层31,提高其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所述下呼吸层31与所述呼吸阀5形成密封连接,不利于进入所述容积腔内的油气进入所述填充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7的上端口与所述内盖板2的下表面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下呼吸层31的边沿与所述内盖7的底部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所述内盖7与所述内盖板2以及所述下通气盖6与所述上通气盖4之间牢固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填充物进入油箱内,同时可以避免整个油箱盖总成在行驶时由于车辆振动而出现松动。
优选地,所述上通气盖4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且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位于相邻的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之间的区域内。通过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所述上通气盖4与所述填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连接,这样油气可以通过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与所述填充腔之间形成的间隙进入所述填充腔内。
优选地,所述下通气盖6的下表面边缘处也设有多个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下通气盖6的中心处。通过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所述下通气盖6与所述容积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连接,这样油气可以通过所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与所述容积腔之间形成的间隙进入所述容积腔内。
优选地,所述容积腔的下端设为漏斗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保证残留在容积腔内的少量油在油箱负压的情况下,将会尽可能地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排入油箱中,减少油量在容积腔的残留,更好地保护活性炭,吸附性能增强,环保好,污染少。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7的下端侧壁设有与油箱口相匹配的卡槽,且所述卡槽内设有密封圈8,当油箱盖总成盖合油箱口时,所述内盖7的侧壁通过所述密封圈8与油箱口内壁密封连接。通过所述密封圈8可以防止油气未经过填充腔内吸油填料10过滤直接排放到外界,污染环境。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罐油箱盖还包括挂钩9,所述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挂钩9设置在所述内盖7的下端,且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围绕所述挂钩9的上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罐油箱盖总成,通过所述呼吸阀在油箱内外气压不平衡时自动开启排气通道,保证安装油箱盖的油箱内的气压平衡的同时气和油都不易溢出,保证正常供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