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润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凸轮润滑机构的发动机,及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内部,现有结构为:发动机气缸盖罩位于凸轮轴上方,凸轮轴安装在凸轮轴承座上,凸轮轴桃心与气门顶柱或摇臂线性接触,形成摩擦副结构,此摩擦副裸露在汽缸盖罩内,当发动机启动后,凸轮轴快速旋转并带起机油,部分机油落在摩擦副表面,以达到润滑的目的。
由于重力的作用,散落在零部件表面的机油会回流到油底壳中,在发动机起步初期,特别是停滞时间长的发动机,当发动机突然启动,油底壳中的机油不能及时到达摩擦副处,使得凸轮轴桃心与气门顶柱或摇臂之间为干摩擦,不仅造成摩擦副磨损,缩短了摩擦副的使用寿命,而且发出较大噪音,影响车辆的舒适性。
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舒适性以及智能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启停已成为现代车辆的发展趋势,但智能启停技术对摩擦副之间的润滑要求较高,现有凸轮轴润滑结构难以满足智能启停技术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以在发动机启动初期实现对发动机凸轮的润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包括:
润滑部,于发动机凸轮的一侧容置于发动机气缸盖罩内,且所述润滑部被构造成可吸附润滑油,并在所述发动机凸轮转动时,可因所述发动机凸轮的挤压而对所吸附的润滑油进行释放。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部包括容置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内,并于所述发动机凸轮转动时可压接于所述发动机凸轮上的吸油板。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凸轮对应于所述吸油板的一端布置,且沿所述吸油板中部至所述发动机凸轮的方向,所述吸油板靠近于所述发动机凸轮的一侧因具有向所述发动机凸轮一侧的外突而呈倾斜状。
进一步的,所述吸油板包括贴靠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上的第一板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固连的、呈“T”形并可与所述发动机凸轮相接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靠近于所述发动机凸轮的一端呈倾斜状。
进一步的,在所述吸油板上布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沿背离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的方向,所述通孔为内径渐大的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部由聚氨酯材质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通过在发动机凸轮一侧设置可吸附润滑油,并因发动机凸轮转动挤压而释放润滑油的润滑部,可在发动机启动初期实现对发动机凸轮的润滑,避免发动机凸轮干摩擦,延长发动机凸轮及与发动机凸轮摩擦配合的零件的使用寿命,还可降低发动机转动初期由于发动机凸轮干摩擦产生的噪音。
(2)润滑部包括容置于发动机气缸盖罩内可压接于发动机凸轮上的吸油板,有利于润滑部内储存的润滑油流向发动机凸轮处,有益于提高润滑效果。
(3)沿吸油板中部至发动机凸轮的方向,吸油板靠近发动机凸轮的一侧呈倾斜状,可使吸油板中部储存的润滑油快速流向发动机凸轮处,有益于提高润滑效果。
(4)吸油板包括贴靠于发动机气缸盖罩上的第一板体以及靠近与发动机凸轮的一端呈倾斜状的第二板体,使得吸油板的储油容量较大,不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润滑油的流动;第二板体设置呈“T”形,可使吸油板中部储存的润滑油快速流向发动机凸轮处,有益于提高润滑效果。
(5)在吸油板上设置通孔,可增加吸油板的表面积,从而有益于吸油板吸附发动机正常运转时飞溅的润滑油,可提高该吸油板的吸油功能。
(6)通孔沿背离发动机气缸盖罩方向呈内径渐大的喇叭状,既可进一步增加吸油板表面积,又可使飞溅于吸油板上的润滑油沿通孔流动,延长飞溅至吸油板上的润滑油在吸油板上的停留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吸油板的吸油功能。
(7)润滑部采用聚氨酯材质,其制得的软质泡沫体不仅质地柔软,回弹率高,且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其包括通过凸轮轴转动设置于气缸盖罩内的发动机凸轮,在所述气缸盖罩内设有前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
本发动机和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装设有前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通过在发动机内装设前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其可降低发动机启动初期造成的,发动机及与发动机凸轮摩擦配合的零件的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还可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音,提高车辆舒适性,适应日益发展的智能启停技术对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应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油板,101-第一板体,1011-通孔,1012-平板,1013-弧形板,102-第二板体,1021-导油板,1022-润滑板,2-气缸盖罩,3-发动机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包括设于发动机凸轮的一侧且容置于发动机气缸盖罩内的润滑部,该润滑部被构造成可吸附润滑油,并在发动机凸轮转动时,可因发动机凸轮的挤压而对所吸附的润滑油进行释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通过在发动机凸轮一侧设置可吸附润滑油,并因发动机凸轮转动挤压而释放润滑油的润滑部,可在发动机启动初期实现对发动机凸轮的润滑,降低发动机凸轮干摩擦,延长发动机凸轮及与发动机凸轮摩擦配合的零件的使用寿命,还可降低发动机转动初期由于发动机凸轮干摩擦产生的噪音。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的描述,以下结合图3所示的本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应用时的情形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润滑部包括容置于发动机气缸盖罩2内,并在发动机凸轮3转动时可压接于发动机凸轮3上的吸油板1。
具体地,吸油板1包括贴靠连接于发动机气缸盖罩2上的第一板体101,以及与第一板体101固连的、并可与发动机凸轮3相接的第二板体102。其中,第一板体101由平板1012和弧形板1013组合成一体,是为适应现有发动机气缸盖罩2结构,如此可与发动机气缸盖罩2贴靠相对较好,并为发动机内的润滑油提供相对较多的流动空间。
为了提高第一板体101的吸油功能,在第一板体101上布设有多个通孔1011,通孔1011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板体101的表面积,从而增加飞溅落入第一板体101上的润滑油与第一板体101的接触,使得第一板体101吸油效果较好。
具体地,通孔1011沿背离于发动机气缸盖罩2的方向,呈内径渐大的喇叭状,其可进一步增加吸油板1的表面积,又可使飞溅于第一吸油板1上的润滑油沿通孔1011流动,延长飞溅至吸油板1上的润滑油在吸油板1上的停留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吸油板1的吸油功能。
在上述结构中,通孔1011布设于第一板体101上,其除了可布设于第一板体101上,还可布设于第二板体102上。
第二板体102由润滑板1022和导油板1021组合形成,其中,润滑板1022设于第一板体101与发动机凸轮3之间,导油板1021一端贴靠于第一板体101内,相对于导油板1021贴靠于第一板体101内的一端,导油板1021的另一端沿吸油板1中部至发动机凸轮3的方向呈倾斜状,也即构成发动机凸轮3对应于吸油板1的一端布置,而第二板体102靠近于发动机凸轮3的一端呈倾斜状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02为对称布置的两个,是为适应发动机凸轮3的位置而设置,如此形成吸油板1靠近于发动机凸轮3的一侧因具有向发动机凸轮3一侧的外突而呈倾斜状。
具体地,润滑板1022和导油板1021组合呈“T”形,使得发动机启动初期,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上的油可快速流向发动机凸轮3,使得本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当然,第二板体102除了呈“T”形,还可为其他形状。
本实施中,润滑部采用聚氨酯材质,其制得的软质泡沫体不仅质地柔软,回弹率高,且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当然,润滑部除了可采用聚氨酯材质,还可选用其他材质,可储藏润滑油并可在发动机凸轮3挤压时释放润滑油即可。
本实施例使用时,可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吸附凸轮轴转动带起的润滑油并储存,并在发动机停滞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因发动机凸轮3转动挤压本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储存的润滑油自动流向发动机凸轮3,以实现发动机启动初期对发动机凸轮3进行润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包括通过凸轮轴转动设置于气缸盖罩2内的凸轮3,并在气缸盖罩2内装设有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本发动机的凸轮3与图中未示出的气门顶柱或摇臂形成摩擦副,通过设置前述的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可降低发动机启动初期造成的凸轮3、气门顶柱或摇臂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还可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装设有实施例二所述的发动机。本实施例通过装设具有发动机凸轮润滑机构的发动机,符合当今智能启停技术对发动机凸轮3润滑的要求,且可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