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78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减排、余压利用和透平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存在大量的流体排放,排放时普遍存在一定的压力释放,这部分流体中蕴含一定的能量,没能加以回收利用,大大浪费能源消耗,造成企业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包括电动发电机、第一联轴器,所述电动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一端,所述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另一端连接第二联轴器一端,所述第二联轴器另一端连接减速机一端,所述减速机另一端连接第三联轴器一端,所述第三联轴器另一端连接转动式用能设备,所述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靠近第一联轴器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透平装置调节阀,所述透平装置调节阀通过管道连接主调节阀和调节阀,所述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靠近第二联轴器一端通过管道并联连接透平装置出口阀和冷凝回收装置入口阀,所述透平装置出口阀通过管道并联连接有调节阀和第二P\T\Q变送器,冷凝回收装置入口阀通过管道连接流体冷凝回收装置,所述主调节阀、调节阀、透平装置调节阀和第二P\T\Q变送器均电性连接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主调节阀和透平装置调节阀之间设置有第一P\T\Q变送器,第一P\T\Q变送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采采用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和电动发电机双驱动转动式用能设备,实现余压回收量不足驱动转动式用能设备,需要时,电动发电机辅助驱动;余压回收量超过转动式用能设备,需要时,电动发电机对外发电。依靠进出口参数由控制单元控制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转速或者功率,实现流体余压最大程度被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既回收了流体余压,又可以回收需要回收的流体物质。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大量的流体余压浪费问题,流体余压回收后大大降低了设备用能问题,降低了企业厂用电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用能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动发电机,2第一联轴器,3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4第二联轴器,5减速机,6第三联轴器,7转动式用能设备,8冷凝回收装置入口阀,9流体冷凝回收装置,10控制单元,11第二P/T/Q变送器,12调节阀,13第一P\T\Q变送器,14主调节阀,15透平装置调节阀,16透平装置出口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包括电动发电机1、第一联轴器2,所述电动发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联轴器2,所述第一联轴器2连接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一端,所述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另一端连接第二联轴器4一端,所述第二联轴器4另一端连接减速机5一端,所述减速机5另一端连接第三联轴器6一端,所述第三联轴器6另一端连接转动式用能设备7,所述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靠近第一联轴器2一端通过管道连接透平装置调节阀15,所述透平装置调节阀15通过管道连接主调节阀14和调节阀12,所述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靠近第二联轴器4一端通过管道并联连接透平装置出口阀16和冷凝回收装置入口阀8,所述透平装置出口阀16通过管道并联连接有调节阀12和第二P\T\Q变送器11,冷凝回收装置入口阀8通过管道连接流体冷凝回收装置9,所述主调节阀14、调节阀12、透平装置调节阀15和第二P\T\Q变送器11均电性连接控制单元10。所述主调节阀14和透平装置调节阀15之间设置有第一P\T\Q变送器13,第一P\T\Q变送器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

实施例1: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利用流体中残存的压能来驱动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转化压能为机械能,当流体中回收转化的机械能小于用能系统所需要的机械能时,采用电动发电机1与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双驱动转动式用能设备7;当流体中回收转化的机械能等于用能系统所需要的机械能时,电动发电机1不耗能,仅靠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驱动转动式用能设备7;当流体中回收转化的机械能大于用能系统所需要的机械能时,流体余压透平回收装置3驱动转动式用能设备7,电动发电机1对外发电。采用该流体余压透平回收双驱动节能系统可以回收流体中浪费的余压,而且能节约大量用能设备用电消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