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燃油经济性要求和排放要求的提高,柴油机应用新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传统发动机使用固定式配气机构,配气相位兼顾发动机的各种工况,采用的是一种折中方案,不能在各个工况下都能达到配气相位的最优。与固定式配气相位相比,可变气门技术作为一种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运行需求,改变气门开启正时和气门升程,可以较好的满足发动机高低转速、不同负荷的要求,达到改善发动机动力性、油耗与排放的目的。此外,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对排温要求较高,传统的节流阀提排温措施,因泵气损失增加使得油耗恶化,而采用可变气门技术可以在减少进气量时,加入米勒循环,减少油耗恶化,同时满足排温需求。
现有技术当中已有可变气门技术的相关报道,如奥迪AVS系统,设计大小两个凸轮,同事在凸轮上旁边设置螺旋沟槽结构,在低负载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发动机的节油性能,此时AVS系统则将凸轮推至左侧,以较小的凸轮推动气门,在高负载的情况下,AVS系统将螺旋沟槽套筒向右推动,使角度较大的凸轮得以推动气门。但该气门只能按照凸轮位置,实现两段或者三段变化,不能实现连续气门可变,工况适应具有局限性。还有一种可变气门技术,在驱动挺柱运动的部分中增设液压驱动油路,通过电磁阀的通断电,实现气门驱动油路的开闭,推动挺柱运动,实现气门升程可变。然而该系统应用电液驱动机构,系统复杂,而且每缸都配有一套电液机构成本高,系统布置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现气门升程连续可变的配气机构,所述配气机构包括上部由驱动凸轮驱动的摇臂,摇臂下部一端连接有气门帽,与气门帽下端连接的气门,摇臂下部的另一端连接挺柱;挺柱的下端具有实现气门升程连续可变的控制凸轮。
进一步,所述控制凸轮的具体结构包括基圆部分,一侧具有曲率半径大于凸轮基圆半径的圆弧结构部分,和另一侧具有曲率半径小于凸轮基圆半径的圆弧结构部分,两个圆弧结构部分在基圆部分处通过基圆圆滑连接。
进一步,控制凸轮的驱动方式为电机驱动。
进一步,控制凸轮的驱动方式还可以是齿轮驱动、链条驱动、液压驱动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配气机构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发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2、本结构实施过程中对发动机缸盖的改动小,利于产品化;
3、可以实现气门的连续可变,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附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控制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控制凸轮轴与驱动电机连接示意图。
附图4为实现气门晚开早关控制凸轮最大位置示意图。
附图5为实现气门早开晚关控制凸轮最大位置示意图。
附图6为气门升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现气门升程连续可变的配气机构包括上部由驱动凸轮4驱动的摇臂3,摇臂3下部一端连接有气门帽5,与气门帽5下端连接的气门6,摇臂3下部的另一端连接挺柱2;挺柱2的下端具有实现气门升程连续可变的控制凸轮1。结合图2,所述控制凸轮的具体结构包括基圆部分11,一侧具有曲率半径大于凸轮基圆11半径的圆弧结构12,该结构实现对气门晚开早关控制,另一侧具有曲率半径小于凸轮基圆11半径的圆弧结构13,该结构实现对气门进行早开晚关控制,两个圆弧结构在基圆11中线处通过基圆圆滑连接。参考图3,控制凸轮通过凸轮轴与驱动电机7连接。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驱动电机7旋转驱动控制凸轮1转动到特定部位,实现发动机气门正时与气门升程的可变,满足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要求。具体为:
气门正常工作时,驱动电机7不加电,控制凸轮不动作,控制凸轮位于初始位置,即基圆部分位于挺柱2下部,挺柱2位置不发生变化,气门6在气门驱动凸轮4作用下,正常开启与关闭,此时配气机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气门升程曲线为图6中A曲线。
气门晚开早关工作模式,驱动电机7带动控制凸轮顺时针旋转,控制凸轮具有曲率半径大于凸轮基圆半径的圆弧结构12转到挺柱2下部,挺柱2伸出长度变短,即摇臂3相比于原始位置下移,气门6在气门驱动凸轮4作用下,实现气门的晚开早关功能。根据驱动电机旋转的角度不同,实现不同的气门晚开早关正时,满足不同工况需求。图4所示为气门晚开早关最大正时位置,图中虚线气门为正常工作时位置,实线气门位置为气门晚开早关时的实际气门位置,此时气门升程曲线如图6中C所示。
气门早开晚关工作模式,驱动电机7带动控制凸轮逆时针旋转,控制凸轮具有曲率半径小于凸轮基圆半径的圆弧结构13转到挺柱2下部,挺柱2伸出长度变长,即摇臂3相比于原始位置上翘,气门6在气门驱动凸轮4的作用下,实现气门早开晚关功能。根据驱动电机旋转角度不同,气门早开晚关控制凸轮所处位置不同,实现不同的气门早开晚关正时,满足不同工况需求。图5所示为气门早开晚关最大正时位置,图中虚线气门为正常工作时位置,实线气门位置为气门早开晚关时的实际气门位置,此时气门升程曲线如图6中B所示。
在一个气门动作过程中,可变气门正时凸轮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在气门控制凸轮基圆11、具有曲率半径大于凸轮基圆半径的圆弧结构12和控制凸轮具有曲率半径小于凸轮基圆半径的圆弧结构13之间切换。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实际气门运行曲线可以在图6的B与C之间实现连续可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