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节能环保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由于我国人员密集耗电量巨大,使得有些地区在用电高峰会交错停电用以缓解用电压力,但是这样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且这样只能减少用电消耗,没有从根本上增加相同时间内的发电增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增加发电量。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叶片包括前端叶片1与后端叶片2,一组所述的前端叶片1均布在前端圆形片3上,所述的前端圆形片3的中心穿过前端轴套4,所述的前端轴套4的外端连接轴承Ⅰ5的内环,所述的轴承Ⅰ5的外表面连接导向板6;
所述的前端轴套4的内表面紧固连接轴承Ⅱ18的外环外表面,所述的轴承Ⅱ18的内环内表面紧固连接转轴7,所述的转轴7穿过磁铁8的中心,所述的前端轴套4的尾端外表面设置电刷10,所述的电刷10的前端设置绕组线圈9的一端,所述的绕组线圈9内装入磁铁8,所述的转轴7外表面装入后端轴套11,所述的后端轴套11的内表面穿过转轴7;
所述的后端轴套11的尾端穿过后端圆形片12的圆心,所述的后端圆形片12上均布一组后端叶片2。
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磁铁8、绕组线圈9、后端轴套11的前端与前端轴套4的后端均装入圆柱形外壳体13。
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圆柱形外壳体13的两个圆形端分别开有圆心孔14,两个所述的圆心孔14内分别穿过后端轴套11的前端与前端轴套4的后端。
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圆柱形外壳体13的外表面中心位置穿过螺杆15,所述的螺杆15穿过轴承16的内圈,所述的轴承16设置在圆柱形外壳体13的外表面。
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电刷10上连接一组电源输出线17,所述的电源输出线17穿过螺杆15的中心。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后端轴套与前端轴套向相反方向旋转,使同一时间内磁力线切割速率成倍增加,发电量成倍增加。
2.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叶片配合后端叶片使用,由于其两组叶片成相反方向转动使发电量至少增加92%。
3.本实用新型为清洁能源,能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有害气体,减少雾霾的发生。
4.本实用新型的底端支点可根据风向自由转动,使各个风向均可发电,增加发电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叶片包括前端叶片1与后端叶片2,一组所述的前端叶片1均布在前端圆形片3上,所述的前端圆形片3的中心穿过前端轴套4,所述的前端轴套4的外端连接轴承Ⅰ5的内环,所述的轴承Ⅰ5的外表面连接导向板6;
所述的前端轴套4的内表面紧固连接轴承Ⅱ18的外环外表面,所述的轴承Ⅱ18的内环内表面紧固连接转轴7,所述的转轴7穿过磁铁8的中心,所述的前端轴套4的尾端外表面设置电刷10,所述的电刷10的前端设置绕组线圈9的一端,所述的绕组线圈9内装入磁铁8,所述的转轴7外表面装入后端轴套11,所述的后端轴套11的内表面穿过转轴7;
所述的后端轴套11的尾端穿过后端圆形片12的圆心,所述的后端圆形片12上均布一组后端叶片2。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磁铁8、绕组线圈9、联轴器Ⅱ10、后端轴套11的前端与前端轴套4的后端均装入圆柱形外壳体13。
实施例3
实施例2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圆柱形外壳体13的两个圆形端分别开有圆心孔14,两个所述的圆心孔14内分别穿过后端轴套11的前端与前端轴套4的后端。
实施例4
实施例2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圆柱形外壳体13的外表面中心位置穿过螺杆15,所述的螺杆15穿过轴承16的内圈,所述的轴承16设置在圆柱形外壳体13的外表面。
实施例5
实施例1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所述的电刷10上连接一组电源输出线17,所述的电源输出线17穿过螺杆15的中心。
工作原理:
前端叶片1连接的前端轴套4与后端叶片2连接的转轴7成相反方向转动,使绕组线圈9切割磁铁8的磁力线效率成倍增加。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