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1740发布日期:2019-01-04 23:3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属于发动机及相关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具体适用于避免螺纹连接的方式,且不需进行力矩控制。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达到保养里程时,需要对油底壳内机油进行更换,通过扳手拧松取下油底壳上放油螺塞放出内部机油,再旋紧放油螺塞,重新注入新的机油。目前市场上发动机放油螺塞均采用螺纹形式与油底壳上放油螺塞座连接。对于铝合金和塑料材质油底壳,其强度低于钢质冲压油底壳,市场上经常发生用户更换机油装配油底壳放油螺塞时未按照规定力矩,装配力矩过大导致油底壳上放油螺塞孔螺纹失效,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油底壳放油螺塞孔区域破损开裂现象。

授权公告号为CN203856541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0月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安装在所述油底壳所设放油孔上,所述放油孔由光孔及和所述光孔相接的螺纹孔构成;所述放油螺塞一端和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放油螺塞另一端和所述光孔密封连接。虽然该设计能够保证放油螺塞产生密封性能,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该设计中,放油螺塞与油底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而成,导致在装配时必须对放油螺塞进行力矩控制,力矩过小,拧不紧、易脱落;力矩过大,会损坏螺纹,甚至会破坏放油螺塞或油底壳。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螺纹连接、必须进行力矩控制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不采用螺纹连接、不需进行力矩控制的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包括固定座总成与螺塞总成,所述固定座总成的外壁与油底壳相连接,固定座总成的内部开设有插入腔,该插入腔与螺塞总成内的插入柱进行插入配合;

所述固定座总成包括插入筒与内扣板,插入筒的外壁与油底壳相连接,插入筒上延伸至油底壳之外的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内扣板,插入筒的内部开设有插入腔;

所述螺塞总成包括插入柱、底座柱、左外扣条与右外扣条,插入柱的底端与底座柱的顶面同轴连接,底座柱的底面的两侧分别与左外扣条、右外扣条的底端相连接,左外扣条、右外扣条以底座柱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左外扣条、右外扣条的顶端均设置有一个与内扣板进行卡扣配合的外卡接头,外卡接头的外端高于插入柱、底座柱的交接处设置,相邻的外卡接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插入柱的直径但小于底座柱的直径,相邻的外卡接头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内扣板的直径,底座柱的顶面的直径大于插入腔的直径。

所述左外扣条、右外扣条均包括下斜板、中竖板与外卡接头,所述下斜板的底端与底座柱的底面相连接,下斜板的顶端经中竖板与外卡接头的内端相连接,外卡接头的外端窄于其内端,外卡接头的内端与插入柱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外卡接头的外端与插入柱之间的水平间距。

所述外卡接头的外端、内扣板的外侧上均设置有倒角。

所述插入柱上与插入腔相互配合的部位的侧围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槽,该密封环槽内嵌入有与插入腔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的O型密封圈。

所述密封环槽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插入柱的侧围均匀设置。

所述放油螺塞系统还包括拆装按压装置,且在底座柱上近其顶面的部位开设有按压槽;所述拆装按压装置为封闭的环状结构,包括正对的两个拆装按钮与正对的两个顶出块,顶出块分别与左外扣条或右外扣条一一对应,顶出块的外侧面与其对应的左外扣条或右外扣条的中部的内侧面正对设置,相邻的顶出块之间的中轴线与相邻的拆装按钮之间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相邻的拆装按钮、顶出块之间通过中连板相连接,且中连板的中部都卡于按压槽内。

所述按压槽包括上槽板、中槽柱与下槽板,中槽柱的顶端经上槽板与插入柱的底端相连接,中槽柱的底端与下槽板的顶面相连接,上槽板、下槽板的直径大于中槽柱的直径,上槽板、中槽柱、下槽板所围成的单向开口的按压腔与嵌入其内的中连板相卡接,且中连板为内凸的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中,固定座总成包括与油底壳相连接的插入筒、与插入筒外端相连接的内扣板,螺塞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插入柱与底座柱,且在底座柱的底面上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左外扣条、右外扣条,实际装配时,无需扳手拧紧,更无需控制力矩,只需将插入柱向插入筒内的插入腔中插入,并待左外扣条、右外扣条与内扣板相互卡接即可,操作简易,连接牢固。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不采用螺纹连接、不需进行力矩控制,而且装配效率较高,更不会引起油底壳放油螺塞区域破损开裂。

2、本实用新型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中,插入柱上与插入腔相互配合的部位的侧围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槽,该密封环槽内嵌入有与插入腔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的O型密封圈,插入时,O型密封圈先被压缩,再在压缩状态下随插入柱一并进入插入腔内,拔出时,外拔力需大于O型密封圈与插入腔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插入与拔出的过程中,O型橡胶密封圈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油底壳的密封性能,提高密封效果,而且能够提供O型橡胶密封圈、插入腔之间的摩擦力,以增强螺塞总成装配之后的牢固性,确保不发生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密封效果较好,而且装配的牢固性较强。

3、本实用新型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中,增设有拆装按压装置,该拆装按压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拆装按钮、顶出块,顶出块的外侧面与其对应的左外扣条或右外扣条的中部的内侧面正对设置,相邻的拆装按钮、顶出块之间通过中连板相连接,中连板的中部都卡于按压槽内,装配时,先将拆装按压装置卡入底座柱上开设的按压槽中即可,待需要拆除螺塞总成时,只需按压拆装按钮即可驱动顶出块向外顶开左外扣条、右外扣条,从而使外卡接头、内扣板相互脱开,此时,再向外拔出插入柱即可完成螺塞总成的拆除,十分快捷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拆除不需要任何工具,而且方便快捷、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油底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螺塞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拆装按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螺塞总成、拆装按压装置、O型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剖开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油底壳1、放油孔11、固定座总成2、插入筒21、内扣板22、插入腔23、螺塞总成3、插入柱31、底座柱32、左外扣条4、下斜板41、中竖板42、外卡接头43、右外扣条5、倒角51、O型密封圈6、密封环槽61、拆装按压装置7、拆装按钮71、顶出块72、中连板73、按压槽8、上槽板81、中槽柱82、下槽板83、按压腔84、内槽面8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包括固定座总成2与螺塞总成3,所述固定座总成2的外壁与油底壳1相连接,固定座总成2的内部开设有插入腔23,该插入腔23与螺塞总成3内的插入柱31进行插入配合;

所述固定座总成2包括插入筒21与内扣板22,插入筒21的外壁与油底壳1相连接,插入筒21上延伸至油底壳1之外的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内扣板22,插入筒21的内部开设有插入腔23;

所述螺塞总成3包括插入柱31、底座柱32、左外扣条4与右外扣条5,插入柱31的底端与底座柱32的顶面同轴连接,底座柱32的底面的两侧分别与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的底端相连接,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以底座柱32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的顶端均设置有一个与内扣板22进行卡扣配合的外卡接头43,外卡接头43的外端高于插入柱31、底座柱32的交接处设置,相邻的外卡接头43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插入柱31的直径但小于底座柱32的直径,相邻的外卡接头4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内扣板22的直径,底座柱32的顶面的直径大于插入腔23的直径。

所述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均包括下斜板41、中竖板42与外卡接头43,所述下斜板41的底端与底座柱32的底面相连接,下斜板41的顶端经中竖板42与外卡接头43的内端相连接,外卡接头43的外端窄于其内端,外卡接头43的内端与插入柱31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外卡接头43的外端与插入柱31之间的水平间距。

所述外卡接头43的外端、内扣板22的外侧上均设置有倒角51。

所述插入柱31上与插入腔23相互配合的部位的侧围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槽61,该密封环槽61内嵌入有与插入腔23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的O型密封圈6。

所述密封环槽61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插入柱31的侧围均匀设置。

所述放油螺塞系统还包括拆装按压装置7,且在底座柱32上近其顶面的部位开设有按压槽8;所述拆装按压装置7为封闭的环状结构,包括正对的两个拆装按钮71与正对的两个顶出块72,顶出块72分别与左外扣条4或右外扣条5一一对应,顶出块72的外侧面与其对应的左外扣条4或右外扣条5的中部的内侧面正对设置,相邻的顶出块72之间的中轴线与相邻的拆装按钮71之间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相邻的拆装按钮71、顶出块72之间通过中连板73相连接,且中连板73的中部都卡于按压槽8内。

所述按压槽8包括上槽板81、中槽柱82与下槽板83,中槽柱82的顶端经上槽板81与插入柱31的底端相连接,中槽柱82的底端与下槽板83的顶面相连接,上槽板81、下槽板83的直径大于中槽柱82的直径,上槽板81、中槽柱82、下槽板83所围成的单向开口的按压腔84与嵌入其内的中连板73相卡接,且中连板73为内凸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力矩装配放油螺塞,力矩过大易导致油底壳放油螺塞孔螺纹失效和放油螺塞孔区域破损开裂的技术问题,主要应用于强度较弱的铝合金或塑料材质油底壳,同样也适用于钢质冲压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卡接头、内扣板之间的卡扣连接(后续简称为卡扣)将螺塞总成装配固定到固定座总成上。其中,固定座总成中的插入筒可由塑料管或金属管构成,在插入筒的底部设有内扣板,在内扣板的外侧设有倒角以便于螺塞总成装配。螺塞总成包括插入柱、底座柱、左外扣条与右外扣条,都可为塑料件,左外扣条、右外扣条顶端的外卡接头上设有倒角。插入柱上设置有一至两个密封环槽,用于安装固定O型密封圈(橡胶件或塑料件)。拆装按压装置可为塑料件,安装在底座柱上开设的按压槽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O型密封圈保证螺塞总成、固定座总成之间的密封,利用卡扣结构保证螺塞总成、固定座总成之间的装配固定,通过拆装按压装置使卡扣结构快捷松脱,实现快速拆卸螺塞总成。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取消了螺纹连接这种形式,避免了力矩过大导致的种种后果,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无需扳手和力矩控制,直接用手将螺塞总成按入固定座总成即可,拆卸时用手按压拆装按压装置上的拆装按钮即可快速拆卸螺塞总成。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O型密封圈在装配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其与插入腔的内壁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提供有效的附着力使螺塞总成固定在固定座总成上(O型密封圈装配压缩产生的摩擦力十分大,即使在不需要卡扣的情况下,也要经过长时间的振动才会慢慢向外脱出,而卡扣起到了限制其向外位移的作用)。当拆卸时,通过按压将卡扣打开,此时再人工用力向外拔出以克服O型密封圈的摩擦力。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包括固定座总成2与螺塞总成3,所述固定座总成2的外壁与油底壳1相连接,固定座总成2的内部开设有插入腔23,该插入腔23与螺塞总成3内的插入柱31进行插入配合;所述固定座总成2包括插入筒21与内扣板22,插入筒21的外壁与油底壳1相连接,插入筒21上延伸至油底壳1之外的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内扣板22,插入筒21的内部开设有插入腔23;所述螺塞总成3包括插入柱31、底座柱32、左外扣条4与右外扣条5,插入柱31的底端与底座柱32的顶面同轴连接,底座柱32的底面的两侧分别与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的底端相连接,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以底座柱32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呈左右对称,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的顶端均设置有一个与内扣板22进行卡扣配合的外卡接头43,外卡接头43的外端高于插入柱31、底座柱32的交接处设置,相邻的外卡接头43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插入柱31的直径但小于底座柱32的直径,相邻的外卡接头4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内扣板22的直径,底座柱32的顶面的直径大于插入腔23的直径。

一种上述卡扣式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插入筒21的外壁与油底壳1上开设的放油孔11相互连接,再将螺塞总成3中的插入柱31沿插入筒21的中轴线向插入腔23内插入,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随插入柱31一并前行,直至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上的外卡接头43与内扣板22相互卡接,即可完成螺塞总成3的装配;当需要拆除螺塞总成3时,先将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同时向外扩展,以使外卡接头43、内扣板22相互脱开,再向外拔出插入柱31即可完成螺塞总成3的拆除。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均包括下斜板41、中竖板42与外卡接头43,所述下斜板41的底端与底座柱32的底面相连接,下斜板41的顶端经中竖板42与外卡接头43的内端相连接,外卡接头43的外端窄于其内端,外卡接头43的内端与插入柱31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外卡接头43的外端与插入柱31之间的水平间距。优选外卡接头43的外端、内扣板22的外侧上均设置有倒角51。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插入柱31上与插入腔23相互配合的部位的侧围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槽61,该密封环槽61内嵌入有与插入腔23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的O型密封圈6。优选密封环槽61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插入柱31的侧围均匀设置。

当插入柱31沿插入筒21的中轴线向插入腔23内插入时,O型密封圈6先被压缩,再在压缩状态下随插入柱31一并进入插入腔23内,进入后,O型密封圈6与插入腔23的内壁进行密封配合;当向外拔出插入柱31时,外拔力需大于O型密封圈6与插入腔2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拆装按压装置7,且在底座柱32上近其顶面的部位开设有按压槽8;所述拆装按压装置7为封闭的环状结构,包括正对的两个拆装按钮71与正对的两个顶出块72,顶出块72分别与左外扣条4或右外扣条5一一对应,顶出块72的外侧面与其对应的左外扣条4或右外扣条5的中部的内侧面正对设置,相邻的顶出块72之间的中轴线与相邻的拆装按钮71之间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相邻的拆装按钮71、顶出块72之间通过中连板73相连接,且中连板73的中部都卡于按压槽8内。

当插入柱31沿插入筒21的中轴线向插入腔23内插入时,中连板73的中部与按压槽8的内槽面85相接触;将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同时向外扩展是指:同时按压两个拆装按钮71,被按的拆装按钮71通过中连板73驱动两个顶出块72同时向外运动,再由向外运动的顶出块72将左外扣条4、右外扣条5同时向外顶开、扩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