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及涡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5579发布日期:2019-12-10 19:1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及涡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机机匣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及涡轮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航空发动机涡轮由机匣、导向叶片、工作叶片、涡轮盘等组成。为了涡轮能在各种不同工作状态下均保持高气动效率,通常在机匣上设置主动间隙控制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发动机工作时,涡轮的高温燃气使机匣受热而膨胀变形,涡轮外环随机匣的变形而发生径向位移,从而改变转子叶尖间隙,通过主动间隙控制装置控制不同工作状态下机匣的变形量,从而将叶尖间隙始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主动间隙控制装置从而提高发动机效率。

主动间隙控制装置通常采用冲击冷却的方式冷却机匣。图1为现有技术中航空发动涡轮部分的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简图,支架与连接件未示出。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航空发动涡轮部分的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由进气管1、集气箱2、分流管3和机匣4组成,在机匣4的下端面设置有挂钩6。冷却气流由发动机低压压气机或风扇引入,从进气管1进入集气箱2后,分至各分流管3。图2所示,分流管3侧壁(靠近机匣侧)设有冲击冷却孔h,冷却气流穿过这些孔并冲击机匣4的外表面,用于对机匣实施冷却。分流管3位于机匣4挂钩结构的外围,通过控制这些挂钩6位置的温度,可以控制机匣4的尺寸。

现有的航空发动涡轮部分的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结构太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与发动机重量。根据机匣内叶片的级数不同,每台发动机需要的环状分流管的数量为几个至上十个不等。为保证机匣得到更均匀的冷却分布,冷却气流通常由一个环形的进气管道进入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进气口,并进入周向均匀分布在机匣外部若干个集气箱,用于将冷却气流分入分流管内。因此,每一个环形的分流管也被分成若干段,通过接头安装在集气箱上。通常仅一个集气箱就由数十个零件通过焊接等组成,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均很高。另外,由于数量多,分流管的装配工作量也相当大。而且,分流管需要通过支架5等方式固定在机匣上,增加了发动机重量与装配成本。

分流管通过冲击气流对机匣进行冷却,故分流管底部的冲击气流孔与机匣外表面的距离决定冷却的效果。而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机匣与分流管的温度不同,两者变形不一致。因此,分流管与机匣外表面的距离无法保证,影响冷却与有效间隙控制的效果,进而影响发动机效率。

因此研发一款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成为一种必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航空发动机涡轮部分的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结构太复杂,其装配成本高并增加了发动机重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能节省装配所需的人力成本,并能更进一步提升机匣的冷却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式实现所述目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包括:机匣、进气管、集气箱和分流管,所述机匣、进气管、集气箱和分流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分流管的下方通过有侧流腔与所述机匣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冲击冷却孔与所述侧流腔连通;所述侧流腔的两侧壁上设置有侧流孔,用于冷却涡轮机匣其它部分。

优选地,所述侧流腔垂直于气流输入方向的截面形状为“u”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涡轮机,设置有如前所述的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通过采用一体式结构,能够通过3d打印的方式制作出来,致使集气箱与分流管之间、分流管各部分之间不再需要通过数量繁多的接头等装配件来实现连接;集气箱、分流管亦不再需要通过支架等零件安装至机匣上。因此,可以节省大量装配所需的人力、时间成本与零件重量。另外,由于分流管与机匣为整体零件,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分流管底部的冲击气流孔与机匣外表面的距离能保持恒定。故能有效进行间隙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效率。此外,在分流管的下方进一步增设的侧流腔不仅能够对其与机匣相固定连接的部位形成高效的冷却,从侧流腔侧壁上设置的侧流孔流出的高速气流还能更进一步对机匣外露的上表面形成高效的二次冷却,致使冷却效率相比原有结构得到大幅的提高,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间隙控制的技术效果,进而获得更高的发动机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机通过具有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具有前述改进所能达到的优异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机匣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位置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包括:机匣100、进气管200、集气箱300和分流管400,所述机匣100、进气管200、集气箱300和分流管40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分流管400的下方通过有侧流腔500与所述机匣100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图3中的分流管400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冲击冷却孔410与所述侧流腔500连通;所述侧流腔500未用于连接所述机匣100的侧壁,在面向所述机匣100的一侧设置有侧流孔510。

使用状态下,冷却气流由发动机低压压气机或风扇引入,从进气管200进入集气箱300后,分至各分流管400。如图4所示,分流管400底部(靠近机匣侧)设有冲击冷却孔410,冷却气流穿过这些孔并冲击机匣100上表面。分流管400依现有技术位于机匣100挂钩结构外围,通过控制这些挂钩位置的温度,可以控制机匣100的尺寸。冷却后,分流管400内的冷却气通过侧流孔510流出,以进一步冷却涡轮机匣100其它部分,并可通过外环(未示出)引导引入涡轮后机匣中,以冷却涡轮后机匣。

该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的制造可通过增材制造、即3d打印来实现,进气管200、集气箱300、分流管400均与机匣100一体成形。集气箱300与分流管400之间、分流管400各部分之间不再需要通过数量繁多的接头等装配件;集气箱300、分流管400不再需要通过支架等零件安装至机匣100。因此,可以节省大量装配所需的人力、时间成本与零件重量。另外,由于分流管400与机匣100为整体零件,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分流管400底部的冲击气流孔410与机匣100外表面的距离能保持恒定。故能有效进行间隙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效率。

本申请可通过增材制造、即3d打印的制造方式来实现。改进后的涡轮机匣不仅省去了主动间隙控制装置各部件之间繁多的装配,也省去了主动间隙控制装置各部件与机匣的装配。因此,节省了大量装配所需的人力、时间成本与零件重量。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分流管与涡轮机匣进行了集成,解决了现有主动间隙控制装置中分流管与涡轮机匣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变形不一致,使冲击冷却孔与机匣外表面距离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冲击冷却的效率,能有效地进行间隙控制,从而提高了发动机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流腔500垂直于气流输入方向的截面形状为“u”形。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机通过具有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的集成主动间隙控制装置的涡轮机匣,具有前述改进所能达到的优异的使用效果。

虽然本文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据此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应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