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结式风力转子涡轮叶片的加热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92975发布日期:2021-06-15 22:0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结式风力转子涡轮叶片的加热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在2018年9月17日提交的美国序列号16/132,732的优先权,该美国序列号16/132,732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地并入文中。

本主题总体上涉及风力涡轮转子叶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结式叶片,其具有用于供给热至与根部叶片部段分离的末梢叶片部段的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被认是目前可利用的最清洁、最环保的能源之一,并且风力涡轮在这方面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的风力涡轮典型地包括塔架、发电机、齿轮箱、机舱,以及一个或多个转子叶片。转子叶片使用已知的翼片原理从风中捕获动能并且通过旋转能传递动能以转动轴,该轴将转子叶片联接至齿轮箱,或者如果不使用齿轮箱则直接地联接至发电机。然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成可部署到公用电网的电能。

风力涡轮转子叶片通常包括由沿着叶片的前缘和后缘连结在一起的复合层压材料的两个壳体半部所形成的本体壳体。内部支承结构(例如翼梁缘条和抗剪腹板)向叶片提供结构特性(例如刚度、抗弯性,以及强度),这些结构特性对于叶片用以在操作期间耐受弯矩以及施加在转子叶片上的其它负载所需要。

近年来,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力涡轮在尺寸上已显著地增大来实现在发电效率上的改进和增加发电量。随着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力涡轮在尺寸上的增大,风力涡轮转子叶片在尺寸上也已显著地增大(例如,在长度上直达55米),导致在整体制造以及将叶片传送和运输至现场方面的困难。

在这方面,工业界正在开发分段式风力涡轮转子叶片,其中,分离的叶片部段被制造并且运输至现场以便组装成完整的叶片(“连结式”叶片)。在某些构成中,叶片部段通过梁结构连结在一起,该梁结构沿翼展方向从一个叶片部段延伸到另一叶片部段的接收区段中。例如,参照美国专利公开号2015/0369211,其描述了一种具有梁结构的第一叶片部段,该梁结构纵向地延伸,在结构上与第二叶片部段中的接收区段相连接。梁结构形成用于叶片的内部支承结构的一部分,并且包括与吸力侧翼梁缘条和压力侧翼梁缘条相连接的抗剪腹板。多个插销(或螺栓,bolt)接头用于将梁结构与第二叶片部段中的接收区段相连接,包括在梁的端面上的翼展方向插销和穿过梁结构的与在叶片部段之间的接头线隔开的至少一个翼弦方向插销。

类似地,美国专利公开号2011/0091326描述了一种连结式叶片,其中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从接头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每个叶片部分均包括形成叶片的结构部件并且纵向地伸展的翼梁区段,其中第一叶片部分和第二叶片部分通过连结翼梁区段的翼梁桥接件在结构上连接。翼梁桥接件可以是接收在另一叶片部分的接收翼梁区段中的翼梁区段之一的延伸。这种构造还使用从翼梁的端面延伸以在接收翼梁区段中连接并且拉紧翼梁的螺纹插销。

然而,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恰与常规的叶片一样容易结冰。在某些大气条件的组合下,转子叶片可变得覆盖有冰。对于操作的风力涡轮,冰积聚典型地发生在叶片的前缘上,导致改变的翼型形状和降低的提升能力。随着冰层变得越来越厚,重量增加至翼型件,进一步地降低提升能力和转子叶片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冰脱落(当叶片旋转时冰的抛离)也会是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位于居住区域附近的风力涡轮。对于停止或空转的风力涡轮,冰通常将在叶片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地形成,因此在风力涡轮可重新投入操作之前必须对整个叶片除冰。

已知并且实施成用于风力涡轮转子叶片除冰的方法和装置,其包括当大气条件有利于冰形成时防止在转子叶片上结冰。例如,已知的是将电阻加热丝或其它电导体安装至转子叶片的前缘或其它表面上。加拿大专利ca2228145(对应于ep0842360b1)描述了一种用于风力涡轮转子叶片除冰的系统,其中,加热的介质(其可以是叶片腔内的空气)被导送至叶片内的内部腔。加热的介质从叶片根部区域引导到叶片前缘后方的腔中,并且然后在叶片末梢处转向到沿着叶片后缘的腔中并且回送至根部区域。具有一体式加热元件的风扇提供在叶片根部中,以产生和保持加热介质的循环。室或腔可由平行于叶片的纵向轴线伸展的加强肋限定。

末梢区段是叶片最容易结冰的区域,并且加热系统已设计成对常规系统(如在专利ca2228145中所述的系统)加以改进,其中,最热的空气首先并未引导至叶片的末梢,而是在到达叶片末梢之前沿着前缘的整个长度。例如,对于将加热的空气充分地供给到叶片的末梢区段中的改进的系统设计,参照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5/0056074。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7/0314536描述了一种用于风力涡轮叶片的除冰系统,其采用空气加热系统和独立地控制的电加热系统,其中,电系统使用设置在叶片的前缘上邻近叶片末梢的加热元件。

然而,连结式风力叶片在翼弦方向接头处使用内部翼梁结构的各种构造。这种结构是对加热介质流动到末梢部段中或者对横跨接头结构的连续加热元件(例如,电阻毡或腹板)的阻碍。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连结式叶片的改进的加热系统,其可充分地向叶片的末梢部段供给热用于除冰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文描述中部分地阐述,或者可根据该描述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懂得。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内容针对一种连结式风力涡轮转子叶片,其具有改进的加热系统以将足够的除冰热递送至末梢端部叶片部段。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段和分离的第二叶片部段。第一和第二叶片部段中的每个均具有压力侧壳体部件和吸力侧壳体部件。叶片部段在翼弦方向接头处连结在一起,该翼弦方向接头可定位成比根部端部更接近于叶片的末梢端部。例如,对于在翼展方向长度上超过50米的叶片,翼弦方向接头可位于距叶片末梢大约10米处。内部接头结构横跨翼弦方向接头连结第一和第二叶片部段。这种接头结构不限于特定构造,并且在本领域中已教导和已知各种此类结构。第一加热系统构造在第一叶片部段内,以及第二加热系统构造在第二叶片部段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叶片部段邻近风力涡轮叶片的根部端部,以及第二叶片部段邻近风力涡轮叶片的末梢端部。应当认识到的是,本发明涵盖具有多个叶片部段的风力涡轮叶片,其中,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翼弦方向接头提供在多个叶片部段之间。

可断开联接器(coupling)在第一叶片部段和第二叶片部段之间构造在翼弦方向接头处,其中,联接器构造成用以从第一叶片部段供给动力或流体介质横跨翼弦方向接头,以便由第二加热系统在第二叶片部段中使用。联接器的类型将取决于流体介质或动力需求。例如,如果流体介质是加热的液体,则可容易地利用各种流体联接器(包括快速断开联接器)来将第一叶片部段中的导管连接至第二叶片部段中的导管,以便将液体从第一叶片部段中的热源传送至第二叶片部段中的热交换器,并且以闭环构型使液体返回至热源。联接器经由任何适当构型的方式是可连接和断开的。例如,联接器可包括螺纹配件、压力配件、闩锁部件等等。电联接器可包括插头/插座连接器、插脚连接器、终端板连接器等等。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加热系统是可独立地控制的。例如,单独的控制器、热源、起动器件等等可提供在第一叶片部段中用于第一和第二加热系统中的每个。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加热系统可共同地控制。例如,第二加热系统可以是第一加热系统的操作扩展(extension),并且采用相同的加热介质、起动器件、控制器等等。

在某个实施例中,内部接头结构包括梁结构或部件,其从叶片部段之一沿翼展方向延伸到在另一叶片部段中形成的接收区段中,其中,联接器与梁结构和接收区段一起构造。例如,联接器可构造成在翼弦方向接头处横跨接收区段的外表面和梁结构的外表面。在另一实施例中,联接器可构造成穿过接收区段并且进入梁结构中,其中,动力或流体介质穿过梁结构中的内部导管传送到第二叶片部段中。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内部接头结构可包括在翼弦方向接头处分离第一和第二叶片部段的一个或多个翼弦方向壁,其中,联接器包括用于动力或流体介质的穿过翼弦方向壁的一个或多个可断开导管。

在具体加热系统的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系统可以是构造在第一叶片部段内的热空气加热系统,以及第二加热系统可以是构造在第二叶片部段内的电加热系统。联接器可以是在第一叶片部段中的动力源与第二叶片部段中的加热元件之间的可断开电联接器。

对于其中第二叶片部段中的加热系统是电性的实施例而言,“联接器”还可涵盖动力线(cord),其足够长以从第一叶片部段中的动力源延伸,穿过接头结构,并且连接至第二叶片部段中的加热元件。因此,这种“联接器”是可断开的(可与动力源或加热元件断开),并且用来将第一叶片部段中的动力源连接至第二叶片部段中的加热元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系统是构造在第一叶片部段内的热空气加热系统,以及第二加热系统是在第二叶片部段内的热空气加热系统。联接器可包括可断开管道,该管道供给热空气横跨翼弦方向接头并且进入第二叶片部段中。这种热空气可从供给第一加热系统的相同源供给,或者可从用于第二叶片部段的单独专用源供给。对于这种实施例而言,内部接头结构可包括从一个叶片部段(例如,第二叶片部段)沿翼展方向延伸到在另一叶片部段(例如,第一叶片部段)中形成的接收区段中的梁结构,其中,梁结构和接收区段限定阻塞(blockage),该阻塞防止热空气穿过接收区段和梁结构传送到第二叶片部段中。管道限定绕过阻塞并且进入第二叶片部段中的旁路。例如,梁结构可以是第二叶片部段中翼梁结构的延伸,并且管道可限定用于热空气进入第二叶片部段内的翼梁结构中的路径。

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还可包括雷击导体,其桥接翼弦方向接头并且将叶片末梢接收器连接至叶片根部接地系统,其中,导体包括在翼弦方向接头处的直列式(in-line)可断开联接器。

本发明还涵盖采用文中所实施的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风力涡轮。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涵盖一种用于在连结式风力涡轮转子叶片中供给热用于除冰的方法,其中,叶片包括邻近风力涡轮转子叶片的根部端部的第一叶片部段、邻近风力涡轮转子的末梢端部的第二叶片部段,以及内部接头结构,该内部接头结构横跨分离第一和第二叶片部段的翼弦方向接头连结第一和第二叶片部段。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叶片部段内构造第一加热系统,以及在第二叶片部段内构造第二加热系统。可断开联接器在第一和第二叶片部段之间构造在翼弦方向接头处。该方法包括从第一叶片部段供给动力或流体介质,穿过联接器,并且横跨翼弦方向接头以便由第二加热系统在第二叶片部段中使用。

各种方法实施例包括在上文讨论和在下文更为详细阐述的方面的任何组合。

参照下文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并入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例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全面并能够实施的公开内容(包括其最佳方式)在参照附图的说明书中阐述,附图中:

图1例示可采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的风力涡轮的透视图;

图2例示具有第一叶片部段和第二叶片部段以及连接叶片部段的接头结构的转子叶片;

图3是具有包括梁部件的接头结构的叶片部段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是具有包括接收区段的接头结构的叶片部段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具有加热系统的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的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具有加热系统的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具有加热系统的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的又一不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接头结构和联接器的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9是接头结构和联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顶视图;以及

图10是接头结构和联接器的又一不同实施例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一个或多个实例在附图中例示。每个实例均通过解释本发明来提供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事实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在本发明中可作出各种修正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实质。例如,例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结合另一实施例使用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意图涵盖如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内的此类修正和变型。

如所提及的,本主题总体上针对连结式风力涡轮转子叶片,其具有用于递送足够的除冰能力至末梢端部叶片部段的改进的加热系统。

现在参看附图,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使用连结式风力涡轮转子叶片的示例性风力涡轮10的侧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风力涡轮10是水平轴线风力涡轮。备选地,风力涡轮10可以是垂直轴线风力涡轮。在本实施例中,风力涡轮10包括从支承表面14延伸的塔架12、装设在塔架12上的机舱16、定位在机舱16内的发电机18、联接至发电机18的齿轮箱20,以及利用转子轴24旋转地联接至齿轮箱20的转子22。转子22包括可旋转的毂26以及联接至可旋转的毂26并且自其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转子叶片28。如所示那样,转子叶片28包括叶片末梢17至叶片根部19。

参看图2和图3,根据本技术的方面,连结式转子叶片28描绘为具有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如所提及的,连结式转子叶片28可包括多于两个的叶片部段。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从翼弦方向接头线34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叶片部段30、32中的每个均包括压力侧壳体部件31和吸力侧壳体部件33。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通过内部支承结构36连接,该内部支承结构延伸到叶片部段30、32两者中以促进叶片部段30、32的连结。箭头38示出在所例示的实例中成段的转子叶片28包括两个叶片部段30、32,并且这些叶片部段30、32通过将内部支承结构36插入到第一叶片部段32中而连结。

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二叶片部段30是末梢端部叶片部段,以及第一叶片部段32是根部端部叶片部段。接头结构提供在叶片部段30、32之间。本发明不限于任何具体类型的接头结构。在图中所描绘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叶片部段30包括梁结构40,该梁结构形成内部支承结构36的一部分并且纵向地延伸(例如,沿翼展方向)以便在结构上与第一叶片部段32中的内部支承结构36相连接。梁结构40可与第二叶片部段30一体地形成为从翼梁区段42突出的延伸,从而形成延伸的翼梁区段。梁结构40包括至少一个互连腹板44(例如,抗剪腹板),其与吸力侧翼梁缘条46和压力侧翼梁缘条48相连接。在例示的实施例中,梁结构40形成为具有相对的互连腹板44的盒型结构。

第二叶片部段30可包括朝向梁结构40的第一端部54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插销接头(也称为“插脚”)。例如,插销52可位于梁结构40的端部54上并且定向成在翼展方向上。第二叶片部段30还可包括插销接头槽口50,其定向成在翼弦方向上并且在梁结构40上位于距翼弦方向接头34的距离e和距梁结构40的端部54的距离d处。在插销接头槽口50内可具有衬套,该衬套布置成与用于将第二叶片部段30连接至第一叶片部段32的插销管或插脚53紧密过盈配合。应当认识到的是,插销管52、53和插销槽口50的任何组合可构造在梁结构40和接收区段60(图4)之间,用于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互连的目的。

在图4中,内部支承结构36包括接收区段60,该接收区段在第一叶片部段32内纵向地(沿翼展方向)延伸以便接收第二叶片部段30的梁结构40。接收区段60包括多个翼梁结构构件66,其沿着接收区段60的长度纵向地延伸以便与第二叶片部段30的梁结构40相连接。尽管未在图4中描绘,但很容易理解,接收区段60包括插销槽口50或插销52、53的任何组合,以便与梁结构40的相应的插销或槽口互连。例如,插销槽口构造在接收区段60的远侧端部(远离翼弦方向接头34)中,以便接收提供在梁结构40的端部54上的插销52。

应当认识到的是,这种内部接头结构仅是用于解释的目的,并且内部接头结构36可以是相反的,使得梁结构40与第一叶片部段32一起构造而接收区段60与第二叶片部段30一起构造。

参看图5,示出了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28,其中,第一加热系统100构造在第一叶片部段32内,以及第二加热系统102构造在第二叶片部段30内。叶片28包括前缘74和后缘76,以及根部部分19和末梢部分17。叶片28在纵向的、翼展方向上延伸,并且如本领域所熟知的那样,上壳体部件31、33(图4)在前缘74和后缘76处连结在一起。叶片28包括内部腔,各种结构部件例如翼梁缘条46、48(图3)和抗剪腹板构造在该内部腔中。叶片28的内部结构构件的构成和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熟知的,并且为了理解和认识本发明在文中并不需要详细地描述。

在图5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系统100是热空气加热系统,并且包括设置在转子叶片28的内部体积内的任何形式的结构部件70,例如腹板78、80、壁、管道、挡板、风门等等。腹板78、80可对应于抗剪腹板。在这个实施例中,这些部件限定中间循环通道,其对于前缘流体循环环路和分离的后缘流体循环环路(如由图中的流动箭头所示)是共有的。在备选的实施例中,可建立单个的、连续的流动路径,其中,前缘和后缘流动在单个环路内是串联的(一个接一个)。

第一加热系统100设置在转子叶片28的内部体积内,并且与结构部件70一起构造成以便引导加热的流体介质(例如,空气)同时地穿过前缘和后缘流体循环环路。这种系统100可包括空气处理构件例如一个或多个风扇、加热器元件、风门、管道等的任何组合。在各个图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系统100包括风扇加热器82,其旨在涵盖风扇和加热元件的任何构造。例如,风扇加热器82可包括在相同外壳或分离外壳内的风扇、一个或多个扩散器/管道,以及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以是电阻元件,以及任何其它合适的加热元件或系统。

应当认识到的是,第一加热系统100不限于穿过前缘和后缘循环环路的单个流动方向。例如,在图5的实施例中,风扇加热器82布置成以便将加热的流出空气流沿着中间循环通道引导至邻近叶片接头34处的壁或其它结构的区域。从那里,流出空气流引导到相应循环环路的分离的返回空气流或分支中,这些返回空气流或分支沿着前缘74和后缘76通道流动并且回送至叶片根部19,从而建立在图中所描绘的反向旋转流动路径环路。

仍参看图5的实施例,第二加热系统102是电性系统,其包括沿着前缘74设置在第二叶片部段30的内部体积内的电阻加热元件122,例如加热垫或毡。加热元件122以来自位于叶片根部19中的电动力源120的动力供给。动力源120可包括用于控制与第一加热系统100分离的第二加热系统102的控制器。供给导管或线路114将来自源120的动力递送至翼弦方向接头34。

可断开联接器104在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之间构造在翼弦方向接头34处,其中,联接器104构造成用以从第一叶片部段32供给电动力(或在其它实施例中的流体介质)横跨翼弦方向接头34以便由第二加热系统102在第二叶片部段30中使用。在图5的实施例中,联接器104专门地提供为在供给线路114和加热元件122之间的联接器。各种类型的电联接器是熟知的,并且可在本系统中使用,例如插头/插座连接器、插脚连接器、终端板连接器等等。联接器104的构件可收容在构造在翼弦方向接头34处的相应的接线盒106中,该接线盒在结构上支承和保护联接器104。

备选地,动力供给线路或导管114可构造为动力线,其足够长以从第一叶片部段32中的动力源120延伸,穿过接头结构和翼弦方向接头34,并且连接至第二叶片部段30中的加热元件122。

应当认识到的是,联接器104的类型将取决于第二加热系统102的流体介质或动力需求。联接器104优选地是以最小的工具需求而可断开的,并且可以是手动地可断开的。例如,联接器104可以是手动地可释放的快速断开联接器104。

图5还描绘连结式叶片28可包括雷击导体150,其与沿着叶片部段32、30在翼展方向上布置并且嵌入或以其它方式并入在壳体构件中的多个雷电接收器152相连接。导体150连接至使接收器152接地的叶片根部接地系统154,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并且在文中不需要详细的解释。可断开联接器156在翼弦方向接头34处与导体150直列地构造。这种联接器156可以是专门地设计成用于电传导线路的任何方式的常规快速断开联接器。

图6描绘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二加热系统102构造为加热液体系统,其中加热的液体从根部19中的热源120穿过供给导管114传送至在翼弦方向接头34处的液体联接器104。液体联接器104与沿着前缘74布置在第二叶片部段30内的热交换器毡或垫132相连接。在通过热交换器毡132之后,冷却的液体在闭环系统中穿过联接器104传送至第一叶片部段32中的返回导管115。液体联接器104包括用于供给导管114和返回导管115的分离的联接器构件,并且可以是螺纹配件、压力配件、闩锁部件等等。

图7描绘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一加热系统100是构造在第一叶片部段32内的热空气加热系统,以及第二加热系统102是在第二叶片部段30内的热空气加热系统。联接器104可包括可断开管道,其供给热空气横跨翼弦方向接头34并且进入第二叶片部段30中的导管、挡板或其它定向结构。这种热空气可从单独的专用源134和用于第二叶片部段30的供给管道或通道124供给。备选地,第二加热系统102可以是第一加热系统100的操作扩展,并且采用相同的加热介质、起动器件、控制器等等。例如,联接器104可构造在距供给第一加热系统100的相同源82的中央通道的端部处。

参看图8,在某个实施例中,内部接头结构36包括梁结构或部件40,其从叶片部段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为第二叶片部段30)沿翼展方向延伸到形成在另一叶片部段(在这种情形下为第一叶片部段32)中的接收区段60中,其中联接器104与梁结构40和接收区段60一起构造。接头结构36(特别是梁40的端部54和界定接收器区段60的壁63)基本上限定阻塞128,其防止加热介质例如热空气直接地穿过接收区段60和梁结构40传送到第二叶片部段30中。联接器104限定绕过阻塞128的旁路126。例如,在图8中,联接器104可构造成在翼弦方向接头34处横跨接收区段60的外表面108和梁结构40的外表面110,以将第一叶片部段32中的供给线路或导管114与供给第二加热系统的第二叶片部段30中的导管或线路144互连。

图9描绘了以下实施例,也即,联接器104构造成穿过接收区段60的外壁108并且进入梁结构40的内部中。联接器104包括在梁结构40的内壁111上的相配构件,其中,动力或流体介质穿过梁结构40中的内部导管112传送到第二叶片部段30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梁结构40可以是翼梁结构66的沿翼展方向穿过第二叶片部段30伸展的延伸。再次地,这种构造限定绕过阻塞128的旁路126。

图10描绘了以下实施例,也即,内部接头结构36包括在翼弦方向接头34处分离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的一个或多个翼弦方向壁116。联接器104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断开导管118,其用于动力或流体介质从第一叶片部段32中的供给线路或导管114,穿过翼弦方向壁116,并且通往第二叶片部段30中的供给线路或导管144。

应当认识到的是,本发明还涵盖采用文中所实施的连结式风力涡轮叶片28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风力涡轮10(图1)。

还应理解,本发明涵盖用于在连结式风力涡轮转子叶片28中供给热用于除冰的方法,其中,叶片28包括邻近风力涡轮转子叶片的根部端部19的第一叶片部段32、邻近风力涡轮转子叶片的末梢端部17的第二叶片部段30,以及内部接头结构36,该内部接头结构横跨分离第一叶片部段和第二叶片部段的翼弦方向接头34连结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叶片部段32内构造第一加热系统100,以及在第二叶片部段30内构造第二加热系统102。可断开联接器104在第一叶片部段32和第二叶片部段30之间构造在翼弦方向接头34处。该方法包括从第一叶片部段32中的源120供给动力或流体介质,穿过联接器104,并且横跨翼弦方向接头34以便由第二加热系统102在第二叶片部段30中使用。

上文关于图5至10所讨论的各个方面支持另外的方法实施例。

本书面描述使用实例来公开包括最佳方式的本发明,并且还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包括制作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所并入的方法。本发明可取得专利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实例。如果此类其它实例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并无不同的结构元件或者如果此类其它实例包括与权利要求的字面语言并无实质差异的同等结构元件,则认为它们处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