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冷却系统智能清洗更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6883发布日期:2021-01-15 11:5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智能清洗更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冷却系统智能清洗更换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冷却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但冷却系统还有其他重要作用。汽车中的发动机在适当的高温状态下运行状况最好。如果发动机变冷,就会加快组件的磨损,从而使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排放出更多污染物。因此,冷却系统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使其保持恒温,因而冷却系统中还安装有节温阀,对冷却液的循环散热进行调控。节温阀主要包括电子节温阀和机械式节温阀,电子节温阀可检测冷却液温度,当冷却液温度到达阈值时,电子节温阀打开,使冷却系统通过大循环进行循环散热;而机械式节温阀主要由冷却系统的循环泵增压,通过增加冷却液压力打开。

目前,车辆保养时大多是人工进行冷却系统的清洗和冷却液的更换,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且清洗更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冷却系统智能清洗更换设备,能对汽车冷却系统进行智能清洗更换,提高清洗更换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智能清洗更换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新液桶、旧液桶以及电源,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面安装有新液视窗、旧液视窗、控制板、一号转换阀以及二号转换阀,所述新液桶的出液口与新液视窗的一端连通,所述新液视窗的另一端与二号转换阀的c口连通,所述二号转换阀的b口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二号转换阀的a口与一号转换阀的b口连通,所述一号转换阀的c口与旧液桶的出液口连通,所述一号转换阀的a口与旧液视窗的一端连通,所述旧液视窗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安装有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安装有与新液桶连通的加液口,所述设备主体下端的一侧安装有与旧液桶连通的排液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安装有调速板,所述电源通过调速板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面安装有与调速板连接的调速旋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连接有电源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新液桶内安装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与加热棒电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新液桶内安装有与控制板信号连接的液位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面安装有由控制板电控连接的加注指示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压力表,且所述压力表安装于设备主体的顶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对汽车冷却系统进行智能清洗更换,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清洗更换的效率;设置有加热棒和增压水泵,不论汽车使用的是电子节温阀或机械式节温阀,均可使得整个散热器、节温器、发动机的整个冷却系统连通并清洗更换冷却液;出水口连接有压力表,可对进入冷却系统的液体压力进行监测,防止压力过高损害汽车冷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原理方框图;

其中:1、设备主体;2、加液口;3、新液视窗;4、旧液视窗;5、控制板;6、调速旋钮;7、一号转换阀;8、二号转换阀;9、加注指示灯;10、压力表;11、滚轮;12、回水管;13、出水管;14、新液桶;15、旧液桶;16、水泵;17、电源;18、电源开关;19、漏电保护器;20、调速板;21、加热棒;22、温度传感器;23、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3所示,一种汽车冷却系统智能清洗更换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设备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新液桶14、旧液桶15以及电源17,设备主体1的顶面安装有新液视窗3、旧液视窗4、控制板5、一号转换阀7以及二号转换阀8,新液桶14的出液口与新液视窗3的一端连通,新液视窗3的另一端与二号转换阀8的c口连通,二号转换阀8的b口连接有水泵16,水泵16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13,二号转换阀8的a口与一号转换阀7的b口连通,一号转换阀7的c口与旧液桶15的出液口连通,一号转换阀7的a口与旧液视窗4的一端连通,旧液视窗4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水管12。

设备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1,方便推动设备移动。

设备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与新液桶14连通的加液口2,方便为新液桶14内添加冷却液,设备主体1下端的一侧安装有与旧液桶15连通的排液口,方便排除收集的旧液。

设备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调速板20,电源17通过调速板20与水泵16电性连接,设备主体1的顶面安装有与调速板20连接的调速旋钮6,调速板20采用mlz-11w1n4调速器,可调节输出电压,使水泵的输入电压可调,从而改变水泵转速,改变水泵的输出量大小。

电源17电连接有电源开关18和漏电保护器19,电源17采用可以产生一路ac~220v电源输出和产生一路dc-12v电压输出的专用电源。

新液桶14内安装有加热棒21和温度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22与控制板5信号连接,控制板5与加热棒21电控连接,控制板采用hrq050-a1控制器,可设置加热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却液加热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板5提供控制信号断开加热棒的供电,停止加热。

新液桶14内安装有与控制板5信号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液位达到最低时,控制板5控制加热棒断电,防止加热棒出现干烧,保护加热棒。

设备主体1的顶面安装有由控制板5电控连接的加注指示灯9,为新液桶加液时,调节调速板20上调速旋纽6的大小,指示灯9亮度改变。

出水管13上连接有压力表10,且压力表10安装于设备主体1的顶面,可对进入冷却系统的液体压力进行监测,防止压力过高损害汽车冷却系统。

具体的,当为具有电子节温阀的汽车冷却系统清洗更换时:

将设备的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调节为“清洗”状态,即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均调节为a、b口连通,并通过加液口2向新液桶14内倒入适量的冷却液(具体液量根据现场车型确定);

打开设备的电源开关18,调节控制板5上的设置键,根据现场车型将冷却液的加热温度与该车电子节温阀的开启温度设置一致;

设置完成后,将加热棒21通电,开始为新液桶14内的冷却液加热;

同时利用专业拆卸工具拆开汽车的上水管,设备的出水管13和回水管12接上冷却系统的专用接头,回水管12通过接头接汽车冷却系统发动机端,出水管13通过接头接汽车冷却系统散热器端;

启动汽车发动机,汽车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水管12加到设备的旧液视窗4,车内的冷却液通过一号转换阀7的a、b口和二号转换阀8的a、b口来到水泵16,此时适当调节调速旋钮6,开启水泵16,水泵16的冷却液流至出水管13,通过设备的出水管13加到汽车的散热器,从而实现车内冷却液与设备的循环清洗;

清洗过程中,加热棒21持续为新液桶14内散热液加热,直至加热到设定温度,加热棒21断电停止加热;

检查汽车散热风扇是否开启,当汽车散热风扇开启,说明电子节温阀受热开启,此时,将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同时由“清洗”状态旋转调节为“更换”状态,即一号转换阀7调节为a、c口连通,二号转换阀8调节为b、c口连通,车内旧的冷却液通过回水管12和旧液视窗4,最终由一号转换阀7的a、c口流入旧液桶15,设备的新液从新液桶14经二号转换阀8的b、c口输送到水泵16,最终通过水泵16以及出水管13加到汽车散热器,在汽车散热系统内实现循环更换;

通过设备新旧视窗颜色可判断更换量,当旧液视窗4颜色与新液视窗3颜色一致时,说明更换完成,将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同时由“更换”状态切换到“清洗”状态,新旧液彻底更换完成;

更换完成后将管路恢复原状。

实施例2

具体的,当为具有机械节温阀的汽车冷却系统清洗更换时:

将设备的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调节为“清洗”状态,即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均调节为a、b口连通,并通过加液口2向新液桶14内倒入适量的冷却液(具体液量根据现场车型确定);

利用专业拆卸工具拆开汽车的上水管,设备的出水管13和回水管12接上冷却系统的专用接头,回水管12通过接头接汽车冷却系统散热器端,出水管13通过接头接汽车冷却系统发动机端;

打开设备电源开关18,慢慢调节调速板20上的调速旋钮6,逐步增大,水泵16逐步产生压力,此压力通过设备的出水管13加到发动机冷却系统,将冷却系统内旧的冷却液加到机械节温阀,利用液压推动机械节温阀打开,发动机旧的冷却液与散热器部分冷却液混合,加到设备的回水管12,回水管12将旧的冷却液通过设备的旧液视窗4、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的a、b口输送到水泵16,实现旧液的循环清洗;

清洗完成后,将一号转换阀7和二号转换阀8旋转调节为“更换”状态,此时新液桶14内新的冷却液通过新液视窗3、二号转换阀8的b、c口和水泵16,由水泵16加压将新的冷却冷却液通过出水管加到发动机内,将发动机内旧的冷却液推到节温阀,旧的冷却液通过汽车散热器加到设备回水管,并最终通过一号转换阀7的ac口流到旧液桶15内,实现新旧液的更换;

更换完成后,同时将转换阀由“更换”状态切换到“清洗”状态,新液开始循环;

完成后,恢复汽车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内容,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以上优选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