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盖、复合涂层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49398发布日期:2021-09-25 01:5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制的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内具有缸盖排气通道、缸盖进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所述缸盖本体内覆盖有复合涂层;所述复合涂层包括热障涂层和隔热涂层,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和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内壁均覆盖有所述热障涂层;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上的所述热障涂层和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内壁上的所述热障涂层中的至少一者上覆盖有所述隔热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所述隔热涂层,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缸盖进气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隔热涂层的厚度为50

200μm;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内的所述隔热涂层的厚度为50

200μm;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内壁内的所述隔热涂层的厚度为50

100μm;隔热涂层的粗糙度为rz10

rz30;所述隔热涂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锆。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涂层为多孔氧化层;所述复合涂层还包括封孔层,所述封孔层覆盖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内的所述隔热涂层上,所述封孔层用于填充所述隔热涂层表面的孔;所述隔热涂层的体积比热容为500kj/m3k

800kj/m3k;所述隔热涂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3w/mk。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内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缸盖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缸盖进气通道的内腔连通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内腔连通的进液进口和进液出口;所述缸盖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进液进口和所述进液出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6.一种复合涂层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第一辅助电极、第二辅助电极和第一容器,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电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用于与缸盖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容器内用于盛放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一容器用于向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内通入所述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位于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和所述冷却液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涂层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容器和循环泵,所述第二容器内用于盛放第二电解液;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均与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循环泵用于输送所述第一电解液,以使所述第一电解液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缸盖排气通道之间循环流动;或者,所述第二容器和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均与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循环泵用于输送所述第二电解液,以使所述第二电解液在所述第二容器和所述缸盖排气通道之间循环流
动;或者,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冷却液通道均与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循环泵用于输送所述第一电解液,以使所述第一电解液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冷却液通道之间循环流动;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为铜板,第二辅助电极为铜条。8.一种缸盖上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缸盖上的复合涂层,采用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涂层的制备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缸盖的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和冷却液通道的内壁形成热障涂层;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和所述冷却液通道内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等离子电解,形成隔热涂层,从而制得具有所述热障涂层和所述隔热涂层的复合涂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缸盖上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和所述冷却液通道内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等离子电解,包括: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进行等离子电解;所述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进行等离子电解包括:第一辅助电极通过密封胶连接在所述缸盖的第一表面,所述缸盖进气通道的第四开口和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覆盖的区域内,并与所述密封胶以及部分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共同形成辅助通道,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放置第二辅助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与所述缸盖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mm

20mm,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与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mm

20mm;经所述缸盖进气通道的第三开口通入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一电解液依次沿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缸盖进气通道、所述第四开口、所述辅助通道、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和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第一开口循环流动;电源的阳极与所述缸盖电连接,所述电源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电连接,以进行等离子电解,以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的所述热障涂层上形成隔热涂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缸盖上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的所述热障涂层上形成隔热涂层之后,还包括:经所述缸盖进气通道的第三开口通入第二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依次沿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缸盖进气通道、所述第四开口、所述辅助通道、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和所述缸盖排气通道的第一开口循环流动;进行等离子电解,以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的所述隔热涂层上形成封孔层。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缸盖上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缸盖排气通道内和所述冷却液通道内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等离子电解,包括:在所述冷却液通道内进行等离子电解;所述在所述冷却液通道内进行等离子电解包括:第一辅助电极通过密封胶连接在所述缸盖的第二表面,所述缸盖的第二表面具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覆盖的区域内,在所述冷却液通道内放置第二辅助电极;经所述冷却液通道的进液进口通入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一电解液依次沿所述进液进口、所述冷却液通道和所述进液出口循环流动;
电源的阳极与所述缸盖电连接,所述电源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电连接,以进行等离子电解,以在所述冷却液通道内的所述热障涂层上形成隔热涂层。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缸盖上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解液包括封孔剂;所述第一电解液的溶质组分及浓度为:10g/l

25g/l硅酸钠九水、0.5g/l

3g/l氢氧化钠、0.5g/l

3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g/l

5.0g/三聚磷酸钠、0.5g/l

3g/l钨酸钠、1.0g/l

3.5g/l三乙醇胺、5.0g/l

12g/l二氧化锆,溶剂为去离子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缸盖、复合涂层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缸盖包括铝制的缸盖本体,缸盖本体内具有缸盖排气通道、缸盖进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缸盖本体内覆盖有复合涂层;复合涂层包括热障涂层和隔热涂层,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和冷却液通道的内壁均覆盖有热障涂层;缸盖排气通道的内壁上的热障涂层和冷却液通道的内壁上的热障涂层中的至少一者上覆盖有隔热涂层。本发明提供的缸盖、复合涂层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通过在缸盖的缸盖排气通道、冷却液通道内均匀涂覆双层隔热防护材料,以提高缸盖的隔热性能。热性能。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坚 李志杰 齐少豹 田红霞 王作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9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