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用电动盘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5898发布日期:2021-12-11 12:4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轮机用电动盘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盘车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轮机用电动盘车机构。


背景技术:

2.汽轮机在启动和停止时为避免转子上下两侧的温度差产生的转子弯曲,需要利用盘车结构对转子进行盘车操作,使其保持低速转动,进而降低上下侧温差的影响,但是现有的电动盘车结构在盘车完成后与转子脱离的过程中,通常利用两者的转速差推动盘车结构自动向上运动,实现定位杆与定位槽的配合使驱动轮与转子上的盘车轮分离,但是转速差推动盘车结构向上运动的距离有限,经常会出现定位槽运动不到位的情况,从而无法使定位杆与定位槽配合实现脱离,经常需要手动操作进行盘车结构的脱离,使用起来较为不便,长期无法脱离对盘车结构的齿轮造成持久的冲击磨损,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用电动盘车机构,它在盘车完成后及时使盘车结构与转子脱离,降低了齿轮的磨损,保证其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汽轮机用电动盘车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上设有与盘车轮啮合的驱动轮,所述壳体与摆动板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摆动板的一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配合定位槽使用的定位杆,所述摆动板的另一端设有顶块,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触杆,所述触杆的底部位于顶块转动路径的末端,所述壳体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活动端与摆动板相接触,所述触杆上设有动触点,所述壳体上设有静触点,所述动触点、静触点均与伸缩杆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滑套,所述触杆滑动连接在滑套的内部,所述触杆的顶部与滑套的顶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动触点位于静触点的上方。
7.进一步的,所述顶块和伸缩杆底部的活动端均设有转轮。
8.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板与壳体的转动位置位于摆动板中部与端部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的端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连接在定位槽内。
10.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内部转动设置摆动板,摆动板的一端设置顶块,壳体的内部设置触杆,在摆动板转动后摆动板上的驱动轮与转子上的盘车轮啮合进行盘车操作,此时顶块与触杆的底部相接触推动其上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当盘车完成后,由于转速的差异盘车轮推动驱动轮向上运动,使顶块与触杆分离,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控制伸缩杆进行伸长操作,伸缩杆的底部活动端推动摆动板转动,使定位槽转动到定位杆的位置配合后对摆动板进行定位,使定位槽能够准确运动至定位杆的位置,保证摆动板脱离的及时性,不需要手动进行脱离,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避免长久对驱动轮造成的冲力,提高了盘车结构的使用寿命;
12.2、在摆动板与壳体之间设置扭簧,定位杆与定位槽脱离后在扭簧的作用下使摆动板自动摆动实现驱动轮与盘车轮的啮合,不需要手动控制,使盘车操作更加便捷,摆动板转动过程中带动顶块自动转动,使顶块与触杆的底部相接触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的自动分离,整个装置的联动实现自动控制,运行更加流畅,降低了手动操作的步骤,盘车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3.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5.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16.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17.附图中所示标号:
18.1、壳体;2、摆动板;3、盘车轮;4、驱动轮;5、扭簧;6、定位槽;7、定位杆;8、顶块;9、触杆;10、伸缩杆;11、动触点;12、静触点;13、滑套;14、压缩弹簧;15、转轮;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汽轮机用电动盘车机构,主体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作为盘车结构的保护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壳体1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摆动板2,所述摆动板2上设有与盘车轮3啮合的驱动轮4,具体的在摆动板上设置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与驱动轮4连接驱动其转动,作为盘车结构的驱动部件,所述壳体1与摆动板2之间设有扭簧5,所述摆动板2的一端设有定位槽6,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配合定位槽6使用的定位杆7,在定位杆7插入到定位槽6的内部对摆动板2固定后对扭簧5进行压缩,定位杆7与定位槽6分离后在扭簧5的作用下推动摆动板2自动转动,使驱动轮4自动与盘车轮3啮合进行盘车操作,操作更加便捷,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步骤,定位杆7可以利用电推杆或者气缸推动运动,使对摆动板2的定位操作更加方便,所述摆动板2的另一端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有顶块8,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触杆9,触杆9在壳体1上上下滑动,所述触杆9的底部位于顶块8转动路径的末端,顶块8在摆动板2的带动下转动至驱动轮4与盘车轮3啮合接触时,顶块8运动至与触杆9的底部接触并推动触杆9向上运动,在盘车完成盘车轮3与驱动轮4转速差的作用下推动驱动轮4向上运动时,顶块8转动与触杆9分离,触杆9自动向下复位,所述壳体1内设有伸缩杆10,伸缩杆10可采用电推杆或者气缸结构均可,所述伸缩杆10的底部活动端与摆动板2相接触,在伸缩杆10进行伸缩操作时可以推动摆动板2转动,所述触杆9上设有动触点11,所述壳体1上设有静触点12,所述动触点11、静触点12均与伸缩杆10电连接,这样在盘车操作时顶块8推动触杆9向上运动时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分离,此时伸缩杆10不进行伸缩操作,一旦盘车完成顶块8与触杆9分离,触杆9向下复位后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使伸缩杆10进行伸长,推动摆动板2转动,使定位槽6准确运动至定位杆7的位置实现两者配合对摆动板2进行固定,此时伸缩杆10自动收缩复位,为下次盘车做准备,使定位槽6能够运动到位,实现盘
车结构及时与转子分离,不需要人工干预,分离操作更加准确便捷,减少对盘车结构齿轮的冲击,保证其使用寿命。
21.优选的,所述壳体1上设有滑套13,滑套13为中空结构,所述触杆9滑动连接在滑套13的内部,所述触杆9的顶部与滑套13的顶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4,在压缩弹簧14的作用下保证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处于接触状态,所述动触点11位于静触点12的上方,顶块8推动触杆9向上滑动时动触点11向上运动与静触点12分离,顶块8与触杆9分离后在压缩弹簧14的作用下带动动触点11向下运动与静触点12接触,使两者的配合更加顺畅和到位,降低触杆9利用自身重力复位时造成的卡壳情况,提高装置运行的流畅性。
22.优选的,所述顶块8和伸缩杆10底部的活动端均设有转轮15,转轮1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这样的操作能够使顶块8与触杆9接触、伸缩杆10与摆动板2接触时,在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接触效果,推动其转动和滑动更加流畅,避免接触位置的磨损。
23.优选的,所述摆动板2与壳体1的转动位置位于摆动板2中部与端部之间,这样就使得摆动板2的转动位置形成偏心结构,定位杆7与定位槽6分离后,除了在扭簧5的作用下带动摆动板2转动之外,还能利用摆动板2自身的偏心结构进行转动,进一步保证了驱动轮4与盘车轮3的啮合到位,保证了盘车操作的稳定和牢固。
24.优选的,所述定位杆7的端部设有滚轮16,所述滚轮16滚动连接在定位槽6内,在利用驱动结构驱动定位杆7进出定位槽6使更加顺畅,使两者的配合更容易,对定位操作的容错率更大。
2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壳体1的内部转动设置摆动板2,摆动板2的一端设置顶块8,壳体1的内部滑动设置触杆9,在摆动板2转动后摆动板2上的驱动轮4与转子上的盘车轮3啮合进行盘车操作,此时顶块8与触杆9的底部相接触推动其上的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分离,当盘车完成后,由于转速的差异盘车轮3推动驱动轮4向上运动,使顶块8与触杆9分离,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接触,控制伸缩杆10进行伸长操作,伸缩杆10的底部活动端推动摆动板2转动,使定位槽6转动到定位杆7的位置配合后对摆动板2进行定位,使定位槽6能够准确运动至定位杆7的位置,保证摆动板2脱离的及时性,不需要手动进行脱离,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避免长久对驱动轮4造成的冲力,提高了盘车结构的使用寿命;在摆动板2与壳体1之间设置扭簧5,定位杆7与定位槽6脱离后在扭簧5的作用下使摆动板2自动摆动实现驱动轮4与盘车轮3的啮合,不需要手动控制,使盘车操作更加便捷,摆动板2转动过程中带动顶块8自动转动,使顶块8与触杆9的底部相接触实现动触点11与静触点12的自动分离,整个装置的联动实现自动控制,运行更加流畅,降低了手动操作的步骤,盘车效率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