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路交叉互控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574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与涡轮6通过连接轴8同轴相连,第一旋转轴10的后端穿过第一连接管9后镶嵌在第一连接管9的内壁上,第一旋转轴10的前端在第一连接管9的外边,蝶阀11安装在第一连接管9内并与第一旋转轴10固结在一起,容积腔15的纵截面为圆环状,固定体16、旋转体21的纵截面均为圆弧状,容积腔15、固定体16、旋转体21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固定体16安装在容积腔15内并与容积腔15的内壁面固结在一起,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均布置在固定体16内,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连接在一起,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第二贯穿管18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贯穿管17的横截面面积,隔板20安装在第二贯穿管18内并与第二贯穿管18的壁面密封接触,旋转体21的一端伸入第一贯穿管17内并与第一贯穿管17的壁面密封接触,旋转体21的另一端与隔板20固结在一起,第二旋转轴13的后端穿过容积腔15后镶嵌在容积腔15的后壁上,第二旋转轴13的前端在容积腔15的外边,旋转体21、连接板22、第二旋转轴13均固结在一起,第一旋转轴10的前端、第二旋转轴13的前端通过链条14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管9的两端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涡轮排气管7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3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2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16后与第一贯穿管17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15、压气机进气管I相连通,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19均为等截面圆管,蝶阀11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8] 在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中,旋转体21可以在容积腔15内自由旋转,旋转体21、连接板22、第二旋转轴13固结在一起,第一旋转轴10与第二旋转轴13通过链条14连接,蝶阀11和第一旋转轴10固结在一起;因此,旋转体21、连接板22、第一旋转轴10、第二旋转轴13、蝶阀11可以同步旋转。当压气机2前后压差较大时,隔板20上方的第二贯穿管18内压力也较高,旋转体21带动蝶阀11顺时针旋转,第一连接管9内的喉口面积变大,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增大,从而使发动机的爆压和最高燃烧温度降低。
【主权项】
1.一种多管路交叉互控装置,包括压气机进气管(I)、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和连接轴(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I)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与涡轮(6)通过连接轴(8)同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9)、第一旋转轴(10)、蝶阀(11)、第二连接管(12)、第二旋转轴(13)、链条(14)、容积腔(15)、固定体(16)、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第三连接管(19)、隔板(20)、旋转体(21)和连接板(22),第一旋转轴(10)的后端穿过第一连接管(9)后镶嵌在第一连接管(9)的内壁上,第一旋转轴(10)的前端在第一连接管(9)的外边,蝶阀(11)安装在第一连接管(9)内并与第一旋转轴(10)固结在一起,容积腔(15)的纵截面为圆环状,固定体(16)、旋转体(21)的纵截面均为圆弧状,容积腔(15)、固定体(16)、旋转体(21)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固定体(16)安装在容积腔(15)内并与容积腔(15)的内壁面固结在一起,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均布置在固定体(16)内,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连接在一起,第一贯穿管(17)、第二贯穿管(18)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第二贯穿管(18)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贯穿管(17)的横截面面积,隔板(20)安装在第二贯穿管(18)内并与第二贯穿管(18)的壁面密封接触,旋转体(21)的一端伸入第一贯穿管(17)内并与第一贯穿管(17)的壁面密封接触,旋转体(21)的另一端与隔板(20)固结在一起,第二旋转轴(13)的后端穿过容积腔(15)后镶嵌在容积腔(15)的后壁上,第二旋转轴(13)的前端在容积腔(15)的外边,旋转体(21)、连接板(22)、第二旋转轴(13)均固结在一起,第一旋转轴(10)的前端、第二旋转轴(13)的前端通过链条(14)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管(9)的两端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I )、涡轮排气管(7)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3)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2)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16)后与第一贯穿管(17)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15)、压气机进气管(I)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路交叉互控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13)均为等截面圆管,蝶阀(11)的横截面为圆形。
【专利摘要】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多管路交叉互控装置,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连接管、阀座、阀体、旋转轴、容积腔、固定体、贯穿管、隔板、旋转体和连接板,旋转体的一端伸入第一贯穿管内并与第一贯穿管的壁面密封接触,旋转体的另一端与隔板固结在一起,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后与第一贯穿管相连通。当压气机前后压差较高时,旋转体带动蝶阀顺时针旋转,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率较大,发动机爆压较低。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IPC分类】F02M25-07
【公开号】CN104675574
【申请号】CN201310632041
【发明人】李华雷
【申请人】李华雷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