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移动罩以及设置该发动机移动罩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反推力装置是用来改变发动机风扇气流方向以产生反向推力的装置,在飞机正常着陆时,可以缩短飞机在干燥和湿滑跑道上的着陆滑跑距离。
[0003]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通常采用冷气流反推力装置。冷气流反推力装置是一种通过机械式折流板折流或者其他方式使得未经过燃烧室燃烧的低温气流改变方向而向侧前方喷出,从而对发动机或飞机产生向后的反推力的装置。目前较为成熟的冷气流反推力装置主要分为折流门式反推力装置和叶栅式反推力装置。比起折流门反推力装置,叶栅式反推力装置拥有反推效率更高、反推力比较平稳、反推力流与机身作用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飞机中。
[0004]目前已广泛使用的叶栅式反推力装置,主要包含如图1所示发动机移动罩(该发动机移动罩也可以称为:短舱移动罩,简称:移动罩)1、阻流门2、牵引杆3、核心机罩4、扭力框5、叶栅组件(简称:叶栅)6、液压作动筒7和叶栅支撑环8,其中:
[0005]阻流门2沿发动机周向布置若干,彼此独立,各阻流门2上端通过铰链与发动机移动罩I连接,中间偏下位置通过牵引杆3连接于核心机罩4上。发动机移动罩I上下两端安装有滑轨装置,可沿短舱上横梁以及下横梁(图中未给出)前后滑动,叶栅组件6通过扭力框5和叶栅支撑环8固定,其中叶栅支撑环8两端固接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扭力框5前端与发动机核心机连接。
[0006]当如图1所示反推力装置开始工作时,液压作动筒7驱动发动机移动罩I向后滑动,带动阻流门2后移,置于外涵流道的牵引杆3对阻流门2牵引,并使得阻流门2打开,从而部分关闭外涵流道,外涵气流被阻流门2和叶栅组件6折返而产生反推力。
[0007]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反推力装置至少会产生以下问题:
[0008]第一个问题是牵引杆布置于发动机外涵流道,在正常工况下,会影响发动机的气动性能;
[0009]第二个问题是牵引杆另一端安装于核心机罩上,增加了结构复杂性的同时减小了核心机罩的可用于声学处理的面积;
[0010]第三个问题在于反推力装置与核心机罩通过牵引杆连接,由此导致对发动机机舱或涡轮风扇发动机进行维护操作时难以因需要而将两者分离,特别的对于“0-DUCT”形反推力装置该问题尤为突出。
[0011]现有技术中还提出的一种具有叶栅的反推力装置,提出了将驱动阻流门打开的装置活动地安装在移动罩上,通过致动气缸驱动杆件结构向下运动将阻流门打开,该方法一方面省去了外涵流道的牵引杆,另一方面可以调节阻流门相对移动罩的操作时间。
[0012]现有技术提出的又一种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其中控制阻流门打开的是两个“剪式”杆,一个杆通过铰链连接于移动罩上,另一个杆铰接于发动机外部机舱的导引梁上,该方法可以省去布置于外涵流到的牵引杆。
[0013]现有技术提出的另一种对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改进,提出在外涵道中设计分离板,在反推状态时,分离板和较短的阻流门共同阻断气流,使气流从叶栅组件流出,取消了流道中的驱动连杆的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对该技术方案进行了改进,提出集成式的设计思想,使折流板和涵道壁面高度集成,意在减少反推的结构厚度,减轻反推重量,阻流门由作动杆直接驱动打开,同时省去牵弓I杆的结构。
[0014]现有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叶栅的反推力装置,提出了在发动机短舱内部布置与阻流门相关联驱动连接件,通过驱动连接件作用展开阻流门。
[0015]然而,对于民用涡扇发动机而言,重量和可靠性是一个重要指标,上述方法虽然省去了布置于内涵流道的牵引杆结构,并且可以控制阻流门的展开时间,但是,现有技术仍旧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16]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短舱内添加了其他机构,不仅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而且也导致发动机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0017]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移动罩以及设置该发动机移动罩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例如:机构少、重量轻)详见下文阐述。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包括移动罩本体部、复位机构以及至少一个阻流门,其中:
[0020]所述阻流门其中一侧面设置有阻流面,所述阻流门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活动连接,且所述阻流门能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转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收拢位置;
[0021]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复位力。
[0022]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为所述阻流门施加的复位力为弹性力。
[0023]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为铰接或枢轴连接。
[0024]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门铰接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上,且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扭簧,所述扭簧能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弹性扭力。
[0025]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阻流门其中之一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阻流门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转动至收拢位置时,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阻流门其中另一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
[0026]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上固设有至少一对第一铰接凸起,每对所述第一铰接凸起内的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扭簧,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铰接凸起,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与所述第二铰接凸起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所述第二铰接凸起的铰接轴相铰接。
[00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包括核心机罩、叶栅组件、叶栅支撑环、驱动机构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其中:
[0028]所述驱动机构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相对于所述叶栅支撑环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移动至足以裸露出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开启位置,并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至足以遮挡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闭合位置;
[0029]所述叶栅支撑环与所述叶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叶栅支撑环上设置有导块,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抵接在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上,并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推动所述阻流门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推力;
[0030]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复位力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
[0031]所述阻流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流门的阻流面遮挡并关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核心机罩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0032]所述阻流门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阻流门打开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核心机罩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0033]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条凸缘,每条所述凸缘背离所述阻流门的表面均为坡面,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抵接在所述坡面上并在所述坡面上滑动。
[0034]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块包括圆柱状的柱体以及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的至少一根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与所述叶栅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周向表面与所述坡面相抵接。
[0035]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导块与所述坡面相抵接。
[0036]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包括远离所述核心机罩的外层罩体以及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内层罩体,所述叶栅组件介于所述外层罩体与所述内层罩体之间,所述内层罩体包括朝接近所述叶栅组件的方向内凹的凹入部分以及朝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
[0037]所述阻流门活动连接在所述凹入部分上,且所述阻流门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阻流面与所述内层罩体的凸出部分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表面相平齐;
[0038]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的内层罩体上还设置有开口,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经过所述开口后移动至与所述坡面相抵接的位置。
[0039]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柱体的周向表面与所述内层罩体的内表面两者相抵接或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优选为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0040]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反推力装置还包括导轨结构、横梁结构以及扭力框,其中:
[0041]所述横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导轨结构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固定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