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12a在水套5内扩散,如由箭头b所示那样,从衬套主体12的上端缘12c向衬套主体12的背面侧围绕。由此,高效地进行燃烧室侧的气缸筒壁5c的冷却。此外,冷却水的一部分,如箭头bl所示那样,与衬套主体12的外侧面12a碰撞,并且向整流机构13的口袋空余处内流入,然后从整流机构13流出而以沿着衬套主体12朝向水套5内的深度方向a的上方扩散的方式流通。因此,朝向水套5的下方的冷却水的量变少,有效地抑制与冷却水导入口 6对置的气缸筒壁5c的下部的过度冷却。
[0062]当然能够将该例的整流机构13替换为图5 (a)、图5 (b)?图8 (a)、图8 (b)所示的例的整流机构13。
[0063]图10 (a)、图10 (b)表示本发明的水套衬套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1 (a)、图11 (b)、图11(c)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12 (a)、图12(b)、图12(c)表示图11所示的例的变形例。这些例,在整流机构13的一部分没入冷却水导入口 6的一部分这一点上共通。
[0064]在图10(a)、图10(b)所示的例中,在气缸体I的上端部形成有阶梯差形状的切口凹部6b、6c,通过该切口凹部6b、6c和气缸盖衬垫10构成冷却水导入口 6。切口凹部6b、6c中的切口凹部6c位于水套5侧,形成为比切口凹部6b更低。本实施方式的水套衬套11也与上述例同样,包括由树脂成型体构成的衬套主体12以及与衬套主体12 —体形成的口袋形状的整流机构13。整流机构13设置为,位于衬套主体12的朝向水套5的冷却水导入口6侧的面12a,且在比冷却水导入口 6更靠深度方向a的下部附近(冷却水导入口 6的下半部分)。然后,整流机构13具备前壁部13a、底壁部13b以及左右的侧壁部13c、13d,形成为上端开口的箱形形状,前侧的一部分构成为,没入冷却水导入口 6、具体地说是构成冷却水导入口 6的切口凹部6c。
[0065]在这种构成的水套衬套11所插入的气缸体I中,冷却水从冷却水导入口 6如箭头b所示那样向水套5内导入。向水套5内导入的冷却水,与衬套主体12的外侧面12a碰撞,沿着该外侧面12a在水套5内扩散,从衬套主体12的上端缘12c向衬套主体12的背面侧围绕。由此,高效地进行燃烧室侧的气缸筒壁5c的冷却。此外,冷却水的一部分如箭头bl所示那样,与衬套主体12的外侧面12a碰撞,并且向整流机构13的口袋空余处内流入,然后从整流机构13流出而以沿着衬套主体12朝向水套内的深度方向a的上方扩散的方式流通。特别是,整流机构13形成为,其一部分没入冷却水导入口 6,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口袋空余处,向整流机构13的冷却水的流入量变多,此外,在向水套5内流入之前向整流机构13流入,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上述整流功能。
[0066]其他构成与上述各例同样,因此对于共通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67]在图11 (a)、图11(b)、图11(c)所示的例中形成为,冷却水的循环用配管8被沿着气缸体I的外侧部配设,气缸体I的冷却水导入口 6的形成部位向外侧伸出。冷却水导入口 6由形成于气缸体I的上端部的切口凹部6d和气缸盖衬垫10构成。循环用配管8经由省略图示的套接口 9 (参照图1?图3)与冷却水导入口 6连接。构成冷却水导入口 6的切口凹部6d为,在与循环用配管8之间的连接部,比该循环用配管8更低地形成为阶梯差状。本实施方式的水套衬套11也与上述例同样,包括由树脂成型体构成的衬套主体12以及与衬套主体12 —体形成的口袋形状的整流机构13。整流机构13设置为,位于衬套主体12的朝向水套5的冷却水导入口 6侧的面12a、且在比冷却水导入口 6更靠深度方向a的下部附近(冷却水导入口 6的下半部分)。然后,整流机构13构成为,具备前壁部13a、底壁部13b以及左右的侧壁部13c、13d,形成为上端开口的箱形形状,前侧的一部分没入冷却水导入口 6、具体地说是切口凹部6d。
[0068]在这种构成的水套衬套11所插入的气缸体I中,冷却水从冷却水导入口 6如箭头b所示那样向水套5内导入。向水套5内导入的冷却水,与衬套主体12的外侧面12a碰撞,沿着该外侧面12a在水套5内扩散,从衬套主体12的上端缘12c向衬套主体12的背面侧围绕。由此,高效地进行燃烧室侧的气缸筒壁5c的冷却。此外,冷却水的一部分如箭头bl所示那样,向整流机构13的口袋空余处内流入,然后从整流机构13流出而以沿着衬套主体12朝向水套内的深度方向a的上方扩散的方式流通。特别是,整流机构13形成为,其一部分没入冷却水导入口 6,因此与图10(a)、图10(b)所示的例同样,能够较大地确保口袋空余处,向整流机构13的冷却水的流入量变多,此外,在向水套5内流入之前向整流机构13流入,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整流机构13的上述功能。
[0069]图12 (a)、图12(b)、图12(c)所示的例是图11 (a)、图11 (b)、图11 (C)所示的例的变形例,取消构成整流机构13的左侧壁部13c (参照图11 (a)、图11(b)、图11(c)),其他构成与图11所示的例同样。在该例中,由于没有左侧壁部13c,因此来自循环用配管8的冷却水容易向整流机构13流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整流机构13的上述功能。
[0070]其他构成与图11 (a)、图11 (b)、图11 (C)所示的例同样,因此对于共通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在图11 (a)、图11(b)、图11(c)以及图12 (a)、图12(b)、图12(c)的例中,在整流机构13的前壁部13a上也可以形成图Sb所示那样的切口部13aa。
[0071]此外,作为本发明的水套衬套所应用的内燃机,将三缸的汽车用的发动机100作为例,但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其他气缸数的汽车用的发动机或汽车用以外的内燃机。并且,气缸体I的冷却水导入口 6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于图1的例,可以是水套5的周方向的任意位置。其高度位置(深度位置)也不限于图例那样的底部侧、上部侧,也可以是中央部的任意位置,根据内燃机的规格来适当地确定。并且,根据发动机的规格,有时水套5的深度方向a的下部的气缸筒壁5c容易过度冷却,有时从下部到中央部为止容易过度冷却,因此设置整流机构13的位置,根据该发动机规格来适当地确定。此外,在图例中,使冷却水导入口 6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其他形状。
[007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整流机构13由与衬套主体12 —体的树脂成型体构成的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树脂制,也可以通过金属板等与衬套主体12 —体形成。并且,整流机构13的形状也不限定于图例,只要成为口袋形状,则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主权项】
1.一种水套衬套,插入气缸体的水套内,对水套内的冷却水的流通容量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 包括衬套主体、以及抑制冷却水向水套的气缸筒侧内壁围绕的整流机构, 上述整流机构成为口袋形状,设置于上述衬套主体的、水套的冷却水导入口侧的面、且比该冷却水导入口更靠深度方向下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水套衬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机构具备前壁部、底壁部以及至少左右侧壁部之中的一个侧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记载的水套衬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机构设置于上述冷却水导入口的附近。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一项记载的水套衬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机构的、与上述水套的深度方向正交且沿着上述衬套主体的冷却水导入口侧的面的宽度方向长度,大于上述冷却水导入口的该宽度方向长度。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一项记载的水套衬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机构形成为,其一部分没入到上述冷却水导入口内。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记载的水套衬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衬套主体构成为,遍及上述水套的深度方向的大致整体。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套衬套,为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冷却水导入口附近的气缸筒壁的过度冷却。是插入气缸体(1)的水套(5)内、对水套(5)内的冷却水的流通容量进行调整的水套衬套(11),包括衬套主体(12)、以及抑制冷却水向水套(5)的气缸筒侧内壁(5c)围绕的整流机构(13),上述整流机构(13)成为口袋形状,设置于上述衬套主体(12)的水套(5)的冷却水导入口(6)侧的面,且比该冷却水导入口(6)更靠深度方向(a)的下部。
【IPC分类】F01P3-02, F02F1-14, F02F1-10
【公开号】CN104806370
【申请号】CN201510039401
【发明人】牧野耕治
【申请人】内山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7日
【公告号】DE102015200811A1, US2015021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