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心与在沿纵轴L的俯视图中作为其顶点的纵轴L限定的角度对于所有成对的相邻孔口 51是相同的。
[0026]孔口 51可以具有各种多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孔口 51相对于纵轴L倾斜地延伸通过阀座5。其成形为阶梯状通孔,所述阶梯状通孔的横截面在孔口 51的面向阀组件I的流体出口端175的一侧处较大,并且然后在面向阀组件I的流体入口端173的一端处较大。
[0027]阀盘7具有多个流体通路71。优选地,流体通路71的数量等于孔口 51的数量。在第一角度位置Pl中,阀盘7以此方式定位,使得每个流体通路71正好在阀盘7和阀座5的界面区域6中与孔口 51中的一个重叠。以此方式,建立通过阀盘7和阀座5的流体路径,以用于从阀组件I分配流体。
[0028]阀盘7可围绕纵轴L从第一角度位置Pl旋转至第二角度位置P2。
[0029]图6A显示沿阀座5和阀盘7的纵轴L的俯视图,所述阀盘7定位在第一角度位置Pl中。图6B显示阀座5和阀盘7的沿纵轴L的俯视图,其中阀盘7定位在第二角度位置P2中。此外,图1还显示阀组件I,其中阀盘定位在第二角度位置P2中,并且图7显示阀组件1,其中阀盘7定位在第一角度位置Pl中。
[0030]当阀盘7位于第一角度位置Pl中时,定位在阀座5与阀盘7的界面6处的孔口 51的孔与阀盘7的流体通路71的孔完全重叠。在本实施例中,流体通路71平行于纵轴L的方向延伸通过阀盘7,使得当阀盘7位于第一角度位置Pl中时,定位在阀盘7与阀座5的界面6处的孔口 51的孔在沿纵轴L的俯视图中布置成完全位于流体通路71中。
[0031]阀盘7相对于阀座5从第一角度位置Pl至第二角度位置P2的旋转运动R引起每个流体通路71的远离各自指定的孔口 51的侧向位移。当阀盘7位于第二角度位置P2中时,流体通路71在侧向上与界面6处的孔口 51的孔间隔开。以此方式,当阀盘7位于第二角度位置P2中时,阀座5和阀盘7以机械方式相互作用来密封孔口 51,以用于阻止来自阀组件I的流体流。
[0032]阀盘7与阀座5以此方式协作,用于对孔口 51进行密封和启封。第二角度位置P2对应于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阀盘7可操作用于阻止流体流动通过孔口 51。第一角度位置Pl对应于打开构型,在所述打开构型中,阀组件I可操作用于分配流体通过孔口51ο
[0033]在本背景下,阀座5和阀盘7的界面6由阀座5的密封面和阀盘7的密封面限定,其中阀座5的密封面包括孔口 51的面向阀盘7的孔,阀盘7的密封面包括流体通路71的面向阀座5的孔。阀座5的密封面和阀盘7的密封面可(例如)彼此直接接触。阀盘7的密封面优选地面向流体出口端175,且阀座5的密封面优选地面向流体入口端173。
[0034]在本实施例中,阀组件包括弹簧9,所述弹簧9可操作用于将阀盘7按压抵靠阀座5,以用于将阀盘7的密封面按压抵靠阀座5的密封面。在阀组件I的操作期间,弹簧将阀盘7保持在相对于阀座5的轴向固定位置中。
[0035]为了限制或阻止阀盘7在垂直于纵轴L的方向上相对于阀座5的线性运动,阀盘7布置在阀座5的凹部中。
[0036]在本实施例中,阀组件I包括阀体17,所述阀体17具有腔体171,阀盘7布置在所述腔体171中。阀体17及其腔体171从流体入口端173延伸至流体出口端175。阀座5在流体出口端175处容纳在腔体171中。其与阀体17刚性地固定。以此方式,在阀组件I的操作期间,其既不能相对于阀体17旋转,也不能够相对于其在轴向上运动。阀座5可(例如)借助于焊接、摩擦配合或压接中的至少一种固定至阀体17。弹簧9的远离阀盘7的端部支撑在阀体17的肩部上,所述阀体17以此方式定位,使得在阀组件17的制造期间当阀座5和阀盘7安装至阀体17中时,弹簧9是预先压缩的。
[0037]在本实施例中,阀组件I进一步包括阀杆11,所述阀杆11以机械方式与阀盘7相互作用,以围绕纵轴L旋转阀盘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阀杆11可相对于阀座5和阀体17在轴向上运动,并且相对于阀座5和阀体17旋转地固定。例如,阀体17包括导向元件,所述导向元件允许阀杆11的轴向位移,并且阻止阀杆11相对于阀体17的旋转运动,特别是借助于与阀杆11的机械的相互作用。
[0038]阀杆11以机械方式如此联接至阀盘7,使得阀杆11的轴向运动A被转换为阀盘7的旋转运动R。在本实施例中,这种机械联接借助于一对突出部13和一对通道15实现,其中所述一对突出部13布置在阀杆11的外圆周表面处,所述一对通道15位于阀盘7的内圆周表面中。具体地,内圆周表面可限定阀盘7的中心开口,所述中心开口在纵向L上延伸到阀盘7中或完全通过阀盘7。阀杆11可容纳在阀盘7的中心开口中。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为销状或鼻状。通道15不平行于纵轴L,并且具有螺旋截面的形状,所述螺旋截面将纵轴L作为中心轴线。
[0039]突出部13以此方式定位在阀杆11处,使得当阀杆11在轴向方向上运动时,每个突出部13接合通道15中的一个并且沿各自的通道15运动。以此方式,阀杆11的轴向运动A引起突出部13按压抵靠各自的通道15的侧壁。因为阀杆11以及与其突出部13旋转地固定,因为通道15不平行于纵轴L延伸,并且因为阀盘7仅可旋转但相对于纵轴L不能在轴向上运动,所以通道15的突出部13的相互作用在阀盘7上产生扭矩,所述扭矩引起阀盘7的旋转运动R。突出部13以及通道15的形状和位置以此方式有利地选择,使得阀盘7可在角度方向上从第一角度位置Pl移位至第二角度位置P2,并且借助于阀杆11的轴向运动返回。
[0040]流体阀3另外包括致动器组件19。致动器组件19可操作用于使阀杆11在轴向方向上移位,以用于旋转阀盘7。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19是电磁致动器组件,所述电磁致动器组件包括电枢191,所述电枢191布置在腔体171中,并且可相对于阀体17在轴向上运动。电枢191以此方式机械联接至阀杆11,使得当其在轴向上移位时,其带着阀杆11 一起在轴向方向上移位。在本实施例中,电枢191刚性地联接至阀杆11。例如,电枢191和阀杆11是一体式的。
[0041]线圈193、阀体17和电枢191来自电磁回路,以使得当线圈193通电时,线圈193可操作用于使电枢在远离阀座5的方向上移动。致动器组件19的复位弹簧195偏压电枢191朝向阀座5,以使得当线圈193断电时,电枢195朝向阀座5移动。可替代地,能够在流体喷射阀3中提供压电致动器组件19。此类致动器组件19的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因此此处并未更详细地进行解释。
[0042]有利地,阀杆11可具有细长的形状,即,相比于其在与纵轴L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沿纵轴L的延伸更大,特别地至少是两倍,优选地至少是五倍。阀杆11优选地在轴向方向L上从阀盘7延伸至电枢191。
[0043]本实施例的阀杆11具有中空圆柱体的大体形状。其可具有穿孔的侧壁,以使得流体可从中空圆柱体的内部流到外部。例如,流体可从阀组件I的流体入口端173流到阀杆11的内部中,进一步通过其穿孔的侧壁,通过流体通路71,并且通过孔口 51,以在流体出口端175处进行分配。
[0044]图8A以示意性透视图显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阀组件I的电枢191。
[0045]图8B以示意性透视图显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阀组件I的阀杆11和阀盘7。
[0046]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阀组件I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阀组件I大体上相对应。
[0047]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阀组件I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阀组件I的阀杆11与阀盘7刚性地固定,以使得阀杆11和阀盘7既不能相对于彼此在轴向上移位,也不能相对于彼此旋转移位。因此,当阀杆11围绕纵轴L旋转时,其与阀盘7相互作用,以使得阀盘7也围绕纵轴L旋转。
[0048]在本实施例中,电枢191可相对于阀杆11在轴向上运动。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枢191还可相对于阀体17在轴向上移位。在一种改进中,阀体17包括硬止挡件(附图中未示出),所述硬止挡件可操作用于限制电枢191在朝向流体出口端175的方向上相对于阀体17的轴向位移。
[0049]有利地,电枢191相对于阀体17旋转固定。换言之,电枢191以机械方式与阀体17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