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114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触的长度),从而改进一步变有效冷却气管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更好地适应不同工况的冷却面积要求,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可靠性高。
[0032]也就是说,冷却面积可变的有效腔214,可以仅通过滑板209的方式实现,即冷却气管208的直径相同,滑板209滑动插装于冷却气管208。也可以通过不同直径的冷却气管208实现,如设有若干根大直径冷却气管和若干根小直径冷却气管,各大直径冷却气管与小直径冷却气管在其进气端分别设有阀门,分别控制各自阀门的开闭可以以不同的比例组合使用大直径冷却气管和小直径冷却气管。根据不同的工况控制大直径冷却气管和小直径冷却气管的不同组合实现所要求的冷却面积。或者也可以通过上述滑板209与不同直径的冷却气管208组合实现,即沿冷却气管208沿其轴向滑动插装有滑板209 ;且冷却气管208包括若干根大直径冷却气管与若干根小直径冷却气管,大直径冷却气管的进气端与小直径冷却气管的进气端分别设有进气阀,有效腔214通过滑板、大直径冷却气管和小直径冷却气管形成。通过控制进气阀的打开或者关闭组合使用的大直径冷却气管和小直径冷却气管,并通过滑板209的滑动调整冷却面积。
[0033]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包括齿轮211,齿轮211沿其轴线转动连接于壳体202 ;滑板209沿其法线方向连接有齿条210,齿轮211与齿条210啮合。通过齿轮齿条的结构实现滑板209的移动,传动方式简单,且传动效率高。
[0034]当然滑板208也可以直接连接驱动,通过把手等直接推动滑板208实现平移,但该种方式操作空间有限,实现困难,且控制精度低。
[0035]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包括安装于壳体202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211连接。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控制精度高,且结构简单,连接方便。齿轮211也可以通过手动或者气动或者液压的方式驱动,手动控制精度低,气动和液压驱动需要气缸或者液压缸,空间要求太大,不便于安装和操作。
[0036]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包括盖板203,壳体202设有供齿条210滑动的行程槽,盖板203连接于壳体202,且密封行程槽;电机安装于盖板203。通过增加盖板203,是齿条210、齿轮211及电机的安装更方便,且便于整个冷却腔的密封。
[0037]冷却水出口 204设于盖板203。该结构成型简单,便于加工。冷却水出口 204也可以直接设于壳体202。
[0038]盖板203位于靠近排气端的一端,壳体203靠近排气端的一端连接有排气法兰206,盖板203与排气法兰206连接。该结构能够增加盖板203的连接可靠性。当然,盖板203也可以位于靠近进气端的一端,壳体203靠近进气端的一端连接有进气法兰201,盖板203与进气法兰201连接。但该种方式不利用冷却水的流动,降低冷却效果。
[0039]盖板203与壳体202之间通过底板205连接。底板205安装于壳体,齿条210沿其底板205远离壳体的一面平移,且在行程槽内滑动,盖板203连接与底板205,使其形成驱动容纳腔,驱动容纳腔与冷却腔连通,以将电机、齿条210、齿轮211密封于驱动容纳腔。
[0040]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包括位于冷却气管208两端的阻水板,冷却腔通过阻水板与壳体203形成,冷却气管208的两端均伸出冷却腔。该结构成型简单,便于加工。
[0041]具体地,参考图3,壳体203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连接有进气法201,排气口连接有排气法兰206 ;壳体203内设有冷却气管208,冷却气管208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阻水板,两块阻水板与壳体203依次形成前气室212、冷却腔和后气室213,冷却腔内设有滑板209,滑板209将冷却腔分为有效腔214和非有效腔,且阻水板、滑板209密封有效腔214,以防止冷却水流出有效腔214,冷却气管208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分别穿出冷却腔;有效腔214靠近进气端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 207,靠近排气端的一侧设有驱动容纳腔,驱动容纳腔设有冷取水出口 204,与滑板209连接的齿条210、与齿条210拟合的齿轮211和与齿轮连接的电机均置于驱动容纳腔。
[0042]进气法兰201、排气法兰206和壳体203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单独加工后装配于一起,优选三者单独加工后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优选螺钉连接,方便装配和维修。
[0043]工作时,根据不同的工况控制滑板209移动的位置和/或进气阀的开闭,以满足所需的冷却面积。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冷却气管208,由排气口排出;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进口207进入有效腔214,由冷却水出口 204排出,以实现废气的冷却降温。
[0044]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靠近所述冷却气管之进气端的一侧设有冷却面积可变的有效腔,所述有效腔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端设有冷却水进口,靠近所述排气端的一端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冷却水出口分别与所述有效腔连通;且所述冷却气管的排气端伸出所述有效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气管包括直径不同的大直径冷却气管与小直径冷却气管,且所述大直径冷却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小直径冷却气管的进气端分别设有进气阀,所述壳体的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阀的打开与大直径冷却气管的排气端或者小直径冷却气管的排气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气管沿其轴向滑动插装有滑板,所述有效腔通过所述滑板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所述齿轮沿其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滑板沿其法线方向连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齿条滑动的行程槽,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且密封所述行程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盖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出口设于所述盖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位于靠近所述排气端的一端,所述壳体靠近排气端的一端连接有排气法兰,所述盖板与所述排气法兰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气管两端的阻水板,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阻水板与所述壳体形成,所述冷却气管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冷却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冷却气管,所述冷却腔靠近所述冷却气管之进气端的一侧设有冷却面积可变的有效腔,所述有效腔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端设有冷却水进口,靠近所述排气端的一端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冷却水出口分别与所述有效腔连通;且所述冷却气管的排气端伸出所述有效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却腔设置冷却面积可变的有效腔,能够适应不同工况的冷却要求,且这种再循环冷却器不需要后期标定,冷却范围较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能节省资源。
【IPC分类】F02M25/07
【公开号】CN204663715
【申请号】CN201520374641
【发明人】黄保科, 钱多德, 胡必谦, 陆荣荣, 高巧, 喻昆, 马勇, 徐勋, 杨磊, 欧力郡, 伍德兴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