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03155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恒温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恒温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循环回路中,装设有恒温器。该恒温器用于对冷却水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水流路进行切换。因此,恒温器具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和对散热器进行旁路的旁路管道等。
[0003]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恒温器,其旁路管道被构成为,沿着温控单元的中心线方向延伸。然而,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从旁路管道流入恒温器内部的冷却水不容易环绕温控单元的外周面高效地流动,因此,难以提高温控单元的温度敏感特性。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39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冷却水环绕温控单元的外周面高效地流动的恒温器。
[0006]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器,该恒温器包括,壳体、内置在该壳体内部的圆筒形温控单元、及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冷却水导入管道,该冷却水导入管道沿着平行于所述温控单元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并具有朝着与所述温控单元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开口、用于将流入所述冷却水导入管道内的冷却水引导到所述温控单元周围的冷却水导入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水导入口的开口内侧,形成有垂直于所述冷却水导入管道的中心线的第一引导壁、和平行于所述冷却水导入管道的中心线的第二引导壁,所述第二引导壁的、面对着所述温控单元的外周面的端面被形成为圆弧形端面,在垂直于所述温控单元的中心线的截面上,所述圆弧形端面所在的圆与所述温控单元的外周面所构成的圆同心。
[0007]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器的优点在于,能够使经由冷却水导入管道流入恒温器壳体内的冷却水环绕温控单元的外周面高效地流动。详细而言,流入冷却水导入管道的冷却水流到冷却水导入口时,被冷却水导入口的开口内侧形成的第一引导壁和第二引导壁引导而朝着温控单元方向流动,在流出冷却水导入口时,又被第二引导壁的圆弧形端面引导而沿着与温控单元的外周面所构成的圆同心的圆(圆周)流动,因此,冷却水能够沿着温控单元的外周面高效地流动。其结果,能够提高温控单元的温度敏感特性。
[0008]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器中,较佳为,所述第二引导壁的圆弧形端面与所述温控单元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隔的尺寸与所述温控单元的外径的尺寸相对应。采用该结构,由于相应于温控单元的尺寸,在第二引导壁的端面与温控单元的外周面之间留有充足的间隔,所以,能够减小冷却水的流通阻力,进一步提高温控单元的温度敏感特性。
[0009]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器中,较佳为,所述冷却水导入口的开口正对着所述温控单元的上部。采用该结构,冷却水能够环绕温控单元的整个外周面高效地流动。详细而言,从冷却水导入口流入恒温器的壳体内部的冷却水一边沿着温控单元的外周面流动,一边从温控单元的上部向下部流动。因此,冷却水能够环绕温控单元的整个外周面高效地流动,从而能更进一步提高温控单元的温度敏感特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恒温器的中心线上的截面的截面图。
[0011]图2是表示图1中的恒温器的I1-1I线上的截面的截面图。
[0012]图3是表示冷却水导入口周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4]本实施方式中,对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水系统中的恒温器进行说明。
[0015]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恒温器1的中心线01上的截面;图2示出图1所示的恒温器1的I1-1I线上的截面;图3示出冷却水导入口 25周围。
[0016]如图1_图3所不,丨旦温器1包括,冗体2、以及内置在冗体2内部的温fe单兀3、阔
4、复位弹簧5、和弹簧支承构件6。
[0017]温控单元3相应于流入壳体2内的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阀4的开闭。该温控单元3是通过在有底圆筒形的筒状体31的开口部上安装引导构件32,并在筒状体31内插入压杆33而构成的。压杆33的上端被固定在壳体2上。
[0018]筒状体31的内部填充有蜡34。蜡34相应于温度高低而变成凝固收缩状态或熔化膨胀状态。
[0019]筒状体31上安装有阀4。该阀4呈圆板形状,其外周缘能够抵接形成在壳体2上的阀抵接部21。
[0020]壳体2上固定着弹簧支承构件6,在阀4与弹簧支承构件6之间配置有处于弹性压缩状态的复位弹簧5。借助于该复位弹簧5的弹性复位力,阀4被推向阀抵接部21。在该复位弹簧5的弹性复位力使阀4抵接着阀抵接部21的状态下,壳体2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成第一室71和第二室72。
[0021]在壳体2上设置有发动机连接部22。该发动机连接部22通过水栗(未图示)而与发动机的水套连通。在水栗工作时,流入恒温器1内部的冷却水经由发动机连接部22而被送入发动机的水套中。因此,恒温器1内部的冷却水沿着从温控单元3的上部(图1中的上侧)至下部(图1中的下侧)的方向流动。
[0022]另外,在壳体2上一体地形成有,散热器管道23和旁路管道(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冷却水导入管道)24。散热器管道23使第一室71与散热器(未图示)连通。旁路管道24沿着恒温器1的中心线01 (即,温控单元3的中心线01)的方向延伸,并与壳体2的下部连接。在该旁路管道24的下游端部,形成有冷却水导入口 25,通过该冷却水导入口 25,旁路管道24的内部与壳体2的内部(第二室72)连通。该冷却水导入口 25的开口方向与恒温器1的中心线01的方向垂直。而且,该冷却水导入口 25的开口正对着温控单元3的上部。
[0023]在冷却水导入口 25的开口内侧形成有,用于将经由旁路管道24流入的冷却水引导至恒温器1内部(壳体2内部)的温控单元3的引导壁8。该引导壁8由第一引导壁81和第二引导壁82构成。
[0024]如图1所示,第一引导壁81是沿着垂直于旁路管道24的中心线02的方向延伸的管壁。该第一引导壁81的长度尺寸与旁路管道24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流入旁路管道24内的冷却水大都是与该第一引导壁81相撞后改变流动方向,而沿着第一引导壁81的延伸方向流出冷却水导入口 25的开口后流向壳体2内部的温控单元3。S卩,第一引导壁81将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变换成朝向温控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