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22489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3]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扩径部222的内径被设计成:在插入部211的外周面与被插入部22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具有一定间隔的间隙,并且,被插入部221中周向的一部分的内径被缩径成:在与插入部211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被缩径的部分称为“缩径部223”。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2个缩径部223,第1流路部件21和第2流路部件22在缩径部223被接合(例如焊接)。
[0064]覆盖部件23是为了使连通路中大气侧的开口部不被露出而从外侧进行覆盖的部件,具备:与第1流路部件21的外周面接合(例如焊接)的圆管状的固定部231、以及外径大于固定部231的圆管状的覆盖部232。覆盖部232被形成为,使内径大于扩径部222的外径,并被配置为,在轴向上与扩径部222的先端侧(被插入部221)重叠。即,通过覆盖部232,以不封堵连通路的方式使连通路的开口部得以被覆盖。
[0065]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插入部211的外周面与被插入部22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连通路)中,设置有网部件24。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尾管4被配置为,使被插入部221在汽车中朝向与水平方向相比的更上方。
[0066]根据以上详述的第2实施方式,除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会获得以下效果Ο
[0067][2Α]具备为了使连通路的开口部不被露出而从外侧进行覆盖的覆盖部件23,因此,能够使泥或水等难以经由连通路而侵入排气流路。
[0068]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流路部件21的下游侧端部被形成为外径一定的圆管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在第1流路部件21Α中插入部211的上游侧形成有缩颈部212,该缩颈部212具有使第1流路部件21Α中轴向的一部分整周向径向内侧凹入的形状。根据这样的构造,通过缩颈部212使排气流速上升,由此连通路附近进一步成为负压,因此,能够提升抑制排气向外部喷出的效果,进一步减少热损害和异音。
[0069]此外,例如图10所示,可以在第1流路部件21Β中插入部211的上游侧形成有扩张部213,该扩张部213具有使第1流路部件21B中轴向的一部分整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根据这样的构造,即使不具备覆盖部件23,通过扩张部213也能够使泥或水等难以经由连通路而侵入排气流路。
[0070][第3实施方式]
[0071]第3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不过在取代上述第1流路部件11和第2流路部件12 (图3、图4A以及图4B),而采用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1流路部件31和第2流路部件32这一点上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共同的构成省略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0072]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流路部件31的下游侧端部插入第2流路部件32的上游侧端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1流路部件31中插入第2流路部件32的部分称为“插入部311”,将第2流路部件32中插入有第1流路部件31的部分称为“被插入部321”。
[0073]第1流路部件31的下游侧端部(包括插入部311的部分)被形成为外径一定的圆管状。
[0074]另一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流路部件32的上游侧端部(包括被插入部321的部分)被扩径成,使内径大于插入部311的外径。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被扩径的部分称为“扩径部322”。插入部311插入扩径部322的先端侧。即,扩径部322的一部分(先端侧)作为被插入部321而发挥作用。
[0075]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扩径部322的内径被设计成,在插入部311的外周面与被插入部32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具有一定间隔的间隙。不过,在第3实施方式中,被插入部321的先端部323的内径被缩径成,与插入部311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第1流路部件31和第2流路部件32在先端部323整周而被接合(例如焊接)。因此,在被插入部321形成有用于使尾管4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贯通孔324。并且,在插入部311的外周面与被插入部32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连通路),于整周上设置有网部件33,尾管4的内侧和外侧通过网部件33而呈连通的状态。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尾管4被配置为,使被插入部321在汽车中朝向与水平方向相比的更上方。
[0076]根据以上详述的第3实施方式,除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会获得以下效果Ο
[0077][3Α]由第2流路部件32从外侧对连通路的开口部进行覆盖,通过在第2流路部件32形成的贯通孔,使尾管4的内侧和外侧连通。因此,能够简易地实现使泥或水等难以经由连通路而侵入排气流路这样的构造。
[0078][3Β]通过单一部件便形成用于从外侧覆盖连通路开口部的覆盖部和第2流路部件32,因此,与通过另外的部件构成覆盖部的情形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从而实现低成本化。
[0079]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流路部件31的下游侧端部(插入部311)被形成为外径一定的圆管状,第2流路部件32的上游侧先端部323被缩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构造,即,如图13所示,在第1流路部件31Α的下游侧端部即先端部312的更上游侧形成扩径部313,将从先端部312到一部分扩径部313的部分,插入第2流路部件32Α的上游侧端部(被插入部321Α)。扩径部313的外径被扩径成,在与被插入部321Α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第1流路部件31Α和第2流路部件32Α在扩径部313整周而被接合(焊接)。根据这样的构造,则不需要对第2流路部件32A的上游侧先端部进行缩径。
[0080]此外,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对第1流路部件31A的先端部312进行缩径。根据这样的构造,从第1流路部件31A向第2流路部件32A流动的排气的流速会上升,连通路(在第1流路部件31A与第2流路部件32A之间形成的间隙)附近会进一步成为负压,因此,能够提升抑制排气向外部喷出的效果,进一步减少热损害和异音。
[0081]此外,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第2流路部件32A中被插入部321A的下游侧,形成有缩颈部325,该缩颈部325具有使第2流路部件32A中轴向的一部分整周向径向内侧凹入的形状。缩颈部325中最小内径的部分被形成为比第1流路部件31A的先端部312的内径小。根据这样的构造,在背压低的情形下即使在脉动时等排气产生逆流,也能够使逆流的排气难以进入连通路。
[0082]此外,在图13中虽未进行图示,但是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及至形成于被插入部321A的贯通孔324A的连通路中,也可以设置有网部件。
[0083][第4实施方式]
[0084]第4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不过在取代上述第1流路部件11和第2流路部件12(图3、图4A以及图4B),而采用图14和图15所示的第1流路部件41和第2流路部件42这一点上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共同的构成省略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0085]如图14和图15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流路部件41的下游侧端部插入第2流路部件42的上游侧端部。
[0086]在第1流路部件41的下游侧端部形成有:扩径部411、从扩径部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