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行李箱盖专用保持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213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行李箱盖专用保持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装工艺前处理电泳治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车身行李箱盖专用保持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家涂装工艺中前处理为电泳涂装,固定车身行李箱盖开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1、通过行李箱弹簧杆保持尾门全开式固定;2、行李箱锁死固定;3、行李箱多治具组合式固定。白车身通过前处理电泳各液体槽体时,可有效使车体内的液体流入、排出。涂装车间前处理电泳涂装对车身行李箱盖的固定采用的是左右两点支撑治具,加上中间的一点支撑治具,从而保持行李箱盖的开度的方法。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安装3种治具,依此类推,治具安装、清洗、搬运种类多,增加了组织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简单、易于清洗搬运的车身行李箱盖专用保持夹具。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车身行李箱盖专用保持夹具,包括可与行李箱盖内板配合定位、使行李箱盖保持小开度的主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可与主支撑夹具和车身后尾梁配合、使行李箱盖保持大开度的活动支撑夹具;所述主支撑夹具上固定有轴线与主支撑夹具的轴线垂直的挂钩杆,所述活动支撑夹具包括可套设于挂钩杆上的悬挂套筒和与车身后尾梁配合定位的活动夹具卡槽座。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防止悬挂套筒脱出的限位杆。

具体的,所述活动支撑夹具包括活动夹具支撑杆,所述活动夹具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悬挂套筒,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夹具卡槽座。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套筒的一侧开有可使悬挂套筒穿过挂钩杆与限位杆连接的折弯处的缺口。

具体的,所述活动夹具卡槽座为U型卡槽座,所述U型卡槽座的中部为与车身后尾梁的凸起配合的U型槽

具体的,所述主支撑夹具包括主夹具支撑杆,所述主夹具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线与主夹具支撑杆的轴线垂直的手拉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行李箱盖内板配合的定位机构,所述支撑杆靠近行李箱盖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使行李箱盖保持小开度的支撑机构,所述挂钩杆固定连接于主夹具支撑杆的中部。

具体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夹具支撑杆的另一端、轴线与主夹具支撑杆的轴线垂直的定位杆和与行李箱盖内板的工艺孔的孔壁卡接的主夹具卡槽座,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定位套筒,其中一个定位套筒内固定有与行李箱盖内板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另一个定位套筒内设有与行李箱盖内板的螺纹孔配合的定位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垫圈,另一端穿过定位套筒后套设有第二限位垫圈。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垫圈上固定连接有轴线与第一限位垫圈的轴线垂直的手柄。

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夹具支撑杆中部、轴线与主夹具支撑杆的轴线垂直的支撑杆和一侧固定于支撑杆上、另一侧固定于主夹具支撑杆上的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支撑夹具和活动支撑夹具的配合,替代了车身行李箱盖两侧的支撑夹具,通过一种夹具即可固定行李箱盖开度,减少了组织运行成本的投入,且夹具安装数量的减少也减轻了劳动强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夹具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了夹具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支撑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夹具与定位螺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支撑夹具与活动支撑夹具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保持夹具使行李箱盖保持大开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保持夹具使行李箱盖保持小开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机构与行李箱盖内板配合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行李箱盖,2—车身后尾梁,3—主支撑夹具(3.1—主夹具支撑杆,3.2—手拉杆),4—活动支撑夹具(4.1—悬挂套筒,4.2—活动夹具卡槽座,4.3—活动夹具支撑杆),5—挂钩杆,6—限位杆,7—定位杆,8—定位套筒,9—定位销,10—定位螺栓,11—第一限位垫圈,12—第二限位垫圈,13—手柄,14—支撑杆,15—支撑板,16—缺口,17—主夹具卡槽座,18—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的车身行李箱盖专用保持夹具,包括可与行李箱盖内板配合定位、使行李箱盖1保持小开度的主支撑夹具3,与主支撑夹具3和车身后尾梁2配合、使行李箱盖1保持大开度的活动支撑夹具4;

如图1、图3—4所示,主支撑夹具3包括主夹具支撑杆3.1,主夹具支撑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线与主夹具支撑杆3.1的轴线垂直的手拉杆3.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行李箱盖内板配合的定位机构,支撑杆3.1靠近行李箱盖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使行李箱盖1保持小开度的支撑机构,挂钩杆5固定连接于主夹具支撑杆3.1的中部,挂钩杆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限位杆6。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夹具支撑杆3.1的另一端、轴线与主夹具支撑杆3.1的轴线垂直的定位杆7和与行李箱盖内板的工艺孔18的孔壁卡接的主夹具卡槽座17,定位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定位套筒8,其中一个定位套筒8内固定有与行李箱盖内板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9,另一个定位套筒8内设有与行李箱盖内板的螺纹孔配合的定位螺栓10。定位螺栓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垫圈11,另一端穿过定位套筒8后套设有第二限位垫圈12。第一限位垫圈11上固定连接有轴线与第一限位垫圈11的轴线垂直的手柄13。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主夹具支撑杆3.1中部、轴线与主夹具支撑杆3.1的轴线垂直的支撑杆14和一侧固定于支撑杆14上、另一侧固定于主夹具支撑杆3.1上的支撑板15。

如图2和图5所示,活动支撑夹具4包括可套设于挂钩杆5上的悬挂套筒4.1和与车身后尾梁2配合定位的活动夹具卡槽座4.2。活动支撑夹具4包括活动夹具支撑杆4.3,活动夹具支撑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悬挂套筒4.1,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动夹具卡槽座4.2。悬挂套筒4.1的一侧开有可使悬挂套筒4.1穿过挂钩杆5与限位杆6连接的折弯处的缺口16。活动夹具卡槽座4.2为U型卡槽座,U型卡槽座的中部为与车身后尾梁2的凸起配合的U型槽。

如图6—8所示,将主夹具卡槽座17卡入行李箱内板的工艺孔18内,将定位销9伸入工艺孔内,通过手柄13伸入工艺孔18内并拧紧定位螺栓10,再将悬挂套筒4.1安装在挂钩杆5上,将活动夹具卡槽座4.2卡在车身后尾梁2上。将悬挂套筒4.1从挂钩杆5上拆除,支撑板15直接搭载在车身后尾梁2上,通过此支撑机构来调整行李箱盖1的开度。

主支撑夹具3与活动支撑夹具4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也可进行拆卸使用,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减少了其它治具的固定装置,提高了治具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