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3513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电解槽,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电解槽需要面积较大的电解面才能达到电解要求,为使水流与电解板和处理膜充分接触,入水量受到一定量的限制,同时出水口形成滞留域而造成出水困难。由于电极面的大型化、电极表面的白金镀膜等,使电解装置成本较大,电极装置的小型化受到限制。上述原因导致传统电解装置电解效果不理想。传统电解槽一般被用于电解水生成设备的制造上,而多功能电解槽在高浓缩强酸性机能水或高浓缩强碱性机能水的生产、液体的无害化处理、脱盐处理等应用上,可实现一机多用,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电解槽是由外槽、附有复数电极的板状外侧电极、附有复数电极的板状内侧电极、内槽、隔断板、第一孔和第二孔组成。
[0004]所述外槽以周方向形成板状与底座固定,内周面设有复数的电极形成外侧电极。
[0005]所述外侧电极面的对面为处理膜面,处理膜面沿着外侧电极面形成U字型,处理膜面固定于外槽之内,外侧电极面与处理膜面之间形成单方向水流的空间。
[0006]所述处理膜是指隔膜或离子交换膜,根据处理液体不同而分开使用。
[0007]所述内槽内面的固定板上设有复数的电极形成内侧电极。
[0008]所述隔断板将水流空间的第一面进行水流隔断形成水流隔断面。
[0009]所述水流空间处理膜的第一面为非透水面。
[0010]所述第一孔设置在水流隔断面的一侧外槽面,所述第二孔设置在水流隔断面的另一侧外槽面。
[0011]所述电解槽电解和电透析可同时进行,对所要处理液进行选择。电透析是指采用低电流不使其产生电解反应,利用离子交换膜可选择性的(如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的特点,使溶液中的离子物质分离的技术。由于电解和电透析同时进行的技术还没有正确的概念,本发明暂时称为“电解透析”。
[0012]所述电解槽的内外侧电极板不限于平板型,也可是为弧形。液体流路不限于U型,也可是C型或多曲角型。
[0013]所述水流隔断是指被处理液体流动槽的隔断,也就是说流动槽的纵向隔断,隔断板以镶嵌方式固定于内外糟之间。
[0014]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可任意作为出口或入口,一方作为入口时,另一方作为出口。
[0015]所述内槽的内部是电解液的电解室,被处理液体从入口到出口形成流动,内外电极通电时隔膜产生电解透析或电透析,利用本发明装置可生产各种用途的电解液,并可使废液无害化处理和脱盐(如海水)处理等。被处理液在电解槽内形成U型单方向流动,SP第一孔向第二孔或第二孔向第一孔,被处理液在外侧电极和隔膜之间单向流动,在流路内不会形成液体合流或液体滞留。
[0016]所述被处理液在流路内不会形成液体合流或液体滞留,被处理液与电解担负面接触面积增大,由于电解担负面接触面积增大,完全可以降低设备的体积和重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第一构造形态斜视图。
[0018]图2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沿F1-F2线的断面图。
[0019]图3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第一构造形态的分解斜视图。
[0020]图4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第一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断面图。
[0021]图5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第一构造形态上盖、内槽电极、内槽组合体的斜视图。
[0022]图6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第二构造形态外槽相关部件与电解槽上盖、内槽电极、内槽组合体的分解斜视图。
[0023]图7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第二构造形态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5]实施例1
[0026]本发明第一构造形态电解槽2,以图1?图5进行详细说明。
[0027]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组成:外槽11、复数电极的外侧电极16、封闭组合封闭21、隔断部40、复数连接材料41、第一孔48和第二孔49。
[0028]外槽11使用耐腐蚀绝缘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化制成,包括外槽11的底部、周壁13、上部轮缘14。
[0029]底部12为水平板状,周壁13为(如图2所示),中空多角形周壁13形成10个面,以13a?13j表示。
[0030]13a?13e形成周壁13的正面,13a?13e的正面侧壁13a和13b相互连接,断面呈V字形向外凸状型,同样13d和13e相互连接,断面呈V字形向外凸状型。正面两侧外凸部与周壁13c相互连接。
[0031]13h 形成周壁 13 的背面,与 13c 平行。13e、13f、13g、13h、131、13j、13a 呈一定角度相互连接。
[0032]周壁13的正面V字形外凸部分的目的是增大周壁13的内部空间,断面形成不限于V型,也可是U型、圆弧型、梯形等形状。
[0033]如图3所示,轮缘14突出于周壁13,与组合体21组合封闭,轮缘14设有复数的连接固定槽14a,连接固定槽14a与组合体21的连接固定槽28a相互对应。
[0034]如图3所示,外侧电极16是由钛金板经白金镀膜而成,各周壁呈四角平板状,外侧电极16的各中央部设有电极连接端16a,外侧电极连接端16a在外槽的外端形成电极连接。
[0035]如图2所示,外侧电极16固定于周壁13的内周面,即外侧电极16使用粘结方法粘结与侧壁13f?13j之上,各外侧电极16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每个外侧电极16的电极连接端16a通过周壁13的各侧壁13f?13j通向电解槽的外部。
[0036]如图3和图5所示,组合体21是由内槽22、复数内槽电极25、上盖28、第二液入口32、手提把35和密合材料36、37组成。
[0037]内槽22是由角筒状处理膜23密闭于底板24而形成(如[图6]所示),内槽22的上端呈开方式。内槽22为四角以上(如六角形)的角筒状,内槽22的正面22a为非透水性板。
[0038]如图2所示,除内槽22的侧壁22a以外,其他侧壁均为处理膜23,占据了侧壁的大部分。处理膜23全部为隔膜或离子交换膜。根据隔膜使用用途的不同,可使用钛金镀膜的聚偏氟乙烯制备的隔膜、氯化乙烯制备的隔膜或多氯化乙烯制备的隔膜。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离子交换膜可使用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0039]内侧电极25是钛金板经白金镀膜而成,内侧电极25的各电极平板设置有棒状电极端25a,棒状电极端以上下方向固定于内侧电极25的内面,电极端25a上端在电解槽上面露出。如图2所示,内侧电极25使用了 3块电极板,3块电极板呈3字形立体排列,固定于内槽22的内部、底板24之上。
[0040]内侧电极25的缺口部面向正面,3块电极板呈直角连接,与侧壁22a、处理膜23的两侧壁呈平行设置。
[0041 ] 各内侧电极25与处理膜23的间距为5mm?35mm之间,如间距超过35mm,虽然增大电解槽的体积,但电解性能也随之下降。低于5mm,电解液的循环抵抗力增加,影响电解性會泛。
[0042]上盖28使用绝缘耐腐蚀合成树脂一体化制成,上盖28与轮缘14重叠密封外槽11,复数的固定槽14a与复数的固定槽28a相互对应密闭(如图3所示)。
[0043]如图4所示,上盖28的底面周边由支撑部29形成凸状,支撑部29凸状部与内槽22的形状完全相同,使内槽22的上端与上盖28密合连接。如图3所示,上盖28设置有电极端25a和同数的电极空30,使电极端25a伸出上盖28.
[0044]如图4所示,上盖28底面周边使用密封材料31进行密封处理,密封材料31使用硅酮橡胶材料,形状与外槽11上端缘部相同,用于上盖28与外槽11的密封,防止液体外漏。
[0045]第二输送管63与第二液入口 32连接,通过上盖28进入槽内,第二液入口 32的下端设置在底板24稍上端。
[0046]液面控制管33贯通底板24,设置在内槽22当中,如图2所示,内侧电极25和侧壁22a围绕在液面控制管33的周围,液面控制管33的上端接近上盖28的内面,液面控制管33控制第二液的液面。
[0047]如图1和图3所示,提手35固定于上盖28上方,便于组合体21的组装和拆卸。
[0048]如图3所示,密封材料36和密封材料37使用耐腐蚀有弹性的硅酮橡胶材料制成,密封材料36为一体的密封圈,密封材料36组装在内槽22上端的外缘。密封材料37组装在内槽22下端的外缘。
[0049]此外,密封材料36和密封材料37将组合体21和外槽11相互密接和支持,使组合体21更加安定,又使流路G的G1和G2完全隔断。
[0050]如图3和图图5所示,内槽22侧壁22a的外面中央部,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