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舱。
背景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将事故和伤亡降到最低限度,可矿井陆续配置了矿用救生舱。矿用救生舱作为矿工紧急逃生和驻留的避难场所,必然设有相应的
热交换系统,以维持救生舱内的适应避难者驻留的温度。现有的矿用救生舱一般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喷射式制冷系统、安置空调机和冷媒降、使用压缩机等制冷设备,达到矿用救生舱内的常态制冷热交换。但是,一方面这些热交换系统均需要消耗能源;另一方面,这些能源的存储物质,如蓄电池等等往往又占用了矿用救生舱的空间,降低了矿用救生舱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用救生舱,克服现有矿用救生舱的能耗高、空间利用率低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其原理是利用空气和水的不同传热系数使救生舱内外温差保持舱内温度恒定;当舱内温度高于舱外温度时,
舱内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舱外,当舱内温度低于舱外温度时,能阻止舱外热量传递到舱内。
所述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储水,所述下底板上设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上安装孔塞,使所述放水孔封闭,所述孔塞对应的上底板上开有拔塞孔,所述拔塞孔用盖板封闭。
优选的,所述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储水量占空间的比例为25%--100%。
更优的,所述储水与空气容积比为1:3 时,所述矿用救生舱具有最佳的热交换效率。
所述上底板、下底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板,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
所述孔塞包括螺帽和与之适配的螺栓,所述螺栓头、螺帽分别位于下底板的上下两侧。
本矿用救生舱利用水的热交换原理,有效实现了救生舱内外的热交换,且使用过程中不消耗额外的电能及外部提供的其它能量,可单独或配合已有的救生舱热交换系统使
用。本矿用救生舱在节能的同时,还具有实施限制少,更安全,效果更好的优点。另外,本矿用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无需特殊安装设备、制造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 为发明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的主剖视图。
图2 为发明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的侧剖视图。
图3 为图1 的C 向剖视图。
图4 为图1 的D 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4 所示,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1、下底板6 及底部四周侧板之间构成的空间内储水。储水量与本矿用救生舱的热交换效率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储水量占空间的比例为25%--100%,当水与空气容积比为1:3 时达到最佳热交换效果。上底板、下底板之间设有T 型钢4 用作加强筋板,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下底板6 上设有放水孔2,所述放水孔2 上安装孔塞,使放水孔2 封闭,在本实施例中,孔塞包括螺帽5 和与之适配的螺栓,螺栓头7、螺帽5 分别位于下底板6 的上、下两侧。螺栓头7 对应的上底板6 上开有拔塞孔,拔塞孔用盖板3 封闭。
正常矿下作业时,螺栓处于拧紧状态,矿用救生舱底部储满水后用螺钉拧紧底部盖板。矿难发生后,避难人员紧急进入矿用救生舱、关闭舱门。经过一段时间,舱内人员及设备会散发热量,舱内温度升高。如果舱内温度高于舱外温度,底部的储水将吸收舱内热量,并将舱内热量大量传递到舱外,从而降低舱内温度。如果矿井发生火灾,舱外温度大大高于舱内温度时,底部的储水的温度也快速升高时,打开底部盖板,并拧开螺栓,将舱底的储水排走,然后再次拧紧螺栓和封闭底部盖板。由于此时底部内是空气,空气的导热系数低于水,而舱壁有绝热材料,所以对舱内温度影响减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