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381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捞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捞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打捞结构通常在钻穿漏失或坍塌地层并进行扩眼后,利用膨胀波纹管连接球座下入到井底的预设位置。然后,进行验封、倒扣后起出送入工具。然而,该膨胀波纹管在进行水力膨胀后,会存在椭圆度。因此,需要利用机械管修整成圆形。同时,磨铣过渡接头、接箍以及球座。在此过程中,磨铣后的残余部分容易掉入井下或卡在井壁,导致憋钻或卡钻现象的发生,从而会延长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打捞结构,包括:球座,在所述球座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构造有彼此连通的第一锥形孔和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锥形孔和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部位构造有台肩;磨鞋,在所述磨鞋的内部构造有安装腔;以及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驱动部件,其中,在打捞状态下,当所述磨鞋的打捞头伸入到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台肩相卡接后,通过使得所述驱动部件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以将所述球座打捞出井。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的球座在被打捞出井时,只需与磨鞋连接为一体,通过上提磨鞋,便可将该球座一起打捞出井。这样,便减小了磨铣量、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也避免磨铣后的球座以及残余部分掉入井下,造成卡钻和憋泵的风险的发生。

较佳的,在所述球座的内部还构造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的部位构造有用以使得投球坐封的第二锥形孔。由于该第二锥形孔的设置,能够使得被投入的投球可以停留在该第二锥形孔内,从而达到封堵第二通孔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磨鞋包括内部构造有所述安装腔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接的磨铣部,其中,在所述磨铣部的底壁和周壁之间构造有过渡圆弧面。该过度圆弧面的设置,能够避免该磨铣部在磨铣接箍的内周壁时,由于带有棱角而达不到磨铣的要求,甚至会对接箍的内周壁造成损坏的弊端。

较佳的,所述磨鞋还包括打捞头,所述打捞头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打捞头本体和与所述打捞头本体相连接的引导头,其中,在所述打捞头本体的外周壁上沿周向间隔式设有多个第一过流槽,在所述引导头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式设有多个第二过流槽。该第一过流槽和第二过流槽的设置,不仅利于引导头以及打捞头本体顺利进入到第一通孔内,同时,也避免该打捞头本体和引导头受到径向向内的挤压力过大,导致发生损坏的弊端。

较佳的,各所述第一过流槽均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过流槽相连通。这样,当需给投球加压或需要冲洗时,则需要从地面向井下注入液体,通过使得各第一过流槽均与相应的第二过流槽相连通,从而保证被注入的液体能够顺利通过,避免被注入的液体发生遇堵。

较佳的,所述打捞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球座按照第二方向进行螺纹连接的接箍。

较佳的,在所述底壁上间隔式设有多个过流孔。当需要给投球加压或需要冲洗球座内部的砂体时,通过从地面向井下注入液体,该液体便会从各过流孔中流出,以达到冲刷的目的。

较佳的,滑动式设置在所述接箍的内部的所述磨鞋,其中,当所述引导头伸入到所述第一通孔内至所述磨铣部与所述第一锥形孔为过盈配合后,通过使得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磨鞋按照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下行,以使得所述球座逐渐与所述接箍脱开。

较佳的,在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磨鞋按照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下行的过程中,所述磨铣部的周壁不断磨铣所述接箍的且与所述球座相连接的部位的内周壁,以使得所述接箍的内径大于所述球座的外径。

较佳的,在上提所述磨鞋时,所述引导头的上壁与所述台肩的底壁相卡接以将所述球座打捞出井。

较佳的,在所述球座的上沿沿周向构造有导圆面。该导圆面的设置,方便该球座打捞出井,避免遇卡。

较佳的,在所述球座的上端口的处于所述球座和所述接箍相连接的部位的外 周壁上设有环形密封槽,在所述环形密封槽内安装有环形密封件。该环形密封件的设置,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外部的砂体或液体进入到球座的内部,影响球座的打捞。

根据本发明,该打捞结构具有缩短施工周期、简化施工工序、避免憋钻、卡钻现象的发生的优点,以及还具有施工成本低和减少起下钻次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打捞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打捞结构的打捞球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打捞结构的磨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该打捞结构100包括球座1、磨鞋2以及驱动部件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球座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构造有彼此连通的第一锥形孔11和第一通孔12,在该第一锥形孔11与第一通孔12相连通的部位构造有台肩1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球座1可由易钻、比重较大的材质制造而成。例如可由铸铁材质制造而成。这样,便可防止该球座1意外入井,在井中浮动造成井底复杂的风险的发生。另外,采用具备上述特性的材质制造成的球座1在打捞出井后,仍然可重复使用,由此,大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磨鞋2的内部构造有安装腔211。其中,在该安装腔211的内周壁上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容易理解,该安装腔211的内周壁上是否设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则依据与之相配合的如下所述的驱动部件3。

该驱动部件3的部分设置在该安装腔211内。具体地,该驱动部件3可与该安装腔211为螺纹连接,从而方便该驱动部件3的安装及拆卸。这样,便实现了该驱动部件3与磨鞋2的固定连接。其中,在打捞状态下,当磨鞋2的打捞头23 伸入到第一通孔12内并与台肩13相卡接后,通过使得该驱动部件3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以将该球座1打捞出井。其中,该第一方向可为正向或反向。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正向。由此可见,本申请中的球座1在被打捞出井时,只需与磨鞋2连接为一体,通过上提磨鞋2,便可将该球座1一起打捞出井。这样,便减小了磨铣量、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也避免磨铣后的球座1以及残余部分掉入井下,引起卡钻或憋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驱动部件3包括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腔211内的钻杆(图中未示出)和与该钻杆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球座1的内部还构造有与第一通孔12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4,在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14相连通的部位构造有用以使得投球4坐封的第二锥形孔15。具体地,由于该第二锥形孔15的设置,能够使得被投入的投球4可以停留在该第二锥形孔15内,从而达到封堵第二通孔14的目的。另外,从地面向井下注入液体,由于该投球4封堵该第二通孔14,从而会达到给投球4加压的目的。从而,为接下来的井下施工做准备。

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磨鞋2包括内部构造有上述安装腔211的连接部21和与该连接部21相连接的磨铣部22,其中,在磨铣部22的底壁221和周壁222之间构造有过渡圆弧面223。其中,该连接部21大致呈圆柱状。该连接部21的外径小于该磨铣部22的外径,该磨铣部22的外径略大于与如下所述的接箍5的内径。这样,便能够通过该磨铣部22不断地进行周向旋转,从而达到磨铣接箍5的内周壁的作用,进一步地,达到增大该接箍5的内径的目的。

另外,该过度圆弧面223的设置,能够避免该磨铣部22在磨铣接箍5的内周壁时,由于带有棱角而达不到磨铣的要求,甚至会对接箍5的内周壁造成损坏的弊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磨鞋2还包括打捞头23,该打捞头23包括设置在底壁221上的打捞头本体231和与该打捞头本体231相连接的引导头232,其中,在打捞头本体231的外周壁上沿周向间隔式设有多个第一过流槽233,在引导头232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式设有多个第二过流槽23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打捞头本体231大致呈柱状,该引导头232的下放端构造为锥形。这样,方便引导该引导头232能够顺利地伸入到第一通孔12内。

另外,该第一过流槽233和第二过流槽234的设置,在该打捞头本体231以 及引导头232受到径向向内的挤压力(如该引导头232在伸入到第一通孔12的过程中)时,能够使得该打捞头本体231以及引导头232均会沿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形变,当该打捞头本体231和引导头232完全伸入到第一通孔12内后,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又会沿径向向外扩张直至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不仅利于引导头232以及打捞头本体231顺利进入到第一通孔12内,同时,也避免该打捞头本体231和引导头232受到径向向内的挤压力过大,导致发生损坏的弊端。

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各第一过流槽233均与相应的第二过流槽234相连通。这样,当需给投球4加压或需要冲洗时,则需要从地面向井下注入液体,通过使得各第一过流槽233均与相应的第二过流槽234相连通,从而保证被注入的液体能够顺利通过,避免被注入的液体发生遇堵的弊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打捞结构100还包括与球座1按照第二方向进行螺纹连接的接箍5。该第二方向应当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该第二方向可为正向或反向。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方向为正向,故该第二方向为反向。

另外,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该接箍5与球座1的安装及拆卸。并且,在磨鞋2与球座1实现固定连接后,通过驱动部件3带动磨鞋2沿周向旋转下行时,也间接带动球座1进行周向旋转下行,并与接箍5逐渐脱开。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底壁221上间隔式设有多个过流孔224。当需要给投球4加压或需要冲洗球座1内部的砂体时,通过从地面向井下注入液体,该液体便会从各过流孔224中流出,以达到冲刷的目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滑动式设置在接箍5的内部的磨鞋2,其中,当引导头232伸入到第一通孔12内至该磨铣部22与第一锥形孔11为过盈配合后,通过使得驱动部件3带动磨鞋2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下行,以使得球座1逐渐与接箍5脱开。具体地,当该磨鞋2沿接箍5的内部被送入井下,至磨鞋2的引导头232伸入到第一通孔12内时,通过该磨鞋2继续沿周向旋转下行。当磨铣部22的底端与第一锥形孔11实现周向和轴向上的固定连接后,通过驱动部件3带动磨鞋2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从而间接地带动球座1也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旋转。进一步地,使得该球座1与接箍5旋松脱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驱动部件3带动磨鞋2按照第一方向进行旋转下行的过程中,磨铣部22的周壁不断磨铣接箍5的且与球座1相连接的部位的内周壁,以使得接箍5的内径大于球座1的外径。当上述磨鞋2与球座1实现固定 连接后,通过使得该磨鞋2旋转下行,以使得磨铣部22下移到对应接箍5与球座1相连接的部位。从而对该处的内周壁进行磨铣,当该接箍5的内径大于球座1的外径后,停止对此处的磨铣。进一步地,方便取出该球座1,避免在上提磨鞋2和球座1的过程中,发生遇卡的问题,从而造成球座1无法取出的弊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上提磨鞋2时,该引导头232的上壁235与台肩13的底壁131相卡接以将球座1打捞出井。由于引导头232在伸入第一通孔12内时,会沿径向向内收缩。当该引导头232完全进入该第一通孔12内后,会在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逐渐沿径向向外扩张直至恢复到未被压缩前的原始状态。此时,该引导头232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12的上端口径。在上提该磨鞋2时,会使得上壁235与台肩13的底壁131相卡接,从而使得该磨鞋2与球座1连接为一体,最终将该球座1打捞出井。由此可见,本发明避免了对球座1的磨铣,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磨铣后的残余部分掉入井底或卡在井壁,导致憋钻、卡钻影响后续施工。同时,也避免因下入平底磨鞋而需要增加一趟起下钻,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球座1的上沿沿周向构造有导圆面16。该导圆面16的设置,方便该球座1打捞出井,避免产生遇卡问题。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球座1的上端口的处于球座1和接箍5相连接的部位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槽17,在该环形槽17内安装有环形密封件18。该环形密封件18的设置,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避免外部的砂体或液体进入到球座1的内部,影响球座1的打捞。

综上所述,该打捞结构100具有缩短施工周期、简化施工工序、避免憋钻、卡钻现象的发生的优点,以及还具有施工成本低和减少起下钻次数的优点。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