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热采井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67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多管热采井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采油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管热采井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浅层稠油开发采用蒸汽单井吞吐和面积驱油等成熟主体工艺,面对特稠、超稠油藏开发采用蒸汽吞吐和面积驱油方式已不适用,近几年来,油田陆续应用SAGD及火驱等国外先进稠油开采工艺,针对现场工艺需要,研制出特型稠油热采井口装置迫在眉睫,如井口带压作业,连续油管带压提下作业,井口热采蘑菇头悬挂密封等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

现有专利号为ZL201120284618.7的相关技术一,由于井口装置三管九通油管头高度高,注汽管注汽管柱密封悬挂性能方面不是很好,带压作业空间位置紧张,在井口结构设计,悬挂密封欠缺完整性,后期应用受制井身结构影响,三管管柱结构下入较困难,这对井口悬挂密封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本应靠管柱悬重实现密封,但在生产水平井井口注汽管注汽管柱下不到位的情况下,悬重密封无法实现,使用增加注汽管压套进行管柱加压至密封悬挂位置,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注汽管道空间不足,注汽管悬挂器密封组件受到不均衡的加压外力后,导致密封组件受损,循环预热注汽过程中,管柱受热上顶,影响注汽管柱和套管之间的密封性能。

专利号为ZL201310103403.4的相关技术二,技术二中注汽和测试采用连续油管,考虑到目前连续油管材质普遍为碳钢,故在热采工况中,连续油管长期承受高温高压,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热采井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汽管悬挂器安装易发生碰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管热采井口装置,包括:油管头,油管头上设置有注汽管道,注汽管道设置有进入段和密封段,进入段内设置有加宽部;密封部,密封部通过进入段进入密封段。

进一步地,注汽管道的靠近进入段的一端设置有注汽管单法兰;多管热采井口装置还包括压套,压套设置在进入段内,压套的第一端抵接在注汽管单法兰上,压套的第二端抵接在密封部上。

进一步地,密封段的内径小于进入段的内径,密封部与密封段相适配。

进一步地,密封部为注汽管悬挂器。

进一步地,油管头还包括主管道,主管道的轴线与注汽管道的轴线平行,主管道的长度大于注汽管道的长度。

进一步地,主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分支管道,第一分支管道与主管道垂直连通;注汽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支管道,第二分支管道与注汽管道垂直连通;油管头还包括测试管道,测试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分支管道,第三分支管道与测试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多管热采井口装置还包括:主管闸阀,主管闸阀与第一分支管道连接;注汽管闸阀,注汽管闸阀与第二分支管道连接;测试管闸阀,测试管闸阀与第三分支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主管转换法兰,主管转换法兰连接在主管道的上端;三通,三通的第一端通过主管转换法兰与主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总闸阀,总闸阀连接在三通的第二端;油管闸阀,油管闸阀连接在三通的第三端。

进一步地,主管道与注汽管道的轴线距在210mm至220mm的范围内,主管道的上端与注汽管道的上端的高度差在240mm至250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加宽部为宽度不小于18mm的环形空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包括油管头和密封部,油管头上设置有注汽管道,注汽管道设置有进入段和密封段,进入段内设置有加宽部,密封部通过进入段进入密封段,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设置在进入段内的加宽部,为密封部的安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有效避免了密封部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碰撞,保证了密封部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的油管头的整体结构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的油管头的仰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油管头;11、注汽管道;111、第二分支管道;112、注汽管闸阀;12、测试管道;122、测试管闸阀;13、主管道;131、第一分支管道;132、主管闸阀;20、密封部;30、压套;40、注汽管单法兰;50、三通;51、总闸阀;52、油管闸阀;60、主管转换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管热采井口装置,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包括油管头10和密封部20,油管头10上设置有注汽管道11,注汽管道11设置有进入段和密封段,进入段内设置有加宽部,密封部20通过进入段进入密封段,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设置在进入段内的加宽部,为密封部20的安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有效避免了密封部20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碰撞,保证了密封部20的密封性能。上述加宽部为在进入段原空间基础上扩充的环形空间,其目的在于减小密封部20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碰撞的几率,优选地,加宽部为宽度不小于18mm的环形空间。

其中,本发明中的注汽管道11的靠近进入段的一端设置有注汽管单法兰40,多管热采井口装置还包括压套30,压套30设置在进入段内,压套30的第一端抵接在注汽管单法兰40上,压套30的第二端抵接在密封部20上。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密封部20多采用悬重密封,即通过连接在密封部20下面的油管的重量将其密封在注汽管道11内,但是在很多施工条件下,连接在下方的油管并不能悬挂在钻孔中,而是直接接触到了钻孔底部,也就是说,油管不能通过重力对密封部20进行拖拽,使其在固定在密封段进行密封。

考虑到上述原因,本发明中的注汽管道11中还安装了具有压紧功能的压套30,压套30的下端对密封部20进行挤压,使其固定在密封段中,当密封部20不能通过油管自身重力进行密封时,压套30可以有效地保证密封部20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考虑到连续油管长期承受高温高压,使用寿命较短,本发明油管头下方连接油管而非连续油管。

优选地,密封段的内径小于进入段的内径,密封部20与密封段相适配。密封部20需要经过进入段进入密封段,所以将进入段的内径大于密封段,在保证密封部20的密封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方便密封部20的安装。

优选地,密封部20为注汽管悬挂器。

本发明中的油管头10还包括主管道13,主管道13的轴线与注汽管道11的轴线平行,主管道13的长度大于注汽管道11的长度。在实际工作中,热采井口装置需要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设置有注汽管道11和主管道13,分别成为注汽作业平台和主管作业平台,可以满足超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对生产和注汽的需要,保证了超稠油热采井的正常生产的同时,实现了其他采集功能。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主管道1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分支管道131,第一分支管道131与主管道13垂直连通。注汽管道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分支管道111,第二分支管道111与注汽管道11垂直连通。油管头10还包括测试管道12,测试管道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分支管道,第三分支管道与测试管道12连通。通过设置测试管道12,使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具有测试作业平台,实现测试功能。另外,通过设置在各个管道上的各分支管道,进一步增多各个管道的使用路径。

优选地,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还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管道以满足其他施工要求。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主管道13内径为以满足主管管柱工艺的要求,注汽管道11内径为满足注汽管管柱工艺的要求,测试管道12内径为结合测试管道12底部沿螺纹根部镗出角度11.5°的第二个通道,增加测试管道12的总面积,以保证连续油管的起下作业,注汽管悬挂器密封件结构采用石墨和紫铜组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优选地,主管道13、注汽管道11、测试管道12三管通道分布位置尺寸的设计,主管道13偏心距X轴-107.5mm,Y轴+10mm,注汽管道11偏心距X轴+107.5mm,Y轴+10mm,测试管道12偏心距Y轴-122mm,适用于套管。

优选地,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还包括:主管闸阀132、注汽管闸阀112、测试管闸阀122,主管闸阀132与第一分支管道131连接,注汽管闸阀112与第二分支管道111连接测试管闸阀122与第三分支管道连接。根据上述的特征,本实施例中的主管闸阀132可以对第一分支管道131进行控制,注汽管闸阀112对第二分支管道111进行控制,测试管闸阀122对第三分支管道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还包括主管转换法兰60、三通50、总闸阀51和油管闸阀52,主管转换法兰60连接在主管道13的上端,三通50的第一端通过主管转换法兰60与主管道13的第一端连接,总闸阀51连接在三通50的第二端,油管闸阀52连接在三通50的第三端,增加主管道13使用路径,并对各路径实现控制。

优选地,主管道13与注汽管道11的轴线距在210mm至220mm的范围内,主管道13与注汽管道11的高度差在240mm至250mm。通过增大主管道13与注汽管道11间的轴间距,减小了两个管道间工作时彼此间的干扰,使各管道作业更有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多管热采井口装置包括油管头和密封部,油管头上设置有注汽管道,注汽管道设置有进入段和密封段,进入段内设置有加宽部,密封部通过进入段进入密封段,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设置在进入段内的加宽部,为密封部的安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有效避免了密封部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碰撞,保证了密封部的密封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