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式煤尘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560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类式煤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还是轻纺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工业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消耗一定量的煤炭,因此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真正的粮食”。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在煤炭的开采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这些煤尘直接导致了煤矿内的恶劣环境,大量的煤尘不仅会严重影响环境,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特别是长期处于该环境中的煤矿工人,会造成严重的身体疾病,且煤尘还会影响煤矿开采的效率,甚至造成矿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分类式煤尘收集装置,吸收煤尘,解决煤矿生产、输送中的煤尘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类式煤尘收集装置,包括进料槽及连接在所述进料槽一侧的风机仓,所述风机仓的内部设置有小风机,所述风机仓的另一侧连接有鼓风槽,所述鼓风槽的另一端连接有大风机,所述鼓风槽的内部平行设置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和所述第三过滤板的一侧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废料箱、第二废料箱和第三废料箱,所述第一废料箱、所述第二废料箱和所述第三废料箱均通过集尘槽连接在所述鼓风槽的底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废料箱、所述第二废料箱和所述第三废料箱的一侧均连接有注水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废料箱、所述第二废料箱和所述第三废料箱的底部均设置有卸料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和所述第三过滤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过滤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的直径,所述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过滤板的过滤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分类式煤尘收集装置,利用大风机和小风机,将煤尘吸入到鼓风槽,再经过三层过滤板的过滤,使不同颗粒大小的煤尘可进行分类收集,保证了矿场的环境,减少了煤尘污染,同时也减少了煤尘对于人体的伤害,有效改善了矿工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料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料槽;2、风机仓;3、小风机;4、鼓风槽;5、第一过滤板;6、第二过滤板;7、第三过滤板;8、大风机;9、集尘槽;10、第一废料箱;11、第二废料箱;12、第三废料箱;13、注水孔;14、卸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类式煤尘收集装置,包括进料槽1及连接在进料槽1一侧的风机仓2,风机仓2的内部设置有小风机3,风机仓2的另一侧连接有鼓风槽4,鼓风槽4的另一端连接有大风机8,鼓风槽4的内部平行设置有第一过滤板5、第二过滤板6和第三过滤板7,第一过滤板5、第二过滤板6和第三过滤板7的一侧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废料箱10、第二废料箱11和第三废料箱12,第一废料箱10、第二废料箱11和第三废料箱12均通过集尘槽9连接在鼓风槽4的底部。第一废料箱10、第二废料箱11和第三废料箱12的一侧均连接有注水孔13。第一废料箱10、第二废料箱11和第三废料箱12的底部均设置有卸料口14。第一过滤板5、第二过滤板6和第三过滤板7的表面均设置有过滤孔。第一过滤板5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滤板6的过滤孔的直径,第二过滤板6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第三过滤板7的过滤孔的直径。具体的,使用时,启动小风机3和大风机8,通过风机的工作,可将空间内的煤尘通过进料槽1吸入鼓风槽4内,当煤尘到达第一过滤板5位置时,大颗粒的煤尘受到阻挡,小颗粒的通过第一过滤板5,再到达第二过滤板6位置,相对的大颗粒物受到阻挡,小颗粒通过第二过滤板6继续前进,最后关闭小风机3和大风机8,不同大小的煤尘分别进行到第一废料箱10、第二废料箱11和第三废料箱12内,此时往第一废料箱10、第二废料箱11和第三废料箱12内部注水,混合后的煤尘不会飞扬,通过卸料口14集中处理即可。该种分类式煤尘收集装置,利用大风机8和小风机3,将煤尘吸入到鼓风槽4,再经过三层过滤板的过滤,使不同颗粒大小的煤尘可进行分类收集,保证了矿场的环境,减少了煤尘污染,同时也减少了煤尘对于人体的伤害,有效改善了矿工的工作环境。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