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9328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下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软岩巷道围岩强度低,多具有膨胀性,在富含水的条件下,巷道顶板淋水、底板遇水易膨胀和软化,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致使巷道变形及底鼓严重,巷道顶、底板水的治理是关键。现有的巷道顶、底板水治理方法主要有巷道排水沟、集水池排水。

上述几种治理方法应用广泛,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软岩环境下,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巷道遇水变形及底鼓严重,排水沟、集水池极易被破坏。在如今的煤矿井下软岩巷道防治水治理工作中,急需一种能够提供针对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点的防治水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井下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雨幕、排水软管和集水池,所述防水雨幕的两端均设置截水槽,所述截水槽底部通过排水软管与集水池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截水槽底部通过排水软管与主排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雨幕采用风筒布或雪花铁皮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截水槽与防水雨幕连接处形成的角度范围为50°-80°。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由36U型钢圆形棚、混泥土和砖砌支护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雨幕可有效达到水不落地的标准,简单、实用,相对原有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可有效降低巷道底鼓变形对排水设施的损坏程度,使排水设施长久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井下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水雨幕、2-截水槽、3-排水软管、4-主排水管、5-集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井下防水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井下防水装置,用于巷道顶板淋水治理、底板水的治理和工作面排水。巷道顶板淋水治理主要是在顶板用完好的风筒布或雪花铁皮搭设防水雨幕1,防水雨幕1根据巷道的形状,如圆型或U型,制成与巷道相符的形状,本实施例中,防水雨幕1为U型,防水雨幕1两侧用管路做截水槽2,本实施例中,截水槽2与防水雨幕1连接处形成的角度为60°,截水槽2的自流坡度为5°≤α≤15°,确保水能够集中排放,本实施例中,截水槽2的自流坡度为10°,截水槽2的一端接排水软管3并与巷道主排水管4或集水池5连接,杜绝水滴入底板。

底板水的治理主要采用圆形集水池5,有效降低巷道底鼓变形对集水池5的损坏程度,使集水池5长久牢靠,本实施例中,集水池5的规格为净断面直径1676mm,深2200mm,由36U型钢圆形棚、混泥土和砖砌的支护方式组成,即下半部为圆棚和混泥土支护,棚距700mm,支护厚度240mm,混泥土强度为C20,上半部为圆棚和砖混结构,60mm面立体砌筑,支护厚度240mm,砖缝隙作为底板渗水的通道,集水池5的底部砌筑500mm,净高500mm泵坑,并铺地200mm厚混泥土,减少了底板水的长时间流淌。该集水池5对巷道底板水具有良好的集水效果,大大缓解了巷道遇水底鼓程度。集水池5中部分池壁用砖混结构砌筑,使其具有渗水效果,确保周围的底板水能够渗透集中至集水池5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装置时,软岩巷道施工临时水沟采用在水沟中铺设U型铁皮水槽替代混泥土浇筑,将水导入集水池5并集中排放,防止水随意渗入底板,能够减少巷道底鼓泥化的现象发生,U型铁皮水槽具有良好的防挤压能力,使得排水沟能够长期使用,并杜绝水渗入巷道底板,造成巷道底鼓变形。

本实用新型在煤矿软岩巷道顶板淋水段进行实施,此淋水区域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治理后,效果明显,杜绝了巷道遇水底鼓现象的发生,同时达到了水不落地的要求。软岩巷道临时排水沟中加装了U型铁皮水槽排水,有效防止了工作面水渗入底板,解决了巷道底板遇水底鼓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