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单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6959发布日期:2020-02-07 23:5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侧向单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侧向单流阀。



背景技术:

单流阀作为注水、调剖、防污染等措施管柱底阀,可起到反向进液、正向关闭的作用。但这种单流阀在正常生产、洗井及检泵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井液中的砂粒和井内的其它杂质长时间向下沉积将单流阀堵死的现象,最终导致地层流体不能进入井筒,措施管柱失效,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为了能够恢复油井正常作业,通常需要起出措施管柱重新检修作业,不仅增加作业费用、延长作业时间,作业过程中意外停井也可能造成入井液倒灌现象,污染油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侧向单流阀,该工具具有侧向进液、分流通道沉砂、阀球不易砂卡等功能,避免了井筒流体中的砂粒和杂质长时间沉积堵死单流阀球,造成管柱失效的风险,降低了大修风险,保护油层。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向单流阀,包括上接头、外套、分流体及下接头;还包括扶正坐封机构,上接头上分别设置有内、外螺纹,上接头通过内螺纹与油管连接,通过外螺纹与外套连接,通过套装在上接头上的o形密封圈实现上接头与外套之间的密封;外套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中下部设置有一个圆形的侧向进液孔;扶正坐封机构置于外套内部,位于下接头与分流体之间;分流体置于外套内,位于扶正坐封机构下部;下接头上设置有内、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油管连接,通过外螺纹与外套连接,通过套装在下接头上的o形密封圈实现下接头与外套之间的密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侧向单流阀具有侧向进液、分流通道沉砂、阀球不易砂卡等功能,与措施管柱组合,在正常生产、洗井及检泵作业过程中,井液中的泥砂及杂质沉入管柱容砂尾管,避免砂埋并卡死单流阀球,提高措施管柱的耐砂性能,有效降低措施作业风险,保护油层。

②该工具结构合理,可靠性高,易于制造、安装。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扶正坐封机构包括扶正爪、凡尔罩、钢球、o形密封圈、球座;扶正爪置于上接头的下部,其形状为圆柱状,外壁上设置有三个燕尾槽状的沟槽,三个爪手外壁与外套的内壁接触,扶正爪上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凡尔罩的顶部进行连接;凡尔罩中心孔为倒置的盲孔,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出液孔,凡尔罩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内孔下端设置有内凸的台阶,通过外螺纹与分流体上端连接,凡尔罩下部设置有球座,球座置于凡尔罩下端与分流体上部内孔的凹形台阶之间,球座与分流体之间通过套装在球座上的o形密封圈密封,钢球位于凡尔罩内,置于球座的密封面上。

分流体置于外套内,位于扶正坐封机构下部,与凡尔罩和球座相连,分流体为不规则形状,有内、外两个液流通道,内中心孔为盲孔,底部为死腔,圆形的侧向进液孔与内中心孔相连,并与外套的进液孔对应相通,分流体的外液流通道设置于外壁与中心孔之间,形状为c状,内、外两个液流通道互相交叉不相通,外液流通道的上端与外套的中心孔相通,下端与下接头的内中心孔连通。

外套内侧侧向进液孔下端设计有限位台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扶正坐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外套,3-o形密封圈,4-扶正爪,5-凡尔罩,6-钢球,7-o形密封圈,8-球座,9-分流体,10-下接头,i-中心液流通道,ii-外液流通道,iii-内液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2、图3,一种侧向单流阀,包括上接头1、外套2、o形密封圈3、扶正爪4、凡尔罩5、钢球6、球座7、分流体8及下接头9。

上接头1上分别设置有内、外螺纹,上接头1通过内螺纹与油管连接,通过外螺纹与外套2连接,通过套装在上接头1上的o形密封圈3实现上接头1与外套2之间的密封;外套2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中下部设置有一个圆形的侧向进液孔,外套2内侧侧向进液孔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扶正爪4置于外套2内侧、上接头1的下部,其形状为圆柱状,外壁上设置有三个燕尾槽状的沟槽,三个扶正爪手外壁与外套2的内壁接触,在能过液的前提下,通过扶正爪4对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工件进行扶正,扶正爪4上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凡尔罩5的顶部进行连接;凡尔罩5中心孔为倒置的盲孔,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出液孔,保证流体大排量进入井筒,凡尔罩5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内孔下端设置有内凸的台阶,通过外螺纹与分流体9上端连接,凡尔罩5下部设置有球座8,球座8置于凡尔罩5下端与分流体9上部内孔的凹形台阶之间,球座8与分流体9之间通过套装在球座8上的o形密封圈7密封,钢球6位于凡尔罩5内,置于球座8的密封面上,确保密封性能;分流体9呈不规则形状,内中心孔为盲孔,设置的圆形的侧向进液孔与内中心孔相连,并与外套2的进液孔对应相通,分流体9的外液流通道设置于外壁与中心孔之间,形状为c状,内、外两个液流通道互相交错不相通,外液流通道与下接头10的内中心孔连通,亦为轴向沉砂通道,分流体9下端与外套2之间为脱节式结构设计,通过外套2内部的限位台阶限位,两者通过套装在分流体9上的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下接头10上设置有内、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油管连接,通过外螺纹与外套2连接,通过套装在下接头10上的o形密封圈实现下接头10与外套2之间的密封。

扶正坐封机构,包括扶正爪4、凡尔罩5、钢球6、o形密封圈7、球座8。该机构置于外套2内部,位于下接头1与分流体9之间;扶正爪4置于上接头1的下部,其形状为圆柱状,外壁上设置有三个燕尾槽状的沟槽,三个扶正爪手外壁与外套2的内壁接触,在能过液的前提下,通过扶正爪对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工件进行扶正,扶正爪4上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凡尔罩5的顶部进行连接;凡尔罩5中心孔为倒置的盲孔,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出液孔,凡尔罩5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内孔下端设置有内凸的台阶,通过外螺纹与分流体9上端连接,凡尔罩5下部设置有球座8,球座8置于凡尔罩5下端与分流体9上部内孔的凹形台阶之间,球座8与分流体9之间通过套装在球座8上的o形密封圈7密封,钢球6位于凡尔罩5内,置于球座8的密封面上,确保密封有效,井筒内的流体因单向球座的存在避免了地层污染;凡尔罩5的倒置盲孔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沉砂及杂质堆积在球座8位置堵死钢球6,保护钢球6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分流体9置于外套2内,位于扶正坐封机构下部,与凡尔罩5和球座8相连;分流体9设置为不规则形状,有内液流通道iii和外液流通道ii两个液流通道,内中心孔为盲孔,底部为死腔,保证了地层流体大排量的进入井筒,避免回灌油层;圆形的侧向进液孔与内中心孔的内液流通道iii相连,并与外套2的进液孔对应相通,分流体9的外液流通道ii设置于外壁与中心孔之间,形状为c状,内、外两个液流通道互相交错不相通,外液流通道ii的上端与外套2的中心孔相通,下端与下接头10的内中心孔连通,分流体9下端与外套2之间通过套装在分流体9上的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分流体9能够实现两种功能,一是侧向进液,液体通过侧向进液孔到达分流体9的内液流通道iii,流经单流阀到达中心液流通道i进入井筒;二是外液流通道ii能够实现轴向沉砂,提高工具的耐砂性能。

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侧向单流阀具有侧向进液、分流通道沉砂、阀球不易砂卡等功能,正常生产时,地层流体通过侧向单流阀的外套2、分流体9上的圆形侧向进液孔,流入到分流体9内中心孔的iii区域,液体推动球座8内的钢球6向上运动,流体继而到达凡尔罩5的多个径向出液孔,穿过扶正爪4的燕尾槽形的中心液流通道i,到达井筒,井筒内的流体因单向球座的存在避免了地层污染;在正常生产、洗井及检泵作业过程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后,井液中的泥砂及杂质可通过c状的外液流通道ii沉入管柱容砂尾管,避免砂埋并卡死单流阀球,提高措施管柱的耐砂性能,有效降低措施作业风险,保护油层。

本装置具有侧向进液、分流通道沉砂、阀球不易砂卡等功能,与措施管柱组合,在正常生产、洗井及检泵作业过程中,井液中的泥砂及杂质沉入管柱容砂尾管,避免砂埋并卡死单流阀球,提高措施管柱的耐砂性能,有效降低措施作业风险,保护油层,该工具结构合理,可靠性高,易于制造、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