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马笼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0762发布日期:2020-07-07 14:46阅读:1236来源:国知局
测井马笼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测井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井马笼头。



背景技术:

目前马笼头多用于测井作业等微电压甚至电缆不需要供电的井下作业,其主要靠硅脂密封,靠锥套挤压电缆外层钢丝来实现电缆的拉紧承重。而硅胶密封对低压作业影响不大,在井下高压的环境下,井筒液体很容易通过电缆接入口渗入马笼头内部,造成马笼头内部电路短路,烧毁仪器,对高电压、大功率的井下作业影响巨大。并且,锥套拉紧对锥套的材质、硬度要求非常高。

因此,如何提高马笼头的密封性,使马笼头在井下高压环境下不容易泄漏,以及如何降低马笼头对锥套材质和硬度的要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测井马笼头,该测井马笼头密封效果好,在井下高压环境下不容易泄漏,且降低了马笼头对锥套材质和硬度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井马笼头,包括:筒体,其内部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安装腔、硅脂腔以及第二安装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硅脂腔相连通的硅脂孔,所述硅脂孔用于向所述硅脂腔内注入硅脂;密封组件,其包括第一软质密封套和第二软质密封套,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用于密封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用于密封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端,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和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均与所述硅脂腔相连通;进电缆短节,其设置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一端,其与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相连通,且其挤压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以使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密封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一端;出电缆短节,其设置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端,其与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相连通,且其挤压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以使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密封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一端;压环,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其与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相连通,且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远离所述出电缆短节的一端;金属套,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其设置于所述压环远离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的一端,其一端与所述硅脂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环相连通,且所述金属套径向延伸形成有凸缘,所述凸缘周向开设有多个开孔,电缆依次贯穿所述进电缆短节、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所述硅脂腔以及所述金属套后,所述电缆的外层钢丝自所述开孔反向穿过,所述电缆的缆芯依次贯穿所述压环、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和所述出电缆短节伸出,且所述压环压紧于所述凸缘上以压紧所述外层钢丝。

优选地,测井马笼头还包括锁帽和仪器接头,所述出电缆短节远离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嵌入所述锁帽内部,所述锁帽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凸台轴向移动的限位台阶,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出电缆短节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出电缆短节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缆芯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仪器接头与所述锁帽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仪器接头靠近所述锁帽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仪器电缆穿过所述仪器接头与所述缆芯连接。

优选地,所述仪器接头靠近所述锁帽的一端外周侧壁轴向设置有多个环槽,一个所述环槽内安装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仪器接头靠近所述锁帽的一端外周侧壁与所述凹槽内侧壁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仪器接头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锁帽靠近所述仪器接头的一端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电缆短节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筒体靠近所述进电缆短节的一端设置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环的内径与所述凸缘的内径相同、外径与所述凸缘的外径相同,且所述压环与所述金属套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金属套为锥形钢套,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为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为第二锥形软质密封套,所述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与所述第二锥形软质密封套二者朝向相同,所述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与所述金属套二者小端相对,所述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锥形软质密封套的大端与所述压环远离所述金属套的一端相抵、小端嵌入所述出电缆短节内并与所述出电缆短节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金属套靠近所述压环的一端径向延伸形成所述凸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软质密封套和所述第二软质密封套均采用绝缘橡胶制成。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测井马笼头与单纯采用硅脂密封相比,通过增设第一软质密封套和第二软质密封套,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第一软质密封套和第二软质密封套分别在进电缆短节和出电缆短节的挤压下完成筒体两端的密封,使得装置密封效果大大提高,装置密封效果好,在井下高压环境下不容易泄漏;与采用锥形套挤压拉紧电缆相比,该测井马笼头设置压环和金属套取代锥形套,且金属套上设置有供电缆外层钢丝反穿的开孔,电缆穿过金属套后,电缆外层钢丝反穿拉紧,并通过压环压实,如此设置,电缆连接牢固性好,且对金属套本身材质及硬度要求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测井马笼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测井马笼头金属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测井马笼头电缆外层钢丝反穿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测井马笼头压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测井马笼头锁帽与仪器接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电缆短节,2.第一软质密封套,3.硅脂孔,4.第二软质密封套,5.金属套,6.压环,7.锁帽,8.硅脂腔,9.缆芯,10.出电缆短节,11.外层钢丝,12.开孔,13.环槽,14.仪器接头,15.凸缘,16.凹槽,17.第一外螺纹,18.第一内螺纹,19.第一通孔,20.仪器电缆,21.凸台,22.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在井下高压环境下不容易泄漏,且对锥套材质和硬度的要求低的测井马笼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井马笼头,包括:筒体,其内部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安装腔、硅脂腔8以及第二安装腔,筒体上开设有与硅脂腔8相连通的硅脂孔3,硅脂孔3用于向硅脂腔8内注入硅脂;密封组件,其包括第一软质密封套2和第二软质密封套4,第一软质密封套2用于密封筒体靠近第一安装腔的一端,第二软质密封套4用于密封筒体靠近第二安装腔的一端,第一软质密封套2和第二软质密封套4均与硅脂腔8相连通;进电缆短节1,其设置于筒体靠近第一安装腔的一端,其与第一软质密封套2相连通,且其挤压第一软质密封套2,以使第一软质密封套2密封筒体靠近第一安装腔的一端;出电缆短节10,其设置于筒体靠近第二安装腔的一端,其与第二软质密封套4相连通,且其挤压第二软质密封套4,以使第二软质密封套4密封筒体靠近第二安装腔的一端;压环6,其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其与第二软质密封套4相连通,且其设置于第二软质密封套4远离出电缆短节10的一端;金属套5,其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其设置于压环6远离第二软质密封套4的一端,其一端与硅脂腔8相连通、另一端与压环6相连通,且金属套5径向延伸形成有凸缘15,凸缘15周向开设有多个开孔12,电缆依次贯穿进电缆短节1、第一软质密封套2、硅脂腔8以及金属套5后,电缆的外层钢丝11自开孔12反向穿过,电缆的缆芯9依次贯穿压环6、第二软质密封套4和出电缆短节10伸出,且压环6压紧于凸缘15上以压紧外层钢丝11。该测井马笼头密封效果好,在井下高压环6境下不容易泄漏,且对金属套5的材质及硬度要求低。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与仪器连接,测井马笼头还包括锁帽7和仪器接头14,出电缆短节10远离第二软质密封套4的一端设置有凸台21,凸台21嵌入锁帽7内部,锁帽7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凸台21轴向移动的限位台阶22,凸台21靠近出电缆短节10的一端与限位台阶22相抵,凸台21远离出电缆短节10的一端凹陷形成有凹槽16,电缆的外层钢丝11自开孔12反向穿过后,电缆的缆芯9依次贯穿压环6、第二软质密封套4和出电缆短节10伸入凹槽16内,仪器接头14与锁帽7可拆卸连接,且仪器接头14靠近锁帽7的一端伸入凹槽16内,仪器电缆20穿过仪器接头14与缆芯9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使该测井马笼头密封效果更好,仪器接头14靠近锁帽7的一端外周侧壁轴向设置有多个环槽13,一个环槽13内安装一个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密封仪器接头14靠近锁帽7的一端外周侧壁与凹槽16内侧壁之间的间隙。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使锁帽7和仪器接头14拆装方便,仪器接头14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7,锁帽7靠近仪器接头14的一端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8,第一外螺纹17与第一内螺纹18螺纹连接。拆卸时,只要旋松锁帽7,即可将电缆与仪器分开,装置使用方便。

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进电缆短节1以及出电缆短节10与筒体拆装方便,进电缆短节1外周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筒体靠近进电缆短节1的一端设置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压环6的内径与凸缘15的内径相同、外径与凸缘15的外径相同,且压环6与金属套5同轴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金属套5为锥形钢套,第一软质密封套2为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第二软质密封套4为第二锥形软质密封套,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与第二锥形软质密封套二者朝向相同,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与金属套5二者小端相对,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内侧壁相贴合,第一锥形软质密封套的大端与进电缆短节1相抵,第二锥形软质密封套的大端与压环6远离金属套5的一端相抵、小端嵌入出电缆短节10内并与出电缆短节10的内侧壁相贴合,金属套5靠近压环6的一端径向延伸形成凸缘15。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软质密封套2和第二软质密封套4均采用绝缘橡胶制成。

另外,具体地,进电缆短节1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通孔19,出电缆短节10上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软质密封套4的小端嵌入第二通孔内,并与第二通孔的内侧壁相贴合,第一通孔19、第一软质密封套2、硅脂腔8、金属套5、压环6、第二软质密封套4以及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并依次连通。

具体使用过程中:

如图1所示,将第一通孔19、第一软质密封套2、硅脂腔8、金属套5依次穿入电缆后,将电缆外层钢丝11反穿,之后将电缆的缆芯9依次穿过压环6、第二软质密封套4和出电缆短节10,随后将进电缆短节1和出电缆短节10均拧上几圈,进电缆短节1短节和出电缆短节10分别压紧第一软质密封套2和第二软质密封套4后,通过硅脂孔3向硅胶腔8注入硅脂,第一通孔19和第二通孔溢出硅脂即可,最后通过不断拧紧进电缆短节1和出电缆短节10来挤压第一软质密封套2和第二软质密封套4,巨大的压力使第一软质密封套2和第二软质密封套4变形,第一软质密封套2和第二软质密封套4嵌入电缆钢丝的缝隙中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3所示,电缆穿过金属套5之后,将外层钢丝11依顺序剥下反穿进开孔12中,将长的钢丝沿着金属套5底面截掉,拉紧钢丝,压上压环6,拧紧出电缆短节10,将外层钢丝11压实,使电缆与马笼头连接更为牢固。

如图5所示,在进行马笼头与仪器连接时,将环槽13里装上密封圈,将仪器接头14插入凹槽16中,直接拧紧锁帽7即可连接完成。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