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油藏改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9120发布日期:2021-12-24 18:1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裂缝油藏改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裂缝油藏改造工艺。


背景技术:

2.油气田压裂作业是目前油气田增产最常用的技术,它是通过地面高压泵注设备把压裂液体注入地层,使地层破裂形成一条裂缝,随后并把石英砂、陶粒等支撑剂随压裂液体一同泵注入地层,填充已形成的裂缝,建立井远端油气运移至井底的通道,达到开发油藏油气的目的。
3.目前,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已经成为低渗透以及非常规油气藏中有效的开发主体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工艺技术、参数选择是影响油藏能否经济合理地进行储层改造的关键。
4.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是较为常见的油藏类型,该类油藏压裂改造除了需要更好地增大水力裂缝波及面积/体积,合理避水、减小压裂沟通边底水导致底水锥进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5.现有技术中,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储隔层岩石力学特征、可压性等有较为全面的惯例性的分析流程。对于裂缝型边、底水油藏,其边、底水的影响程度主要考虑避水高度,以及水力裂缝纵向向下延伸距离。但是边、底水的影响程度未考虑地层压力和有效天然裂缝倾角的影响,且未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量化;也未对边底水影响程度和储层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分析,更未形成快速决策图版。缺乏可靠的压裂方案设计依据,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不一。
6.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裂缝型边、底水油藏储层改造工艺技术、参数选取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高与方案设计的便捷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缝油藏改造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裂缝型边、底水油藏储层改造工艺技术、参数选取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高与方案设计的便捷性较差的问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裂缝油藏改造工艺,包括:设定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选定裂缝油藏,并确定裂缝油藏的参数;对比裂缝油藏的参数和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并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根据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确定裂缝油藏的预设分区;确定裂缝油藏的改造方案。
9.进一步地,选定的裂缝油藏为裂缝型边水油藏或者裂缝型底水油藏。
10.进一步地,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包括有效天然裂缝倾角、避水高度、地层压力系数、有效天然裂缝密度、两向压力差、逼近角。
11.进一步地,在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时,根据有效天
然裂缝倾角、避水高度、地层压力系数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根据有效天然裂缝密度、两向压力差、逼近角确定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
12.进一步地,在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时,有效天然裂缝倾角的权重为0.2,避水高度的权重为0.5,地层压力系数的权重为0.3;和/或在确定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时,有效天然裂缝密度的权重为0.45,两向压力差的权重为0.35,逼近角的权重为0.2。
13.进一步地,根据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将裂缝油藏的预设分区分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14.进一步地,第一区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复合压裂包括蓄能压裂和暂堵压裂中的至少一种。
15.进一步地,第二区包括第三分区、第四分区、第五分区和第六分区,第三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逆混合压裂,第四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和段塞加砂,第五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第六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逆混合压裂。
16.进一步地,第三区包括第七分区、第八分区和第九分区,第七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第八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第九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常规胍胶压裂方式。
17.进一步地,在确定裂缝油藏的改造方案时,当裂缝油藏位于第一区时,选用的主体改造工艺为裸眼滑套分压;当裂缝油藏位于第二区时,选用的主体改造工艺为固井桥塞分压;当裂缝油藏位于第三区时,选用的主体改造工艺为连续油管分压。
18.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裂缝油藏改造工艺,包括:设定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选定裂缝油藏,并确定裂缝油藏的参数;对比裂缝油藏的参数和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并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根据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确定裂缝油藏的预设分区;确定裂缝油藏的改造方案。
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工艺及参数评价优选方法,实现快速完成边底水影响程度和储层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的评价、压裂工艺和参数的优选,为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压裂改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方案设计便捷性。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工艺及参数评价优选图版;
22.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工艺及参数评价优选图版;
23.图3示出了本技术中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裂缝油藏改造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5.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6.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裂缝型边、底水油藏储层改造工艺技术、参数选取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高与方案设计的便捷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裂缝油藏改造工艺。
28.如图3所示,本技术中的裂缝油藏改造工艺,包括:设定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选定裂缝油藏,并确定裂缝油藏的参数;对比裂缝油藏的参数和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并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根据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确定裂缝油藏的预设分区;确定裂缝油藏的改造方案。
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工艺及参数评价优选方法,实现快速完成边底水影响程度和储层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的评价、压裂工艺和参数的优选,为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压裂改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方案设计便捷性。
30.具体地,选定的裂缝油藏为裂缝型边水油藏或者裂缝型底水油藏。
31.具体地,如表1所示,裂缝油藏压裂参数评价标准包括有效天然裂缝倾角、避水高度、地层压力系数、有效天然裂缝密度、两向压力差、逼近角。
32.如表1所示,在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时,根据有效天然裂缝倾角、避水高度、地层压力系数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根据有效天然裂缝密度、两向压力差、逼近角确定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
33.并且,如表1所示,在确定边底水影响等级时,有效天然裂缝倾角的权重为0.2,避水高度的权重为0.5,地层压力系数的权重为0.3;和/或在确定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时,有效天然裂缝密度的权重为0.45,两向压力差的权重为0.35,逼近角的权重为0.2。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中,定性评价一栏对应的即为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
34.表1裂缝型边、底水油藏压裂关键参数评价标准
[0035][0036]
具体地,如表2所示,根据边底水影响等级和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等级将裂缝油藏的预设分区分为第一区(即表2中ⅰ区)、第二区(即表2中ⅱ区)、第三区(即表2中ⅲ区)。
[0037]
具体地,第一区包括第一分区(即表2中ⅰ1
区)和第二分区(即表2中ⅰ2
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复合压裂包括蓄能压裂和暂堵压裂中的至少一种。
[0038]
具体地,第二区包括第三分区(即表2中ⅱ1
区)、第四分区(即表2中ⅱ2
区)、第五分区(即表2中ⅱ3
区)和第六分区(即表2中ⅱ4
区),第三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逆混合压裂,第四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和段塞加砂,第五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第六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逆混合压裂。
[0039]
具体地,第三区包括第七分区(即表2中ⅲ1
区)、第八分区(即表2中ⅲ2
区)和第九分
区(即表2中ⅲ3
区),第七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第八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复合压裂,第九分区采用的压裂方式为常规胍胶压裂方式。
[0040]
表2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技术及参数优选推荐表
[0041]
[0042][0043]
具体地,在确定裂缝油藏的改造方案时,当裂缝油藏位于第一区时,选用的主体改造工艺为裸眼滑套分压;当裂缝油藏位于第二区时,选用的主体改造工艺为固井桥塞分压;当裂缝油藏位于第三区时,选用的主体改造工艺为连续油管分压。
[0044]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一确定的油藏进行改造,步骤如下:
[0045]
1)收集表1所需关键参数值并定量评价
[0046]
有效天然裂缝倾角为:40-70
°
,取值53
°

[0047]
避水高度为:40m;
[0048]
地层压力系数为:1.27-1.3,取值1.29;
[0049]
有效天然裂缝密度为:12-20条/m,取值17条/m;
[0050]
两项应力差为:4-6mpa,取值5mpa;
[0051]
逼近角(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有效天然裂缝走向的夹角):10-70
°
,取值55
°

[0052]
计算评价边底水影响程度大小:0.2
×
30+0.5
×
50+0.3
×
70=52分,中等;
[0053]
计算评价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优劣:0.45
×
60+0.35
×
80+0.2
×
80=71分,较优。
[0054]
2)利用图1确定所处预设分区
[0055]
根据评价分值:边底水影响程度大小(52分)和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优劣(71分),利用图1所示的裂缝型底水油藏改造工艺及参数评价优选图版确定所处预设分区为ⅱ4区。结果如图2所示。
[0056]
3)参照表2确定压裂改造主体方案
[0057]
利用确定的所处预设分区结果,参照表2确定克拉玛依油田一区浅层石炭系油藏的主体改造方案为:固井桥塞完井、单段2-3簇、逆混合压裂技术、缝间距30-45m、大排量作业(8-10m3/min)、单缝液量规模(大液量,约600m3/min)、滑溜水比例约45%、单缝加砂规模(大液量,40-50m3)。
[0058]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可以实现对裂缝型边、底水油藏的边、底水影响程度和储层形成复杂水力裂缝条件优劣快速评价以及油藏改造工艺技术及参数优选,可有效提高裂缝型边、底水油藏改造针对性、有效性和方案设计便捷性。
[0059]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0]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61]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