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裂施工用的管网系统组成设备,具体是一种压裂施工用的低压汇通结构。
背景技术:
:
在油气井的开采作业中,压裂技术是实现增产的进攻性技术,其可以成倍、几十倍甚至成百倍的提高油气井的产量,例如页岩气井的加砂压裂增产。
压裂施工是通过复杂的管网系统实现的,其包括了液罐、低压管线、增压泵、高浓度静态混合器、低浓度静态混合器、井口供液撬、低压上水管线、密闭混砂车、压裂泵车、高压管线、防喷管线等。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泵容易发生泵效不稳、波动较大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管网系统中所输送液体(即压裂液)中携带的较大体积固体杂质异物(例如支撑剂的较大体积小石块等)造成压裂泵垫泵、卡泵等现象所致,这直接影响了压裂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压裂施工设备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已公开的技术中,未有行之有效地技术措施加以解决。若对管网系统中所输送液体进行溯源处理,则基于管网系统的复杂性及压裂施工工艺措施的独特性,是难以实现的。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压裂施工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输送至压裂泵处的液体进行有效过滤净化处理的压裂施工用低压汇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裂施工用低压汇通结构,包括用作低压上水的主路管线,所述主路管线上设置有内部具有主路侧过滤网的主路侧净化腔,所述主路侧净化腔内的主路侧过滤网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进一步的,所述主路侧净化腔内设置有能够嵌装所述主路侧过滤网的主路侧插槽,所述主路侧过滤网通过所述主路侧插槽以可拆卸结构布置在所述主路侧净化腔内,嵌装到位的所述主路侧过滤网排布在所述主路管线的流动通路径向上。所述主路侧过滤网为v型或波浪型的折板结构,所述主路侧过滤网的宽幅方向对应于所述主路管线的流动通路径向。所述主路侧净化腔成型于主路侧净化管线上,所述主路侧净化管线主要由引导液体流动的引流管和排布主路侧过滤网的滤网管组成,所述引流管的两端以法兰结构密封对接在所述主路管线上,所述滤网管内形成能够将所述主路侧过滤网排布至引流管流动通路处的主路侧净化腔,所述滤网管的端部以可拆卸结构密封连接有主路侧盖板。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低压汇通结构还包括有用作低压上水的、且与所述主路管线呈并联排布的旁路管线,所述旁路管线的两端与所述主路侧净化腔上、下游处的所述主路管线对应联通,所述旁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通/断状态的阀门,所述旁路管线的一端与所述主路侧净化腔之间的所述主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一,所述旁路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路侧净化腔之间的所述主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二。进一步的,所述旁路管线上设置有内部具有旁路侧过滤网的旁路侧净化腔,所述旁路侧净化腔内的旁路侧过滤网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所述旁路侧净化腔一端处的所述旁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通/断状态的旁路侧阀门一,所述旁路侧净化腔另一端处的所述旁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通/断状态的旁路侧阀门二。再进一步的,所述旁路侧净化腔内设置有能够嵌装所述旁路侧过滤网的旁路侧插槽,所述旁路侧过滤网通过所述旁路侧插槽以可拆卸结构布置在所述旁路侧净化腔内,嵌装到位的所述旁路侧过滤网排布在所述旁路管线的流动通路径向上。所述旁路侧过滤网为v型或波浪型的折板结构,所述旁路侧过滤网的宽幅方向对应于所述旁路管线的流动通路径向。所述旁路侧净化腔成型于旁路侧净化管线上,所述旁路侧净化管线主要由引导液体流动的引流管和排布旁路侧过滤网的滤网管组成,所述引流管的两端以法兰结构密封对接在所述旁路管线上,所述滤网管内形成能够将所述旁路侧过滤网排布至引流管流动通路处的旁路侧净化腔,所述滤网管的端部以可拆卸结构密封连接有旁路侧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以压裂施工管网系统中的低压上水管线为基础,在其上设置了能够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有效过滤净化处理的过滤净化结构(即净化腔和其内的过滤网组成),带有过滤净化结构的低压上水管线处在整个管网系统的供液流程下游,从而能够将输送至压裂泵处的液体进行有效地过滤净化处理,以确保泵入井内的压裂液纯净性,提高压裂施工质量,同时有效避免压裂泵因液体中所携带的较大体积固体杂质异物而发生垫泵、卡泵等现象,保障压裂施工设备长效地安全、稳定运行,经济效益显著,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净化结构,既能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还能便于过滤网可靠地更换维护、以及管线内部的清洁处理;此外,过滤网成型结构及排布结构,在实现良好的过滤净化功能的同时,有利于有效地疏导管线内部的液体在过滤网处顺畅流动,减少流动阻力;
3.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净化结构与低压上水管线的分体组合结构,有利于低压上水管线在施工现场因地制宜的作过滤净化处理/非过滤净化处理的灵活调整;
4.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增强低压上水管线在施工现场操作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在低压上水管线的过滤净化结构处形成了冗余配置的主/旁路配合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旁路管线上可以参照主路管线上的过滤净化结构而形成独立的过滤净化结构,这样能够使流经旁路管线而过的液体被有效地过滤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表示:1~主路管线;11~主路侧净化管线;111~主路侧净化腔;112~主路侧过滤网;113~主路侧插槽;114~主路侧盖板;12~主路侧阀门一;13~主路侧阀门二;2~旁路侧管线;21~旁路侧净化管线;211~旁路侧净化腔;212~旁路侧过滤网;213~旁路侧插槽;214~旁路侧盖板;22~旁路侧阀门一;23~旁路侧阀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管网系统中用作低压上水的主路管线1(其通常设置在井口供液撬和密闭混砂车之间)、能够对接在该主路管线1上的主路侧净化管线11、以及在管网系统中用作低压上水的旁路管线2。
其中,为了对接排布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路管线1是由间断开的两段构成的,它们的间断处正好用作对接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路侧净化管线11是构成完整主路管线1的一部分。
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要由引导液体流动的引流管和排布主路侧过滤网112的滤网管组成t型结构。引流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与之对应的主路管线1间断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引流管的两端以法兰结构密封对接在主路管线1的间断处,以确保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完整化。滤网管内形成能够将主路侧过滤网112嵌入至引流管流动通路处的主路侧净化腔111,嵌装到位的主路侧过滤网112排布在主路管线1(亦即引流管)的流动通路径向上,将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形成拦截;为了方便主路侧过滤网112嵌入、以及保障嵌入的稳定性,在主路侧净化腔111内设置有两道能够嵌装主路侧过滤网112的主路侧插槽113,每一道主路侧插槽113的宽度匹配于主路侧过滤网112对应边缘处的轮廓宽度,主路侧过滤网112通过主路侧插槽113以可插入/拔出的拆卸结构布置在主路侧净化腔111内,主路侧净化腔111内的主路侧过滤网112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当然,前述滤网管的端部以可拆卸结构密封连接有能够将主路侧净化腔111进行封堵/开启的主路侧盖板114。
上述主路侧过滤网112为沿着宽幅方向的v型(也可以是波浪型)折板结构,主路侧过滤网112的宽幅方向对应于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径向。主路侧过滤网112的滤孔结构应当确保设计范围内的支撑剂能够有效通过,即滤孔直径应略大于设计范围内支撑剂中的最大颗粒外径。
旁路管线2作为主路管线1的冗余配置,其与主路管线1呈并联排布。具体的,旁路管线2的两端与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上、下游处的主路管线1对应联通,即经主路管线1而转入旁路管线2的流动通路绕过了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为了控制液体是否应在主路侧净化管线11内或旁路管线2内流动,在旁路管线2上设置有用作控制其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阀门,在旁路管线2的一端与主路侧净化管线11之间的主路管线1上设置有用作控制主路管线1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一12,在旁路管线2的另一端与主路侧净化管线11之间的主路管线1上设置有用作控制主路管线1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二13。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管网系统中用作低压上水的主路管线1(其通常设置在井口供液撬和密闭混砂车之间)、以及能够对接在该主路管线1上的净化管线-即主路侧净化管线11。
具体的,为了对接排布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路管线1是由间断开的两段构成的,它们的间断处正好用作对接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路侧净化管线11是构成完整主路管线1的一部分。
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要由引导液体流动的引流管和排布主路侧过滤网的滤网管组成t型结构。引流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与之对应的主路管线1间断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引流管的两端以法兰结构密封对接在主路管线1的间断处,以确保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完整化。滤网管内形成能够将主路侧过滤网112嵌入至引流管流动通路处的主路侧净化腔111,嵌装到位的主路侧过滤网112排布在主路管线1(亦即引流管)的流动通路径向上,将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形成拦截;为了方便主路侧过滤网112嵌入、以及保障嵌入的稳定性,在主路侧净化腔111内设置有两道能够嵌装主路侧过滤网112的主路侧插槽113,每一道主路侧插槽113的宽度匹配于主路侧过滤网112对应边缘处的轮廓宽度,主路侧过滤网112通过主路侧插槽113以可插入/拔出的拆卸结构布置在主路侧净化腔111内,主路侧净化腔111内的主路侧过滤网112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当然,前述滤网管的端部以可拆卸结构密封连接有能够将主路侧净化腔111进行封堵/开启的主路侧盖板114。
上述主路侧过滤网112为沿着宽幅方向的v型(也可以是波浪型)折板结构,主路侧过滤网112的宽幅方向对应于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径向。主路侧过滤网112的滤孔结构应当确保设计范围内的支撑剂能够有效通过,即滤孔直径应略大于设计范围内支撑剂中的最大颗粒外径。
实施例3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管网系统中用作低压上水的主路管线1(其通常设置在井口供液撬和密闭混砂车之间)、能够对接在该主路管线1上的主路侧净化管线11、在管网系统中用作低压上水的旁路管线2、以及能够对接在该旁路管线2上的旁路侧净化管线21。
其中,为了对接排布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路管线1是由间断开的两段构成的,它们的间断处正好用作对接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路侧净化管线11是构成完整主路管线1的一部分。
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主要由引导液体流动的引流管和排布主路侧过滤网112的滤网管组成t型结构。引流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与之对应的主路管线1间断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引流管的两端以法兰结构密封对接在主路管线1的间断处,以确保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完整化。滤网管内形成能够将主路侧过滤网112嵌入至引流管通路处的主路侧净化腔111,嵌装到位的主路侧过滤网112排布在主路管线1(亦即引流管)的流动通路径向上,将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形成拦截;为了方便主路侧过滤网112嵌入、以及保障嵌入的稳定性,在主路侧净化腔111内设置有两道能够嵌装主路侧过滤网112的主路侧插槽113,每一道主路侧插槽113的宽度匹配于主路侧过滤网112对应边缘处的轮廓宽度,主路侧过滤网112通过主路侧插槽113以可插入/拔出的拆卸结构布置在主路侧净化腔111内,主路侧净化腔111内的主路侧过滤网112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当然,前述滤网管的端部以可拆卸结构密封连接有能够将主路侧净化腔111进行封堵/开启的主路侧盖板114。
上述主路侧过滤网112为沿着宽幅方向的v型(也可以是波浪型)折板结构,主路侧过滤网112的宽幅方向对应于主路管线1的流动通路径向。主路侧过滤网112的滤孔结构应当确保设计范围内的支撑剂能够有效通过,即滤孔直径应略大于设计范围内支撑剂中的最大颗粒外径。
旁路管线2作为主路管线1的冗余配置,其与主路管线1呈并联排布。具体的,旁路管线2的两端与主路侧净化管线11上、下游处的主路管线1对应联通,即经主路管线1而转入旁路管线2的流动通路绕过了主路侧净化管线11。
为了对接排布旁路侧净化管线21,旁路管线2是由间断开的两段构成的,它们的间断处正好用作对接旁路侧净化管线21,旁路侧净化管线21是构成完整旁路管线1的一部分。
旁路侧净化管线21主要由引导液体流动的引流管和排布旁路侧过滤网212的滤网管组成t型结构。引流管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与之对应的旁路管线2间断处两端分别具有法兰盘结构,引流管的两端以法兰结构密封对接在旁路管线2的间断处,以确保旁路管线2的流动通路完整化。滤网管内形成能够将旁路侧过滤网212嵌入至引流管流动通路处的旁路侧净化腔211,嵌装到位的旁路侧过滤网212排布在旁路管线2(亦即引流管)的流动通路径向上,将旁路管线2的流动通路形成拦截;为了方便旁路侧过滤网212嵌入、以及保障嵌入的稳定性,在旁路侧净化腔211内设置有两道能够嵌装旁路侧过滤网212的旁路侧插槽213,每一道旁路侧插槽213的宽度匹配于旁路侧过滤网212对应边缘处的轮廓宽度,旁路侧过滤网212通过旁路侧插槽213以可插入/拔出的拆卸结构布置在旁路侧净化腔211内,旁路侧净化腔211内的旁路侧过滤网212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当然,前述滤网管的端部以可拆卸结构密封连接有能够将旁路侧净化腔211进行封堵/开启的旁路侧盖板214。
上述旁路侧过滤网212为沿着宽幅方向的v型(也可以是波浪型)折板结构,旁路侧过滤网212的宽幅方向对应于旁路管线2的流动通路径向。旁路侧过滤网212的滤孔结构应当确保设计范围内的支撑剂能够有效通过,即滤孔直径应略大于设计范围内支撑剂中的最大颗粒外径。
为了控制液体是否应在主路管线1内或旁路管线2内流动,在旁路管线2的一端与主路侧净化管线11之间的主路管线1上设置有用作控制主路管线1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一12,在旁路管线2的另一端与主路侧净化管线11之间的主路管线1上设置有用作控制主路管线1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二13,在旁路净化管线21一端处的旁路管线2上设置有用作控制旁路管线2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旁路侧阀门一22,在旁路净化管线21另一端处的旁路管线2上设置有用作控制旁路管线2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旁路侧阀门二23。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包括在管网系统中用作低压上水的主路管线(其通常设置在井口供液撬和密闭混砂车之间)和旁路管线。
其中,主路管线是由对接管网的、引导液体流动的引流管和排布主路侧过滤网的滤网管构成,近似t型结构。主路管线的引流管密封对接在管网系统的对应部位。滤网管内形成能够将主路侧过滤网嵌入至引流管流动通路处的主路侧净化腔(即该主路侧净化腔是直接成型于主路管线整体上的),嵌装到位的主路侧过滤网排布在主路管线的流动通路径向上,将主路管线的流动通路形成拦截;为了方便主路侧过滤网嵌入、以及保障嵌入的稳定性,在主路侧净化腔内设置有两道能够嵌装主路侧过滤网的主路侧插槽,每一道主路侧插槽的宽度匹配于主路侧过滤网对应边缘处的轮廓宽度,主路侧过滤网通过主路侧插槽以可插入/拔出的拆卸结构布置在主路侧净化腔内,主路侧净化腔内的主路侧过滤网将流经而过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当然,前述滤网管的端部以可拆卸结构密封连接有能够将主路侧净化腔进行封堵/开启的主路侧盖板。
上述主路侧过滤网为沿着宽幅方向的v型(也可以是波浪型)折板结构,主路侧过滤网的宽幅方向对应于主路管线的流动通路径向。主路侧过滤网的滤孔结构应当确保设计范围内的支撑剂能够有效通过,即滤孔直径应略大于设计范围内支撑剂中的最大颗粒外径。
旁路管线作为主路管线的冗余配置,其与主路管线呈并联排布。具体的,旁路管线的两端与主路侧净化腔上、下游处的主路管线对应联通,即经主路管线而转入旁路管线的流动通路绕过了主路侧净化腔。为了控制液体是否应在主路侧净化腔内或旁路管线内流动,在旁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其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阀门,在旁路管线的一端与主路侧净化腔之间的主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主路管线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一,在旁路管线的另一端与主路侧净化腔之间的主路管线上设置有用作控制主路管线流动通路通/断状态的主路侧阀门二。
以上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以阐述说明,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经适当组合或替换以形成其它实施例,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所公开的具体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其它具体技术手段(例如过滤网采用平板结构,又例如旁路侧净化管线与旁路管线一体成型而在旁路管线上形成旁路侧净化腔,等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