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气井口启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2974发布日期:2021-03-27 00:3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气井口启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气井口启闭装置。


背景技术:

2.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大都由埋藏在地面下的石油挥发而成,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因此,天然气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包括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先进入总管,然后再借助四通接头向外输出,总管和四通接头的每个接口上均设有一个平板阀来控制气流的开启和关闭;由于天然气的气压影响,设在总管上的平板阀的扭矩较大,关闭时往往需要多人一起用力才能完成,使用极为不便,而且虽然能关闭,但是速度较慢,一旦管道压力超标时,关闭速度如果太慢,就会导致天然气无法立即切断,从而引发意外,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而且操作快速以避免意外发生的采气井口启闭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气井口启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头、第一闸阀、第二闸阀、第三闸阀、悬挂器、顶丝、变径法兰、四通接头和节流阀;所述油管头的上下两端之间开设有竖直分布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内壁上形成有扩孔部,所述变径法兰可拆卸的固定在油管头的上端,所述变径法兰的下侧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与第一流道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变径法兰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相互串接的第二闸阀,下方的一个所述第二闸阀的进气口与通孔的上端相互连通,所述四通接头设于两个第二闸阀的上方,上方的一个所述第二闸阀的出气口与四通接头上的下端的一个接口相连,所述第三闸阀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闸阀的进气口分别与四通接头上的上端和右端的一个接口相连,所述节流阀的进气端可拆卸的固定在右侧的一个第三闸阀的出气口上,所述油管头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相互串接的第一闸阀,两个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同侧的两个第一闸阀相互连通,所述悬挂器设于扩孔部和第一沉孔中,所述顶丝密封且横向穿插螺接在油管头的一侧内部,所述顶丝的内端与悬挂器相互配合。
5.优选地,所述悬挂器包括套筒、分流管、刚性密封套、非金属密封圈和刚性密封垫;所述非金属密封圈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非金属密封圈均套嵌在套筒外,所述刚性密封垫设于套筒的上端和变径法兰之间,所述刚性密封套套设在套筒外并设于多个非金属密封圈的下方,所述分流管同心设于套筒的下端并设于两个第二流道的内端之间。
6.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小径部,所述第一小径部插入在第一沉孔中,所述刚性密封垫的上半部分嵌入在第一沉孔的底部,所述刚性密封垫的下半部分嵌入在第一小径部的上端内部。
7.优选地,所述第一小径部的下端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凹槽,所述顶丝的内端顶紧在凹槽中。
8.优选地,所述套筒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小径部,所述刚性密封套套设在第二小径部外并设于扩孔部内。
9.优选地,所述第二小径部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三小径部,所述第三小径部插入在第一流道中,所述分流管的上端插入固定在第三小径部的下端内部,所述分流管的下端外侧形成有环向分布的锥面。
10.优选地,还包括所述密封垫环,所述密封垫环嵌设在油管头和变径法兰之间并同心套设在第一小径部外。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借助悬挂器将天然气气流分成三股以减小每股的气流压力,横向的两股天然气气流均借助两个第一闸阀分别实现了启闭,竖向的一股天然气气流借助两个第二闸阀实现了启闭,竖向的一股天然气气流再经由四通接头分成两股以进一步减小气流压力,从四通接头中出来的两股天然气气流又均借助一个第三闸阀实现启闭,每个第一闸阀、第二闸阀和第三闸阀的扭矩均较小,只需单人即可完成操作,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而且操作快速以实现天然气的立即切断,进而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管头和悬挂器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5.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6.如图1~2所示,一种采气井口启闭装置,包括油管头1、第一闸阀4、第二闸阀10、第三闸阀11、悬挂器9、顶丝8、变径法兰6、四通接头2和节流阀3;油管头1的上下两端之间开设有竖直分布的第一流道101,第一流道101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第二流道102;第一流道101的上端内壁上形成有扩孔部103,变径法兰6可拆卸的固定在油管头1的上端,变径法兰6的下侧开设有第一沉孔62,第一沉孔62与第一流道101同心设置,第一沉孔62的底面中心开设有通孔61,变径法兰6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相互串接的第二闸阀10,下方的一个第二闸阀10的进气口与通孔61的上端相互连通,四通接头2设于两个第二闸阀10的上方,
上方的一个第二闸阀10的出气口与四通接头2上的下端的一个接口相连,第三闸阀11包括两个,两个第三闸阀11的进气口分别与四通接头2上的上端和右端的一个接口相连,节流阀3的进气端可拆卸的固定在右侧的一个第三闸阀11的出气口上,油管头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相互串接的第一闸阀4,两个第二流道102分别与同侧的两个第一闸阀4相互连通,第二流道102的右端与右侧的两个第一闸阀4相互连通,悬挂器9设于扩孔部103和第一沉孔62中,顶丝8密封且横向穿插螺接在油管头1的一侧内部,顶丝8的内端与悬挂器9相互配合;悬挂器9包括套筒91、分流管92、刚性密封套93、非金属密封圈94和刚性密封垫95;非金属密封圈94包括多个,多个非金属密封圈94均套嵌在套筒91外,刚性密封垫95设于套筒91的上端和变径法兰6之间,刚性密封套93套设在套筒91外并设于多个非金属密封圈94的下方,分流管92同心设于套筒91的下端并设于两个第二流道102的内端之间;套筒91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小径部911,第一小径部911插入在第一沉孔62中,刚性密封垫95的上半部分嵌入在第一沉孔62的底部,刚性密封垫95的下半部分嵌入在第一小径部911的上端内部;第一小径部911的下端外侧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凹槽912,顶丝8的内端顶紧在凹槽912中以防止套筒91移动,套筒91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小径部913,刚性密封套93套设在第二小径部913外并设于扩孔部103内,第二小径部913的下端向外形成有第三小径部914,第三小径部914插入在第一流道101中,分流管92的上端插入固定在第三小径部914的下端内部,分流管92的下端外侧形成有环向分布的锥面921。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种采气井口启闭装置,还包括密封垫环7,密封垫环7嵌设在油管头1和变径法兰6之间并同心套设在第一小径部911外。
18.使用时,将油管头1的下端固定在采气井上方并使第一流道101的下端与采气井相互连通,将两个分气管均借助一个第一丝扣法兰5分别与左侧的两个第一闸阀4和右侧的两个第一闸阀4相连,再将出气管借助第二丝扣法兰12连接在上端的一个第三闸阀11的出气口上;打开每个第一闸阀4、每个第二闸阀10和每个第三闸阀11,采气井中的天然气向上进入到第一流道101中,一部分天然气借助分流管92的下端分成两股,并分别经由两个第二流道102向外输出,最终均流经两个第一闸阀4后分别进入两个分气管;剩下的一部分天然气向上穿过分流管92、套筒91、通孔61和两个第二闸阀10而进入到四通接头2中,接着,四通接头2中的天然气分别经由两个第三闸阀11进入到出气管和节流阀3中;打开节流阀3,还能继续将节流阀3中的天然气向外输出并可调节流量。
19.本实用新型借助悬挂器9将天然气气流分成三股以减小每股的气流压力,横向的两股天然气气流均借助两个第一闸阀4分别实现了启闭,竖向的一股天然气气流借助两个第二闸阀10实现了启闭,竖向的一股天然气气流再经由四通接头2分成两股以进一步减小气流压力,从四通接头2中出来的两股天然气气流又均借助一个第三闸阀11实现启闭,每个第一闸阀4、第二闸阀10和第三闸阀11的扭矩均较小,只需单人即可完成操作,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而且操作快速以实现天然气的立即切断,进而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2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