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

文档序号:9561556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特高含水多层油藏中薄差油层有效动用的开发方法,属于油气田 开发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表外储层是指长垣多层油藏中W油浸和油斑产状为主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和含巧粉砂岩储层,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较差,表内储层则是与之相对的主力含油储层。
[0003] 大庆长垣卿嘛甸、萨尔图和杏树岗油田(简称"卿萨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W后, W表外储层为主的薄差层已经成为水驱挖潜的主要对象,并且由于注入水低效且无效循环 的加剧,表外储层剩余油潜力越发凸显。表外储层独立开发则是将有潜力的独立表外储层 细分组合作为一套层系部署井网的开采方法,旨在转变常规的"细分层系,表内、表外合采" 的开发思路,舍弃了相对优质的表内储层。针对特高含水期现有井网条件下未动用的低品 位表外储层,采取了比细分层系、分层注水等注采结构调整方法更强化的措施来解决层间 矛盾。
[0004] 国内外关于改善多层油藏中薄差层水驱开发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分层注水(刘 合,裴晓含,罗凯,等.中国油气田开发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勘 探与开发,2013, 40化):733-735.)、井网加密(胡伟,国超,陈正涛,等.大庆油田杏六 区中部油藏Ξ次加密合理布井方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 20化):73-75.)、调剖堵 水(熊春明,唐孝芬,等.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 发,2007, 34 (1):83-88.)和Ξ次采油(朱友益,侯庆锋,简国庆,等.化学复合驱技术研 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 40(1) :90-96.)等。
[0005] 长期W来,大庆油田的分层注水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封隔器体积和措施 工艺的限制,注水井筒的分段数已经接近极限,监测的平均油层动用程度仍小于50%,对于 厚度薄、物性差的表外储层很难发挥作用。大庆油田Ξ次井网加密的重点是表外储层,但开 发效果较差,如杏树岗油田特高含水期2010年部署的Ξ次加密井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量 小于1. 5t、平均含水率大于85%。此外,由于受到堵剂使用数量和作用机理的双重限制,针 对特高含水期多层厚油藏的深部调剖技术还不够成熟。聚合物驱、复合驱等Ξ次采油技术 在大庆油田应用广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主要是提高了主力油层的水驱波及效率,对 于特低孔、特低渗、连通性差的表外储层缺乏适用性。
[0006]综上所述,提供一种针对特高含水多层油藏中薄差油层有效动用的开发方法,成 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含水期(含水率大于 85% )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该开发方法是一种与优质表内储层交互分布的低品位表外储 层进行独立开发的方法,开展了表外独立开发模式、技术界限研究和矿场应用试验,该方法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含水期(含水率大于85% )表外储层 的开发方法,该开发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09] 根据表外储层的地质、生产和取屯、井监测资料,明确表外储层的地质发育特征、表 外储层的动用状况W及表外储层的水洗特征;
[0010] 基于上述结果判断所述表外储层是否满足独立开发的条件;
[0011] 选择具有独立开发条件的表外储层,根据表内储层W及表外储层的分布特点,W油水井钻遇的成层型独立表外储层为对象,确定所述表外储层的开发方式;所述表外储层 的开发方式包括W井对为单元的W油定水和W水定油开发模式;
[0012] 根据压裂工艺、地层和流体物性资料,建立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产能评价模型,提 出相应的技术界限,W确定的表面储层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完成所述特高含水期表外储 层的开发方法。
[0013]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表外储层的地质、生产和取屯、井监测资 料包括表外储层的地质资料、生产资料和取屯、井监测资料;
[0014] 所述地质资料包括沉积相图、连井剖面图;所述生产资料包括试验区单井和独立 开发试验区单井生产动态数据;所述取屯、井监测资料包括钻遇厚度和岩屯、未水洗厚度统计 资料。
[0015]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试验区单井和独立开发试验区单井生 产动态数据包括试验区单井和独立开发试验区单井的产油量、产水量、产气量、采油强度、 含水率。
[0016]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表外储层的地质发育特征包括表外储 层与表内储层的沉积体系、表外储层与表内储层的接触方式、表外储层的地质储量和表外 储层的地质储量的可采储量。
[0017]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表外储层的动用状况包括纵向平均射 孔动用比例和动用层数比例。
[0018]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表外储层的水洗特征包括表外储层的钻遇 厚度、未水洗厚度W及为水洗比例。
[0019]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判断所述表外储层是否满足独立开发的条 件时,具体按照W下方式进行:
[0020] 当生产状况不够理想、分层压裂工艺日趋成熟、表外储层组合达到一定厚度压裂 时,说明上述表外储层具备独立开发的条件。
[0021]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当初期产油量小于1.5t,对厚度小于Im,隔 夹层厚度小于Im的表外储层实施分层压裂工艺,进行分层压裂工艺之后,如果表外储层的 组合厚度大于6m,说明该表外储层具备独立开发的条件。
[0022]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技术界限包括技术极限井距和经济极 限厚度、采收率与不同表外储层所占厚度比例的关系。
[0023] 在本发明提供的开发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产能 评价模型为
为分层压裂直井日产油量,单位 为m3; 为表内储层日产油量,单位为m3、揉;为表外储层日产油量,单位为m3;
Pi为水井注入压力, 单位MPa;p历油井井底流压,单位为MPa;CS巧换算系数;μ。为地下原油,单位mPa·S;B。 为原油体积系数;、K为储层渗透率,单位为mD;馬为平均油相对渗透率;h为储层厚度,单 位为m;af、bf为水平裂缝的半长轴、半短轴,单位为m;λ为启动压力梯度,单位为MPa/m 为井筒半径,单位为m;L为注采井距,单位为m;β为井网形状因子;c、d为表内、表外储层 总数;i、j为表内、表外储层编号;A为渗流阻力参数,单位MPa/m3;B为渗流阻力参数,单位 MPa/m3;C为渗流阻力参数,单位MPa/m3;D为渗流阻力参数,单位MPa/m3。
[0024] 本发明的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有益效果是:
[0025] 结合表外储层发育特征和分层压裂工艺,提出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
[0026] 根据油水井射孔层位和表内、表外储层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水定油"和油 定水"两种独立开发模式,运两种开发模式有效提高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采收率;
[0027] 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浅层水平压裂裂缝的分层压裂直井产能公式,计算分 析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技术界限;
[0028] 总之,本发明的上述开发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