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57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压缩机构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密闭型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以下称为“壳”)、配置在壳内的电动机部(以下称为“电机”)和利用电机驱动的压缩部。

在这样的密闭型压缩机中,经由吸入配管供给的制冷剂在压缩部被压缩,经由消声器室排出到壳内,自排出管排出到壳外。该密闭型压缩机例如利用于冰箱、冷冻库、空调和热水器等,所以要求高效率化和低成本化。

另外,在具有单缸的单缸密闭型压缩机的情况下,压缩部由单一的压缩机构构成。压缩机构包括:圆环状的缸体;圆环状的回转式活塞,该圆环状的回转式活塞配置在缸体的内周部并进行偏心旋转;叶片,该叶片配置在形成于缸体的叶片槽内,沿缸体的径向进退自如;施力部件(例如螺旋弹簧),该施力部件沿着向缸体的中心轴去的方向推压叶片。此外,压缩机构还包括:曲轴,该曲轴形成有用于使回转式活塞进行偏心旋转的偏心轴部;一对端板,该一对端板将曲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将缸体的两端面封闭。并且,由缸体的内周面、回转式活塞的外周面和一对端板包围的空间,被朝向偏心旋转的回转式活塞进退自如的叶片一分为二成体积分别增减的一对室(以下称为“压缩室”)。即,成为使在体积逐渐增加的相位被吸引的制冷剂在体积逐渐减小的相位被压缩的机构。

另一方面,在具有2个缸体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中,压缩部具有将基本上与上述单缸密闭型压缩机同样的压缩机构隔着分隔板配置为2层(2级)的结构。以贯穿这些压缩机构的方式设置有使制冷剂从一方压缩机构的消声器室(以下称为“第1消声器室”)流到另一方压缩机构的消声器室(以下称为“第2消声器室”)的制冷剂流路。

在该多缸密闭型压缩机中,从一方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暂时排放到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随后,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内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制冷剂流路在环状的第2消声器室与从另一方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合流,被排出到壳内。

在多缸密闭型压缩机中,在一方压缩机构被压缩而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制冷剂流路被输送到另一压缩机构的第2消声器室内。因此,当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流路时,产生压力损失。该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流路时的压力损失能够通过(1)增大制冷剂流路的流路直径,(2)增加制冷剂流路的流路数量这2种方法来减少。

但是,无论在上述方法(1)或上述方法(2)的任一种方法中,都需要在压缩部的有限的空间内设置制冷剂流路。因此,流路面积的放大是有限的,存在不能有效地设置流路的问题。

例如有人提出了使连通压缩机构彼此的消声器室的制冷剂流路的分隔板通过部即连通孔扩张,利用该扩张后的连通孔使制冷剂气体的压力脉动在制冷剂流路的中途减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有人提出将制冷剂流路分开设置多条,实现制冷剂流路的设置空间的确保和流路面积的放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19370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1、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04465号公报(图2、图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存在以下的(a)以及(b)那样的问题。

(a)压缩机构配置有吸入口、排出端口和使零件紧固的螺栓孔等,所以不能有效地设置制冷剂流路。另外,由于设置吸入口、排出端口和螺栓孔,构成零件的强度也受到限制,所以不能自由地配置制冷剂流路。

(b)与(a)的理由相同,增加流路数量也很困难。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防止制冷剂压损的增加,提高压缩机效率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包括:密闭容器;压缩部,上述压缩部收容在上述密闭容器内,具有第1压缩机构以及第2压缩机构;曲轴,上述曲轴将驱动力传递到上述压缩部;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上述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在上述曲轴的轴芯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压缩部的一端侧,在上述第1压缩机构内压缩了的制冷剂经由第1排出端口排出到该第1消声器室;环状的第2消声器室,上述环状的第2消声器室在上述轴芯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压缩部的另一端侧,在上述第2压缩机构内压缩了的制冷剂经由第2排出端口排出到该第2消声器室;多条制冷剂流路,上述多条制冷剂流路使上述第1消声器室与上述第2消声器室相连通,将上述第2消声器室内的制冷剂引导到上述第1消声器室;排出口,上述排出口将上述第1消声器室内的制冷剂排出到上述密闭容器内的空间,上述第1压缩机构以及上述第2压缩机构分别具有:缸体;回转式活塞,上述回转式活塞沿上述缸体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叶片,上述叶片将上述缸体的内周面与上述回转式活塞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开;叶片槽,上述叶片槽设置于上述缸体,以使上述叶片进退自如的方式收容上述叶片,上述多条制冷剂流路贯穿上述第1压缩机构的缸体和上述第2压缩机构的缸体地设置,在上述第1排出端口的上述第1消声器室侧设置有止回阀,上述止回阀具有针簧片阀构造,并且在一端具有固定端,上述第1排出端口在以上述曲轴为中心的周向上沿一旋转方向与上述固定端错开配置,上述多条制冷剂流路中的在上述旋转方向上配置在距上述第1排出端口最远的位置的制冷剂流路,具有小于其他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的截面积。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防止多缸密闭型压缩机中的制冷剂压损的增加,提高压缩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侧视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5是图4的c-c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应用于空调的情况下的全年运转效率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路的出入口形状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d-d箭头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侧视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的a-a箭头方向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箭头方向剖视图。另外,以上各图是示意性地描绘,所以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包括作为密闭容器的壳101、设置在壳101的内部的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部(以下称为“电机”)102和设置在该壳101的内部的压缩部103。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各部分的结构。

壳101具有上部壳101a和中央部壳101b。另外,也可以具有与上部壳101a大致相同形状的下部壳。在上部壳101a设置有用于自外部向电机102供给电力的玻璃端子104,和用于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出到壳101即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外部的排出管105。

在中央部壳101b固定有电机102、构成压缩部103的第1压缩机构10a以及第2压缩机构10b、一端分别与第1压缩机构10a的第1吸入口16a(参照图4)以及第2压缩机构10b的第2吸入口16b(参照图3)相连接而引导制冷剂的第1吸入管106a以及第2吸入管106b。第1吸入管106a以及第2吸入管106b各自的另一端与吸入消声器107相连接。在吸入消声器107内,进行制冷剂的气液分离以及制冷剂中的垃圾的去除。

电机

电机102包括定子102a和转子102b。转子102b安装在曲轴50(关于该曲轴50另做详细说明)上。利用曲轴50将电机102产生的转矩传递到第1压缩机构10a以及第2压缩机构10b。

压缩部

压缩部103具有以下结构,即,将第1压缩机构10a以及第2压缩机构10b以隔着分隔板30的方式层叠,在将上述第1压缩机构10a以及第2压缩机构10b堆积而成的构件的两端配置有支承曲轴50的第1端板20a和第2端板20b。并且,上述第1压缩机构10a、第2压缩机构10b、分隔板30、第1端板20a以及第2端板20b如图2所示,由长度不同的两种螺栓71a、71b紧固为一体。

第1压缩机构10a具备圆环状的第1缸体11a,和配置在第1缸体11a的内周部并且沿第1缸体11a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的圆环状的第1回转式活塞(以下称为“第1活塞”)12a。另外,第1压缩机构10a还具备形成于第1缸体11a的第1叶片槽13a,在第1叶片槽13a内沿第1缸体11a的径向进退自如地配置的第1叶片14a,和将第1叶片14a向第1活塞12a的外周推压的第1弹簧15a。第1活塞12a的外周面以线状的抵接位置与第1缸体11a的内周面抵接。随着第1活塞12a的偏心旋转,线状的抵接位置沿圆周方向移动。第1缸体11a的开口端被第1端板20a封闭。

同样,第2压缩机构10b具备圆环状的第2缸体11b,和配置在第2缸体11b的内周部并且沿第2缸体11b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的圆环状的第2回转式活塞(以下称为“第2活塞”)12b。另外,第2压缩机构10b还具备形成于第2缸体11b的第2叶片槽13b,在第2叶片槽13b内沿第2缸体11b的径向进退自如地配置的第2叶片14b,和将第2叶片14b向第2活塞12b的外周推压的第2弹簧15b。第2活塞12b的外周面以线状的抵接位置与第2缸体11b的内周面抵接。随着第2活塞12b的偏心旋转,线状的抵接位置沿圆周方向移动。第2缸体11b的开口端被第2端板20b封闭。

另外,将第1缸体11a的内径与第2缸体11b的内径设计为相等。

曲轴

曲轴50具有将第1轴承插入部52a、分隔板插入部53以及第2轴承插入部52b同轴配置的结构。在第1轴承插入部52a与分隔板插入部53之间形成有朝向一方偏心的第1偏心轴部51a。在第2轴承插入部52b与分隔板插入部53之间形成有朝向另一方偏心的第2偏心轴部51b。第1偏心轴部51a和第2偏心轴部51b沿彼此的相位相差180°的方向偏心。第1偏心轴部51a和第2偏心轴部51b的各中心轴与曲轴50的轴芯平行。

另外,第1轴承插入部52a被设置在第1端板20a的内周面的第1轴承25a支承为旋转自如。第2轴承插入部52b被设置在第2端板20b的内周面的第2轴承25b支承为旋转自如。分隔板插入部53贯穿了形成于分隔板30的中央的中央通孔30a。

第1消声器室以及第2消声器室

如图4所示,在第1压缩机构10a的第1端板20a设置有与第1压缩室40a相连通的第1排出端口17a,和自制冷剂流动的下游侧以设定压力将第1排出端口17a封闭的由板簧构成的第1止回阀18a。另外,第1盖19a以覆盖第1排出端口17a的方式与第1端板20a嵌合。并且,利用第1盖19a和第1端板20a形成第1消声器室60a。第1消声器室60a以曲轴50为中心形成为环状,第1消声器室60a在曲轴50的轴芯方向上配置在压缩部103的上端侧。

因而,在第1压缩机构10a中压缩而达到了设定压力的制冷剂经过第1排出端口17a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

在第1盖19a设有2个排出口21a、21b。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经过排出口21a、21b排放到壳101内的空间。这里,在将曲轴50(例如曲轴50的轴芯)作为中心的周向上,将叶片槽13a的位置设为0°,将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后述的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设为正方向。此时,排出口21a设置在达到角度θ1(0°≤θ1<360°)的位置,排出口21b设置在达到角度θ2(θ1<θ2<360°)的位置。另外,排出口21a、21b的周向的位置根据排出口21a、21b各自的中心位置来确定。在本例中,排出口21a、21b设置在隔着曲轴50彼此相对的位置。例如,角度θ1约为90°,角度θ2约为270°。

如图3所示,在第2压缩机构10b的第2端板20b设置有与第2压缩室40b相连通的第2排出端口17b,和自制冷剂流动的下游侧以设定压力将第2排出端口17b封闭的由板簧构成的第2止回阀18b。另外,第2盖19b以覆盖第2排出端口17b的方式与第2端板20b嵌合。并且,利用第2盖19b和第2端板20b形成第2消声器室60b。第2消声器室60b以曲轴50为中心形成为环状,第2消声器室60b在曲轴50的轴芯方向上配置在压缩部103的下端侧。

图5是图4的c-c箭头方向剖视图,表示第1止回阀18a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1止回阀18a具有依据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开闭第1排出端口17a的第1消声器室60a侧的开口端17a2的针簧片阀构造。第1止回阀18a包括板簧状的阀芯81,和限制阀芯81的挠曲的阀柱护套82。阀芯81的位于一端部的固定端81a与阀柱护套82的一端部一起由铆钉83固定于第1端板20a。当第1压缩室40a内的制冷剂压力与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差较小时,阀芯81的另一端部侧与第1排出端口17a的开口端17a2抵接。由此,第1止回阀18a成为关闭状态。而当第1压缩室40a内的制冷剂压力与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差增大时,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阀芯81的另一端部侧(自由端侧)因阀芯81的挠曲而离开第1排出端口17a的开口端17a2。由此,第1止回阀18a成为打开状态,第1压缩室40a内的制冷剂经由第1排出端口17a排出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此时的阀芯81以距离固定端81a越远,与开口端17a2分开越大的方式相对于第1排出端口17a倾斜。因而,从第1排出端口17a流入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如图5中的粗箭头所示,由阀芯81沿离开固定端81a的方向引导。

如图4所示,第1止回阀18a的固定端81a和第1排出端口17a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60a内,配置在沿周向错开的位置。由此,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产生整体沿一方旋转方向去的周向的流动。在图4中,第1排出端口17a设置在沿逆时针方向与固定端81a错开的位置。因此,在图4中,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第2止回阀18b与第1止回阀18a同样,包括阀芯81、阀柱护套82以及铆钉83,并与第1止回阀18a上下对称地配置。因而,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第2消声器室60b内的制冷剂产生整体沿一方旋转方向去的周向的流动。在图3中,第2排出端口17b设置在沿顺时针方向与第2止回阀18b的固定端81a错开的位置。因此,在图3中,第2消声器室60b内的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制冷剂流路

第1消声器室60a与第2消声器室60b之间至少借助1条(在本例中为3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连通。在图1中,作为制冷剂流路33,只表示1条制冷剂流路。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例如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排放到第2消声器室60b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33a、33b、33c被引导到第1消声器室60a。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与第1压缩室40a以及第2压缩室40b邻接配置。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沿与曲轴50平行的方向延伸。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以贯穿第1端板20a、第1压缩机构10a的第1缸体11a、分隔板30、第2压缩机构10b的第2缸体11b以及第2端板20b的方式形成。

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环绕第1压缩室40a以及第2压缩室40b,并沿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排列。当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将叶片槽13a、13b的位置设为0°时,从压缩部103的轴线方向(下表面侧)观察,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只形成在90°~270°的范围内。另外,当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将叶片槽13a、13b的位置设为0°,且将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设为正方向时,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只形成在θ1~θ2的角度范围内。另外,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周向的位置由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各自的中心位置来确定。

如上所述,基于止回阀18a、18b的构造的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在图3所示的第2消声器室60b内为顺时针方向,在图4所示的第1消声器室60a内为逆时针方向。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中的制冷剂流路33c在基于止回阀18a、18b的构造的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上,配置在距排出端口17a、17b最远的位置。换言之,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中的制冷剂流路33c在与上述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配置在距排出端口17a、17b最近的位置。制冷剂流路33c具有小于其他制冷剂流路33a、33b的截面积。在本例中,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均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所以制冷剂流路33c形成为比制冷剂流路33a、33b小径。在本例中,制冷剂流路33a、33b具有相同的截面积,但在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上距排出端口17a、17b最近的制冷剂流路33a,也可以具有大于制冷剂流路33b的截面积。即,可以是,在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上,距排出端口17a、17b越近的制冷剂流路,就具有越大的截面积。另外,制冷剂流路的截面积是使制冷剂流路沿曲轴50的轴向贯穿,与该轴向垂直的面上的制冷剂流路的面积。

在图4中,基于止回阀18a、18b的构造的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以从制冷剂流路33a以及排出端口17a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主要从排出口21a排出到壳101内的空间。从制冷剂流路33b、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主要从排出口21b排出到壳101内的空间。但从制冷剂流路33b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沿与整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自排出口21a排出。

排量

在将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截面积总和设为s[mm2],将第2压缩机构10b的每转1次(日文:1回転当たり)的排量设为vst[cc]的情况下,总截面积s以及排量vst例如设定为满足11[mm2/cc]≤s/vst≤20[mm2/cc]的关系。其理由见后述。

制冷剂的压缩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1偏心轴部51a贯穿第1活塞12a的内周部,第2偏心轴部51b贯穿第2活塞12b的内周部。因此,随着曲轴50的旋转,第1活塞12a以及第2活塞12b以一方与另一方相差180°相位的状态进行偏心旋转。

利用随着曲轴50的旋转而进行偏心旋转的第1活塞12a和进退自如的第1叶片14a一分为二的第1压缩室40a的一方室的体积逐渐增大。另外,被一分为二的第1压缩室40a的另一方室的体积相应地逐渐减小。并且,在相当于第1压缩室40a的一方室的位置形成有第1吸入口16a,在相当于第1压缩室40a的另一方室的位置形成有第1排出端口17a(参照图4)。即,第1吸入口16a和第1排出端口17a从曲轴50的轴线方向观察,在曲轴50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为隔着第1叶片14a。也就是说,在自第1吸入口16a吸入了制冷剂后,将该制冷剂压缩而从第1排出端口17a排出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

另外,利用随着曲轴50的旋转而进行偏心旋转的第2活塞12b和进退自如的第2叶片14b一分为二的第2压缩室40b的一方室的体积逐渐增大。另外,被一分为二的第2压缩室40b的另一方室的体积相应地逐渐减小。并且,在相当于第2压缩室40b的一方室的位置形成有第2吸入口16b,在相当于第2压缩室40b的另一方室的位置形成有第2排出端口17b(参照图3)。即,第2吸入口16b和第2排出端口17b从曲轴50的轴线方向观察在曲轴50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为隔着第2叶片14b。也就是说,在自第2吸入口16b吸入了制冷剂后,将该制冷剂压缩而自第2排出端口17b排出到第2消声器室60b内。并且,排出到第2消声器室60b内的制冷剂经由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出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

经由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出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以及自排出端口17a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从第1盖19a的排出口21a、21b排出到壳101内。详细而言,自制冷剂流路33b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和自制冷剂流路33a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未到达排出端口17a而是自排出口21a排放出。自制冷剂流路33b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和自制冷剂流路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未到达排出端口17a而是自排出口21b排放出。另外,自排出端口17a排放出的制冷剂未经由制冷剂流路33a、33b、33c而是自排出口21a排放出。

即,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出端口17a以及排出口21a、21b配置为不使自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放出的制冷剂到达排出端口17a,并且不使自排出端口17a排放出的制冷剂到达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由此,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不会被吸入到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或排出端口17a内而发生逆流。

图6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应用到空调中的情况下的全年运转效率(apf)的曲线图。在图6中,表示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总截面积s和第2压缩机构10b的排量vst之比s/vst与全年运转效率的关系。横轴表示s/vst[mm2/cc],纵轴表示全年运转效率。

另外,图1所示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是内部高压型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另外,在图6中,以s/vst为8.9mm2/cc的以往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全年运转效率为基准(100%),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全年运转效率。

如图6所示,当s/vst为11.2mm2/cc时,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全年运转效率为最大的超过100.5%,当s/vst大于8.9mm2/cc且小于24mm2/cc时,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全年运转效率超过100%。即,将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总截面积s和第2压缩机构10b的排量vst设定为满足8.9[mm2/cc]<s/vst<24[mm2/cc]的关系,从而能比以往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提高全年运转效率。另外,在产品中预估制造偏差等,以满足11[mm2/cc]≤s/vst≤20[mm2/cc]的关系的方式设定总截面积s以及排量vst。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通过使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总截面积s与第2压缩机构10b的排量vst之比(s/vst)达到最佳,能够抑制将制冷剂导入到进行合流的消声器室(这里是第1消声器室60a)时的压力损失,提高全年运转效率。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1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对于随着在第2压缩机构10b被压缩而自第2消声器室60b经由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的制冷剂的压力变动而发生的脉动,能够利用第2消声器室60b以及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有效地减少上述脉动。并且,能将制冷剂的流动在抑制了压力损失的增加的状态下引导到第1压缩机构10a的第1消声器室60a。因此,能够提高压缩机效率(cop)。

另外,通过如上述那样使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总截面积s相对于第2压缩机构10b的排量vst达到最佳,能够降低压力损失。此外,如图4所示,当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将叶片槽13a的位置设为0°,将逆时针方向设为正方向时,第1盖19a的排出口21a配置在90°近旁的位置,排出口21b配置在270°近旁的位置。通过这样配置,能使自第1排出端口17a排出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与自第2消声器室60b经由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流入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有效地分离。因而,能将自第1消声器室60a向第2消声器室60b的逆流以及自第1消声器室60a向第1压缩机构10a的第1压缩室40a的逆流抑制为最小程度。由此,能够充分地发挥使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总截面积s与第2压缩机构10b的排量vst之比(s/vst)达到最佳后得到的效果。

另外,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如上所述,相对于叶片槽13a、13b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只形成在90°~270°的范围内。另外,在基于止回阀18a、18b的构造的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上,自排出端口17a、17b观察配置在最远的位置的制冷剂流路33c具有小于其他制冷剂流路33a、33b的截面积。自制冷剂流路33c观察,制冷剂的整体的流动方向上的与排出端口17a的距离比制冷剂流路33a、33b近,所以自制冷剂流路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在未自排出口21b排出的情况下,可能被吸入到排出端口17a。当自制冷剂流路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被吸入到排出端口17a内时,压力损失增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制冷剂流路33c具有小于其他制冷剂流路33a、33b的截面积,所以能够减少自制冷剂流路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的流量。因而,能够抑制自制冷剂流路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被吸入到排出端口17a。另一方面,制冷剂流路33a、33b具有大于制冷剂流路33c的截面积,所以也能够减少从第2消声器室60b到第1消声器室60a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将制冷剂的流动在抑制了压力损失的增加的状态下引导到第1压缩机构10a的第1消声器室60a,能提高压缩机效率。

另外,当假定在相对于叶片槽13a、13b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在0°~90°和270°~360°的范围内形成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情况下,在该范围内配置有排出端口17a、17b、吸入口16a、16b和叶片槽13a、13b等,所以不能自如地配置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此外,当在排出端口17a、17b、吸入口16a、16b和叶片槽13a、13b等中空的构造的基础上,集中地设置中空的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时,缸体11a、11b的强度下降,容易发生形状的变形。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相对于叶片槽13a、13b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在90°~270°的范围内形成有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所以能够抑制缸体11a、11b的强度的下降。即使将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相对于叶片槽13a、13b配置在90°~270°的范围内,也能通过相对于叶片槽13a、13b在90°以及270°的近旁分别设置排出口21a、21b,而将自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放出的制冷剂自排出口21a、21b排出到壳101内。由此,能够抑制被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的制冷剂被再次吸入到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或者被吸入到排出端口17a。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路的出入口形状的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图8是图7的d-d箭头方向剖视图,表示第2端板20b的结构。另外,在图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部分,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时,参照上述图1以及图2。

在本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各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设置有开口部(可以是锥形或倒角)33d、33e、33f,上述开口部33d、33e、33f具有大于上述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截面积的截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在各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设置有开口部33d、33e、33f,上述开口部33d、33e、33f具有大于上述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截面积的截面积,所以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内的制冷剂的流动顺利,能够获得进一步的降低压力损失的效果。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包括:壳101;压缩部103,上述压缩部103收容在壳101内,具有第1压缩机构10a以及第2压缩机构10b;曲轴50,上述曲轴50将驱动力传递到压缩部103;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60a,上述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60a在曲轴50的轴芯方向上配置在压缩部103的一端侧,利用第1压缩机构10a压缩了的制冷剂经由第1排出端口17a排出到该第1消声器室60a;环状的第2消声器室60b,上述环状的第2消声器室60b在上述轴芯方向上配置在压缩部103的另一端侧,利用第2压缩机构10b压缩了的制冷剂经由第2排出端口17b排出到第2消声器室60b;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上述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使第1消声器室60a与第2消声器室60b相连通,将第2消声器室60b内的制冷剂引导到第1消声器室60a;排出口21a、21b,上述排出口21a、21b将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排出到壳101内的空间,第1压缩机构10a包括:第1缸体11a;第1回转式活塞12a,上述第1回转式活塞12a沿第1缸体11a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第1叶片14a,上述第1叶片14a将第1缸体11a的内周面与第1回转式活塞12a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开;第1叶片槽13a,上述第1叶片槽13a设置于第1缸体11a,将第1叶片14a收容为进退自如,第2压缩机构10b包括:第2缸体11b;第2回转式活塞12b,上述第2回转式活塞12b沿第2缸体11b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第2叶片14b,上述第2叶片14b将第2缸体11b的内周面与第2回转式活塞12b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开;第2叶片槽13b,上述第2叶片槽13b设置于第2缸体11b,将第2叶片14b收容为进退自如,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贯穿第1缸体11a和第2缸体11b地设置,在第1排出端口17a的第1消声器室60a侧设置有止回阀18a,上述止回阀18a具有针簧片阀构造,并在一端具有固定端81a,第1排出端口17a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沿一方旋转方向(在图4中是逆时针方向)与固定端81a错开配置,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中的在上述旋转方向上配置在距第1排出端口17a最远的位置的制冷剂流路33c,具有小于其他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的截面积。

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自制冷剂流路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被吸入到排出端口17a,所以能够防止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内的制冷剂压损的增加,提高压缩机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当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将第1叶片槽13a的位置设为0°,将上述旋转方向设为正方向时,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可以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90°~270°的角度范围(例如只在该角度范围)内。

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第1缸体11a以及第2缸体11b的强度的下降地设置制冷剂流路33a、33b、33c。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排出口包括第1排出口21a和第2排出口21b,当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将第1叶片槽13a的位置设为0°,将上述旋转方向设为正方向,将角度θ1以及角度θ2设为0°≤θ1<θ2<360°时,第1排出口21a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达到角度θ1的位置,第2排出口21b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达到角度θ2的位置,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也可以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达到θ1~θ2的角度范围(例如只在该角度范围)内。

采用该结构,能使自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不经由第1排出端口17a而是自排出口21a、21b排出。因此,能够抑制自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被吸入到第1排出端口17a。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可以在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各自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设置有开口部33d、33e、33f,上述开口部33d、33e、33f具有大于多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各自的截面积的截面积。

采用该结构,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处的制冷剂的流动顺利,能够获得进一步的降低压力损失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包括:壳101;压缩部103,上述压缩部103收容在壳101内,具有第1压缩机构10a以及第2压缩机构10b;曲轴50,上述曲轴50将驱动力传递到压缩部103;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60a,上述环状的第1消声器室60a在曲轴50的轴芯方向上配置在压缩部103的一端侧,利用第1压缩机构10a压缩了的制冷剂经由第1排出端口17a排出到第1消声器室60a;环状的第2消声器室60b,上述环状的第2消声器室60b在上述轴芯方向上配置在压缩部103的另一端侧,利用第2压缩机构10b压缩了的制冷剂经由第2排出端口17b排出到第2消声器室60b;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上述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使第1消声器室60a与第2消声器室60b相连通,将第2消声器室60b内的制冷剂引导到第1消声器室60a;排出口21a、21b,上述排出口21a、21b将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排出到壳101内的空间,第1压缩机构10a包括:第1缸体11a;第1回转式活塞12a,上述第1回转式活塞12a沿第1缸体11a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第1叶片14a,上述第1叶片14a将第1缸体11a的内周面与第1回转式活塞12a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开;第1叶片槽13a,上述第1叶片槽13a设置于第1缸体11a,将第1叶片14a收容为进退自如,第2压缩机构10b包括:第2缸体11b;第2回转式活塞12b,上述第2回转式活塞12b沿第2缸体11b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第2叶片14b,上述第2叶片14b将第2缸体11b的内周面与第2回转式活塞12b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开;第2叶片槽13b,上述第2叶片槽13b设置于第2缸体11b,将第2叶片14b收容为进退自如,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贯穿第1缸体11a和第2缸体11b地设置,至少1条的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总截面积s[mm2]与第2压缩机构10b的每转1次的排量vst[cc]满足8.9[mm2/cc]<s/vst<24[mm2/cc]的关系。

采用该结构,依据第2压缩机构10b的排量vst使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总截面积s最佳化,所以能够防止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内的制冷剂压损的增加,提高压缩机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可以在第1排出端口17a的第1消声器室60a侧设置有第1止回阀18a,上述第1止回阀18a具有针簧片阀构造,并在一端具有固定端81a,第1排出端口17a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沿一方旋转方向(在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与固定端81a错开配置,当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将第1叶片槽13a的位置设为0°,将上述旋转方向设为正方向时,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90°~270°的角度范围(例如只在该角度范围)。

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第1缸体11a以及第2缸体11b的强度的下降地设置制冷剂流路33a、33b、33c。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可以在第1排出端口17a的第1消声器室60a侧设置有第1止回阀18a,上述第1止回阀18a具有针簧片阀构造,并在一端具有固定端81a,第1排出端口17a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沿一方旋转方向(在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与固定端81a错开配置,排出口包括第1排出口21a及第2排出口21b,当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将第1叶片槽13a的位置设为0°,将上述旋转方向设为正方向,将角度θ1以及角度θ2设为0°≤θ1<θ2<360°时,第1排出口21a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达到角度θ1的位置,第2排出口21b在以曲轴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达到角度θ2的位置,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在以曲轴50为中心的周向上设置在θ1~θ2的角度范围(例如只在该角度范围)。

采用该结构,能使自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不经由第1排出端口17a而是自排出口21a、21b排出。因此,能够抑制自制冷剂流路33a、33b、33c排放到第1消声器室60a内的制冷剂被吸入到第1排出端口17a。

在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可以在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设置有开口部33d、33e、33f,上述开口部33d、33e、33f具有大于至少1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截面积的截面积。

采用该结构,制冷剂流路33a、33b、33c内的制冷剂的流动顺利,能够获得进一步的降低压力损失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置有3条制冷剂流路33a、33b、33c的结构,但制冷剂流路的个数也可以为1个、2个或4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制冷剂流路33a、33b、33c,但制冷剂流路也可以具有长方形等其他截面形状。另外,制冷剂流路也可以是沿缸体的周向呈圆弧状延伸的长孔。

附图标记说明

10a、第1压缩机构;10b、第2压缩机构;11a、第1缸体;11b、第2缸体;12a、第1活塞(第1回转式活塞);12b、第2活塞(第2回转式活塞);13a、第1叶片槽;13b、第2叶片槽;14a、第1叶片;14b、第2叶片;15a、第1弹簧;15b、第2弹簧;16a、第1吸入口;16b、第2吸入口;17a、第1排出端口;17a2、开口端;17b、第2排出端口;18a、第1止回阀;18b、第2止回阀;19a、第1盖;19b、第2盖;20a、第1端板;20b、第2端板;21a、21b、排出口;25a、第1轴承;25b、第2轴承;30、分隔板;30a、中央通孔;33、33a、33b、33c、制冷剂流路;33d、33e、33f、开口部;40a、第1压缩室;40b、第2压缩室;50、曲轴;51a、第1偏心轴部;51b、第2偏心轴部;52a、第1轴承插入部;52b、第2轴承插入部;53、分隔板插入部;60a、第1消声器室;60b、第2消声器室;71a、71b、螺栓;81、阀芯;81a、固定端;82、阀柱护套;83、铆钉;100、多缸密闭型压缩机;101、壳(密闭容器);101a、上部壳;101b、中央部壳;102、电机(电动机部);102a、定子;102b、转子;103、压缩部;104、玻璃端子;105、排出管;106a、第1吸入管;106b、第2吸入管;107、吸入消声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