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尤其涉及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胶辊机运行时,液压油泵作为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持续以规定的频率运转,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胶辊机的工作执行系统。液压油泵在运行时以动能形式积累下能量并产生大量的热量,系统中的液压油吸热,油温上升,当油温长期处于高于液压油的正常使用油温的状态下,液压油碳化现象加剧,电磁阀的密封胶圈加速老化,液压油泵耗能过高;当胶辊机液压系统中压力高于或低于三根辊筒所需要的压力,需要利用调压阀调控压力,工作气压过高或过低,调压阀两侧压差大,导致调压阀容易发生故障。
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型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其能降低液压油泵耗能,稳定胶辊机系统压力和减少胶辊机运行故障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情况,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不仅大幅减少了胶辊机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而且能降低液压油泵能耗和减低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出油端通过第一油路依次连接有液压油泵、单向阀、溢流阀和胶辊油路系统,所述溢流阀通过第二油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胶辊油路系统中设有三位四通阀,所述三位四通阀的进油端通过第三油路依次连接有液控单向阀、储能器和胶辊油缸,所述储能器和胶辊油缸间设有油压表;所述胶辊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第四油管依次连接所述三位四通阀、第五油管和所述油箱。
所述胶辊油路系统包括上胶辊油路系统和下胶辊油路系统。
所述胶辊油缸包括至少两组并联的油缸。
所述溢流阀与胶辊油路系统间的第一油路上设有油压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在胶辊机上辊和下辊设置储能器,使得运行能耗降低,延长油压阀和液压油泵的使用期限;同时降低胶辊机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油箱1;液压油泵2;单向阀3;溢流阀4;油压表5;三位四通阀6;储能器7;油压表8;胶辊油缸9;液控单向阀10;第一油路11;第二油路12;第三油路13;第四油路14;第五油路15;上辊油路系统A;下辊油路系统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的出油端通过第一油路11依次连接有液压油泵2、单向阀3、溢流阀4和胶辊油路系统,所述溢流阀4通过第二油路12连接所述油箱1,溢流阀4与胶辊油路系统间的第一油路11上设有油压表5;所述胶辊油路系统由上辊油路系统A和下辊油路系统B并联组成,所述上辊油路系统A和下辊油路系统B的油路相同;所述胶辊油路系统中设有三位四通阀6,所述三位四通阀6的进油端通过第三油路13依次连接有液控单向阀10、储能器7和胶辊油缸9,所述储能器7与胶辊油缸9间设有油压表8;所述胶辊油缸9有杆腔通过第四油管14依次连接所述三位四通阀6、第五油管15和所述油箱1的进油端;所述胶辊油缸包含至少两组并联的油缸。
工作过程:当胶辊机运行时,三位四通阀6处于第一阀位,油箱1为液压油泵2提供液压油,液压油经单向阀3流至溢流阀4,溢流阀4在压力控制系统中起定压溢流作用,液压油在溢流阀4进行分流,根据压力情况分别流向胶辊油路系统和油箱,油压表5是显示管道中液压油的压力,便于操作人员控制,液压油从三位四通阀6经液控单向阀10流向胶辊油缸9无杆腔,胶辊油缸无杆腔压力增大,活塞杆伸出,系统中的压力下降,储能器7为胶辊油缸供油,胶辊机的上辊和下辊靠拢压紧,辊筒压力平衡,停止液压油泵工作;当储能器7达到预设的最低油压值时,胶辊机加工完成后,储能器7开始储能,储能时三位四通阀6处于第二阀位,胶辊油路系统通过三位四通阀6独立运行,胶辊油缸9有杠腔中活塞缸上推,胶辊机的上辊和下辊分离,胶辊油缸9无杠腔系统压力增大,液压油的流量需求减少,液压油自胶辊油缸9无杆腔溢出进入储能器7,当储能器7达到预设的最高油压值时,胶辊机上辊和下辊靠拢加工,仅需由储能器7为胶辊油缸9提供油压,当以此循环运转;当三位四通阀6处于第三阀位时,系统降压,胶辊油缸9及储能器7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五油路15流回油箱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胶辊机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在胶辊机上辊和下辊设置储能器和液控单向阀,使得系统的压力保持平衡,液压油泵运行能耗降低,延长油压阀和液压油泵的使用期限,同时降低了胶辊机的故障率。
该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