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动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滤网的气动水泵。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挖掘基坑,挖掘基坑的同时需要做好降水、排水的工作。管井降水是一种常用的基坑降水方式,在基坑周围设置多个井点,井口直径为600mm左右,传统管井降水的方法是利用潜水泵进行排水。也可以通过气动水泵进行排水,气动水泵包括容器和高压气源,容器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单向阀,通过高压气源向容器内输送气体,不断增加的气体对水做功,从而使水从出水口排出;在使用气动水泵的过程中,由于水从进水口流入的过程中经常会夹带石块或泥沙,导致出水口的单向阀很容易堵塞,导致气动水泵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滤网的气动水泵,目的是:解决出水口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滤网的气动水泵,包括水泵和滤网,所述水泵为单容腔气动水泵,包括容器和排气阀,所述容器为封闭体,包括容器壁和容腔,所述容器壁上设 置有与容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气孔;所述进水口上安装一个仅可以向容腔内进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出水口上安装一个仅可以从容腔中排水的第二单向阀,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一个通向容腔底部的出水管,所述排气阀的安装在气孔上;排气阀与空压机连接;所述滤网固定在进水口外侧的容器壁上,且完全覆盖进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水泵为双容腔气动水泵,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双向气动延时换向阀,所述双向气动延时换向阀与空压机连接,双向气动延时换向阀用于控制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进气和排气;所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容器壁上均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内接近容腔底部的位置设置出水口,所述两个出水口均与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口处设第一单向阀,所述出水口处设置第二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基座、连杆和主体,所述基座固定在容器壁的内侧上,连杆一端与基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包括密封圈、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所述密封圈前端设置第一固定片,密封圈后端设置第二固定片,利用螺栓贯穿将第一、第二固定片和密封圈将它们锁紧固定,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密封圈前端向内形成凸起,凸起的截面形状与进水口相同,使凸起刚好可以封住进水口;所述第二固定片大小可以完全覆盖密封圈后端。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容器的下端的侧壁上;所述排气阀设置在容器的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周围的容器壁向容腔内凹陷,使进水口周 围的容器壁形成平面,且进水口下端的容器壁向容腔内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与容器壁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壁上固定有一个螺栓,滤网通过网孔套在螺栓上,并使用螺母将滤网固定在容器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壁上固定设置一滤网插盒,所述滤网插盒为上边开口的U形槽,使滤网可以刚好插在U形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的整个内表面贴合在容器壁上,滤网的网孔的直径为3-5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壁的顶面上设置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气动水泵上安装滤网,大幅度减小第二单向阀堵塞的概率,滤网与容器壁之间设置成可拆的连接方式,可以方便更换容器内的零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带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11-容器壁,12-容腔,13-进水口,14-出水口,15-气孔,2-排气阀,3-第二单向阀,4-第一单向阀,41-基座,42-连杆,43-主体,431-密封圈,432-第一固定片,433-第二固定片,434-螺栓,5-滤网,51-滤网插盒,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带滤网的气动水泵,包括水泵和滤网5,所述水泵为单容腔气动水泵,包括容器1和排气阀2,容器1可以通过冲压制成,所述容器1为封闭体,包括容器壁11和容腔12,所述容器壁11上设置有与容腔12连通的进水口13、出水口14和气孔15;所述进水口13上安装一个仅可以向容腔内进水的第一单向阀4,所述出水口14上安装一个仅可以从容腔中排水的第二单向阀3,所述出水口14上设置有一个通向容腔12底部的出水管141,所述排气阀2安装在气孔15上;排气阀2与空压机(图中未示)连接;所述滤网5固定在进水口13外侧的容器壁11上,且完全覆盖进水口13。一种较好的滤网5结构是:滤网5的整个面与容器壁11贴合,滤网5的网孔直径为3-5毫米。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另一种带滤网的气动水泵,包括水泵和滤网5,所述水泵为双容腔气动水泵,包括第一容器61、第二容器62以及双向气动延时换向阀63,所述双向气动延时换向阀63与空压机(图中未示)连接,双向气动延时换向阀63用于控制第一容器61和第二容器62的进气和排气;所述第一容器61和第二容器62的容器壁11上均设有进水口13,所述第一容器61和第二容器62内接近容腔12底部的位置设置出水口14,所述两个出水口14均与一出水管141相连通,所述进水口13处设第一单向阀4,所述出水口处设置第二单向阀3。 所述第一容器61和第二容器62的进水口13处均设置滤网5,所述滤网5固定在容器壁11上,且完全覆盖进水口13。一种较好的滤网5结构是:滤网5的内表面与容器壁11的外表面贴合,滤网5的网孔直径为3-5毫米。
实施例3
为了更加适应基坑降水的需求,使第一单向阀4发挥更好的效果,保持较高的进水速率,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单向阀4包括基座41、连杆42和主体43,所述基座41固定在容器壁11的内侧上,连杆42一端与基座4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主体43固定连接;所述主体43包括密封圈431、第一固定片432、第二固定片433,所述密封圈431前端设置第一固定片432,密封圈431后端设置第二固定片433,利用螺栓434贯穿将第一固定片432、第二固定片433和密封圈431将它们锁紧固定;由于水下的压强较大,需要第一固定片432、第二固定片433支撑密封圈431,防止密封圈431变形;这种单向阀的结构简单,基本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为了使液体进入容腔12内后,密封效果更好,所述密封圈431为橡胶材质,密封圈431前端向内形成凸起,凸起的截面形状与进水口13相同,使凸起刚好可以封住进水口13;所述第二固定片433大小可以完全覆盖密封圈431后端。
实施例4
为了方便进水和排气,减小进水口13堵塞的概率,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进水口13设置在容器1的下端的侧壁上;所述排气 阀2设置在容器的顶面。
实施例5
为了进一步防止流入容腔12内的水从进水口13回流,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结合图4所示的,所述进水口13周围的容器壁11向容腔12内凹陷,进水口13周围的容器壁11形成平面,且进水口13下端的容器壁11向容腔12内倾斜。
实施例6
为了方便更换容器内的零件,在实施例3或5的基础上,所述滤网5与容器壁11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可拆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所述容器壁11上固定有一个螺栓,利用网孔将滤网5套在螺栓上,并使用螺母将滤网固定在容器壁上。
另一种较好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是:所述容器壁11上固定设置一滤网插盒51,所述滤网插盒51为上边开口的U形槽,使滤网5可以刚好插在U形槽中。
实施例7
为了方便运输和放置水泵,在实施例3或5或6的基础上,在容器壁11的顶面上设置把手6。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将水泵放入井底时,由于水压使水从进水口13流入到容腔12内,当水充满容腔12时,控制空压机向容器1内输入气体,随着容腔12内气体逐渐增多,气压越来越大,使容腔12内的水沿着出水管141流向出水口14,并通过出水口14外接的水管排出到基井外。当水全部流出时,控制排气阀打开使容腔12内气 体逐渐排出,随着气压不断降低,水从进水口13流入到容腔12内,如此反复实现基坑排水的效果。双容腔的气动水泵原理基本相同,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依次充水、排水,在气动水泵的进水口13处加上滤网5后,水中的泥沙石块会隔离在滤网外不能流入到容腔12内,从而减小第二单向阀3的堵塞机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