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704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是用来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机械。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压缩机是属于将原动机的动力能转变为气体压力能的机器。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甚至事故。例如排气温度不正常,压缩机排气温度与制冷剂的绝热指数、压缩比和吸气温度有关。吸气温度越高,压缩比越大,排气温度就越高,反之亦然。冷凝温度好和排气温度过高对压缩机的运行都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压缩机停止工作,长期会影响压缩机的寿命,因此,应该尽量避免。

为了避免压缩机的发动机温度过高,目前压缩机设备会有专门的冷却润滑剂在内部循环,并有一个小型的冷凝机组降温。但是一旦环境温度较高,压缩机内设的冷凝机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冷却润滑剂温度过高,由此导致机组散热条件差,发动机会频繁自保跳闸,不能正常使用,若强行开启,则会导致机组损坏。因此,针对压缩机上述问题,急需外加一种冷却设备,避免压缩机的发动机温度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空气压缩机的发动机一旦发生温度过热的情况便会自动跳闸从而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用于对所述空气压缩机中的发动机进行冷却,所述空气压缩机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发动机的壳体,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处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处的温度数据的温度传感器;

用于传输冷却液的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包括蛇形冷却管路和用于控制所述蛇形冷却管路启闭的阀控元件;

用于布置所述蛇形冷却管路的散热水箱,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冷却管路布置在所述散热水箱内;

设置在所述壳体处的电机;

布置成靠近所述发动机处并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排风扇;

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阀控元件和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水箱内还设置有压缩空气管。

进一步地,布置在所述发动机处并与所述冷却回路相连的热交换元件,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热量传递给冷却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元件为扁平状容器,所述扁平状容器的容器壁上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热交换元件内的流动的导流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水箱内还设置有用于感测所述散热水箱内水温的感温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元件上配置有温度显示元件,所述温度显示元件设置在所述散热水箱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冷却液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冷却回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储液罐中的所述冷却液输送到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泵。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扇外部安装有防尘罩。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的剖面为三角形,所述防尘罩的下部设置有排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在空气压缩机的发动机处不仅加设了液冷装置还加设了风冷装置,双重散热,使得发动机处的散热效果非常好,避免了出现发动机由于过热而停止工作的状况,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将液冷装置的蛇形冷却管道至少部分置入散热水箱内,使得所加装的液冷装置散热效果非常显著,且仅仅加设了一个散热水箱,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较低,提高了该液冷装置的实用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冷装置的散热效果,在散热水箱内设置压缩空气管,用以通入少量的压缩空气,使其能够对循环自来水进行搅拌,显著提高了该液冷装置的散热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部分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100,用于对所述空气压缩机10中的发动机11进行冷却。可以理解,空气压缩机10一般性包括发动机11和壳体12。发动机11设置在壳体12内,其作为对空气压缩机10进行驱动的驱动源发挥作用。驱动力被从发动机11传递给驱动力传递部,驱动力传递部将驱动力传递到空气压缩机10。空气压缩机10由发动机11生成驱动力进而吸入空气,之后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生产压缩空气。

该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在其内传输冷却液的冷却回路20。冷却液可以在冷却回路20中流动,以便在发动机11处吸收其散发出的热量,并将热量带到外部进行散热。为了使得冷却液能够充分吸收发动机11处的热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冷却回路20中设置热交换元件40。该热交换元件40可以为任何合适结构的换热器,其布置成接触发动机11,以便吸收发动机11散发出的热量并以换热的方式将该热量传递至流经该发动机11的冷却液,从而对发动机11进行冷却。图1中示例性地画出了分别处于发动的上侧和下侧的两个热交换元件40。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个热交换元件40,并以不同于图1的其它方式布置。

冷却液在热交换元件40处吸收热量升温后,可以经由冷却回路20传输至散热水箱30,并在此处与水进行换热,使得冷却液散热并降温,从而能够经由冷却回路20再次对发动机11进行冷却。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冷却液可以储存在储液罐内,并由泵将冷却液泵吸到冷却回路20中且使得冷却液在冷却回路20中循环流动。尽管该冷却系统主要用于对发动机11的冷却,但是可以理解,也可以在冷却回路20中设置用于加热冷却液的加热器,以便在发动机11温度过低的情形下,通过加热冷却液而使得动力电池能够尽可能快地达到其适合的工作温度。上文结合图1描述的冷却回路20及其上的各功能元件基本上是一种常规布置形式,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与图1不同的其它合适的冷却回路20及功能元件以及它们的布置方式。

该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2处的电机60和布置成靠近所述发动机11处并与所述电机60电连接的排风扇50。当液冷装置出现突发状况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在当前工作环境下仅依靠液冷装置仍然无法使得发动机11正常工作时,可以启动电机60,进而带动排风扇50工作,组成风冷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风冷装置可以与液冷装置同时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在空气压缩机10的发动机11处不仅加设了液冷装置还加设了风冷装置,双重散热,使得发动机11处的散热效果非常好,避免了出现发动机11由于过热而停止工作的状况,提高了发动机11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发动机11的使用寿命。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该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1处用于采集所述发动机11处的温度数据的温度传感器。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探测发动机11处的温度,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实时了解到发动机11当前的散热状况,一旦发现散热状况出现问题,则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从而降低发动机11为了自保而自动停止工作的概率,进而从另一方面提高发动机11的使用效率和提高发动机11的使用寿命。

所述冷却回路20包括蛇形冷却管路21和用于控制所述蛇形冷却管路21启闭的阀控元件22。在冷却管路上设置启闭的阀控元件22,能够精准控制冷却液冷却效率。另外,将冷却管路设置为蛇形能够节省设备空间。将至少部分所述冷却管路布置在所述散热水箱30内,提高了散热效率。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将液冷装置的蛇形冷却管道至少部分置入散热水箱30内,使得所加装的液冷装置散热效果非常显著,且仅仅加设了一个散热水箱30,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较低,提高了该液冷装置的实用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冷装置的散热效果,在散热水箱30内设置压缩空气管31,用以通入少量的压缩空气,使其能够对循环自来水进行搅拌,显著提高了该液冷装置的散热效果。

该空气压缩机冷却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阀控元件22和电机60电连接,用于根据电动机处的温度对阀控元件22和电机60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装置能够正常工作时仅采用液冷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液冷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时采用风冷装置。仅采用液冷装置时,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电动机处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控制器通过阀控元件22控制冷却回路20开启,由泵将冷却液泵吸到冷却回路20中且使得冷却液在冷却回路20中循环流动。蛇形冷却管路21浸泡在散热水箱30中,当温度较高的冷却液经过散热水箱30时,由于散热水箱30中有温度较低的水,冷却剂由此受到冷却,再流回发动机11处进行再次冷却。在散热水箱30处由于还设置有用于感测所述散热水箱30内水温的感温元件,能够实时感测道散热水箱30的温度,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当前水箱内的液体温度进行调整。而在感温元件上配置有温度显示元件,所述温度显示元件设置在所述散热水箱30的外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看到当前散热水箱30内的水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元件40为扁平状容器,所述扁平状容器的容器壁上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热交换元件40内的流动的导流部。冷却液在在冷却回路20中循环经过该热交换元件40的导流部,并对发动机11进行冷却,进一步冷却了发动机11,使得发动机11即便处在恶劣的环境下仍旧可以正常工作,此外,显著地提高了发动机1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排风扇50的外部安装有防尘罩。防尘罩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排风扇50。所述防尘罩的剖面为三角形,所述防尘罩的下部设置有排风孔。由于剖面设置为三角形以及设置排风孔可以有效增加排风速度,减小排风噪音。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