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控制电路、电源供应器及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66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控制电路、电源供应器及风扇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控制电路、电源供应器及风扇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生活环境中,风扇是一种常用的降温散热工具。在环境温差较大时,当温度较高时,需要人为手动控制风扇的转速来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而当温度降低时,仍然需要人为手段降低风扇的转速来适应周围的环境温度。如果风扇的转速不进行人为控制而定速转动,不仅会使处在该环境中的人体不舒服还损耗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风扇的转速,以确保风扇的对周围环境降温使人体舒服的同时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供电器及风扇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控制电路,用于连接至风扇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所述风扇控制电路包括定时器、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热敏电阻及电开关,所述控制器包括门限引脚、放电引脚、触发引脚及输出引脚,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热敏电阻并联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放电引脚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门限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触发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输出引脚连接至所述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所述电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风扇的电源端。

其中,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电开关的第一端与控制端之间。

其中,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控制电压端及电源电压端,所述控制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电源电压端连接至所述正极输出端,并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其中,所述电开关为NPN型场效应管,所述电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及漏极。

其中,所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定时器、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热敏电阻及电开关,所述控制器包括门限引脚、放电引脚、触发引脚及输出引脚,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通过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所述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所述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热敏电阻并联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放电引脚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门限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触发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输出引脚连接至所述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所述电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风扇的电源端。

其中,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电开关的第一端与控制端之间。

其中,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控制电压端及电源电压端,所述控制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电源电压端连接至所述正极输出端,并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其中,所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及上述的电源供电器,所述电源供电器连接至所述风扇的电压端,用于为所述风扇供电,并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控制电路,用于连接至风扇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所述风扇控制电路包括定时器、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热敏电阻及电开关,所述控制器包括门限引脚、放电引脚、触发引脚及输出引脚,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正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热敏电阻并联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放电引脚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门限引脚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触发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输出引脚连接至所述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所述电开关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风扇的电源端,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供应器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组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电路100。所述风扇控制电路100用于连接至风扇的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出端101与负极输出端102之间,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所述风扇控制电路100包括定时器U、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热敏电阻Rt及电开关Q1,所述控制器U包括门限引脚TH、放电引脚DIS、触发引脚TR及输出引脚Vo,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在所述正极输出端10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及所述热敏电阻Rt并联在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所述放电引脚DIS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门限引脚TH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触发引脚TR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输出引脚Vo连接至所述电开关Q1的控制端,所述电开关Q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102,所述电开关Q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风扇的电源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充电时间为T1=R1×C1×ln2;放电时间为T2=【R2×Rt/(R2+Rt)】×C1×ln2,其中,在T1及T2的公式中,符号R1为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R2为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C1为所述第一电容的容值,Rt为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振荡周期为T=T1+T2,振荡频率F=1/T,所述定时器U输出的脉冲占空比为q=T1/(T1+T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敏电阻Rt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因第一电阻R1的阻值固定,所以充电时间T1固定;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和R2并联,温度升高,所述热敏电阻Rt阻值变小,并联后的总阻值变小,所以放电时间T2变小,振荡周期T也变小,所述定时器U的输出引脚Vo输出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变大,所述电开关Q1的导通占空比变大,从而使得风扇转速加快。当温度降低,所述热敏电阻Rt阻值变大,并联后的总阻值变大,所以放电时间T2变大,振荡周期T也变大,所述定时器U的输出引脚Vo输出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变小,所述电开关Q1的导通占空比变小,从而使得风扇转速减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所述输出引脚Vo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至所述电开关Q1的控制端,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至所述电开关Q1的第一端与控制端之间。

所述风扇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所述控制器U还包括控制电压端Vc及电源电压端Vdd,所述控制电压端Vc通过所述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电源电压端Vdd连接至所述正极输出端101,并通过所述第三电容C3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开关Q1为NPN型场效应管,所述电开关Q1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及漏极。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开关Q1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其他晶体管。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200。所述电源供应器200包括电压转换电路210、定时器U、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热敏电阻Rt及电开关Q1,所述控制器U包括门限引脚TH、放电引脚DIS、触发引脚TR及输出引脚Vo,所述电压转换电路210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通过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所述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101及负极输出端102,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在所述正极输出端10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及所述热敏电阻Rt并联在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所述放电引脚DIS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门限引脚TH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触发引脚TR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输出引脚Vo连接至所述电开关Q1的控制端,所述电开关Q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极输出端102,所述电开关Q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风扇的电源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充电时间为T1=R1×C1×ln2;放电时间为T2=【R2×Rt/(R2+Rt)】×C1×ln2,其中,在T1及T2的公式中,符号R1为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R2为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C1为所述第一电容的容值,Rt为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振荡周期为T=T1+T2,振荡频率F=1/T,所述定时器U输出的脉冲占空比为q=T1/(T1+T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敏电阻Rt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因第一电阻R1的阻值固定,所以充电时间T1固定;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和R2并联,温度升高,所述热敏电阻Rt阻值变小,并联后的总阻值变小,所以放电时间T2变小,振荡周期T也变小,所述定时器U的输出引脚Vo输出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变大,所述电开关Q1的导通占空比变大,从而使得风扇转速加快。当温度降低,所述热敏电阻Rt阻值变大,并联后的总阻值变大,所以放电时间T2变大,振荡周期T也变大,所述定时器U的输出引脚Vo输出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变小,所述电开关Q1的导通占空比变小,从而使得风扇转速减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所述输出引脚Vo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至所述电开关Q1的控制端,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至所述电开关Q1的第一端与控制端之间。

所述风扇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二电容C2及第三电容C3,所述控制器U还包括控制电压端Vc及电源电压端Vdd,所述控制电压端Vc通过所述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电源电压端Vdd连接至所述正极输出端101,并通过所述第三电容C3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开关Q1为NPN型场效应管,所述电开关Q1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及漏极。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开关Q1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其他晶体管。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组件300。所述风扇组件300包括风扇310及电源供电器。所述电源供电器连接至所述风扇310的电压端,用于为所述风扇310供电,并控制所述风扇310的转速。所述电源供电器为上述第二方案提供电源供电器200。由于上述第二方案中已对所述电源供电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敏电阻Rt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所述因第一电阻R1的阻值固定,所以充电时间T1固定;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和R2并联,温度升高,所述热敏电阻Rt阻值变小,并联后的总阻值变小,所以放电时间T2变小,振荡周期T也变小,所述定时器U的输出引脚Vo输出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变大,所述电开关Q1的导通占空比变大,从而使得风扇转速加快。当温度降低,所述热敏电阻Rt阻值变大,并联后的总阻值变大,所以放电时间T2变大,振荡周期T也变大,所述定时器U的输出引脚Vo输出的脉冲信号占空比变小,所述电开关Q1的导通占空比变小,从而使得风扇310转速减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310的转速。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