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离心泵的密封组件及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977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用于离心泵的密封组件及离心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离心泵的密封组件及离心泵。



背景技术:

离心泵是一种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离心泵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现有技术中的离心泵的结构简述如下:

请参照图1和图2,包括有泵体和叶轮,叶轮安装于泵体内腔,泵体具有泵体入水口和泵体出水口,叶轮具有叶轮入水口和叶轮出水口,流体从泵体入水口进入叶轮入水口,并从所述叶轮出水口流出至泵腔,并由泵体出水口流出。部分流体经泵体体环和叶轮口环311的间隙回流至叶轮的进水口端,再次进入叶轮进行流体循环,形成无用功。

流体的回流问题导致了较大的流量损失,致使离心泵的工作效率降低。为了减小这种流量损失,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减小叶轮口环311与泵体口环321连接处的间隙,导致叶轮与泵体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加工精度高才可以尽可能减小叶轮与泵体连接处的间隙)。

因而,如何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叶轮口环311与泵体口环321的间隙较大导致的流体泄漏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离心泵的密封组件及离心泵。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叶轮与泵体连接处间隙较大导致的流体泄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离心泵的密封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

所述叶轮口环设置于叶轮入水口一端,能够随叶轮同步旋转;所述泵体口环固定于所述泵体与所述叶轮连接处的泵体内壁,

所述泵体口环与所述叶轮口环之间具有第一相对表面和第二相对表面;所述第一相对表面为所述叶轮口环周面与所述叶轮口环相对的表面,所述第二相对表面为所述叶轮口环与所述泵体口环在所述叶轮口环径向方向的相对的表面;

其中,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相对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

所述密封组件用于阻止从叶轮出水口流出的流体通过叶轮与泵体连接处的间隙回流至叶轮入水口处。

更进一步地,

所述叶轮口环与所述泵体口环可互换使用。

更进一步地,

所述泵体口环和所述叶轮口环具有第一组合形态:

所述泵体口环为第一泵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为第一叶轮口环;

所述第一泵体口环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面体环和第一侧面体环,所述第一端面体环套装于所述第一侧面体环的近泵体端,且所述第一侧面体环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端面体环的长度;

所述第一叶轮口环内置于所述叶轮入水口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一侧面体环外,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体环的近叶轮一侧。

更进一步地,

所述泵体口环和所述叶轮口环具有第二组合形态;

所述泵体口环为第二泵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为第二叶轮口环;

所述第二泵体口环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面体环和第二侧面体环,所述第二端面体环与所述第二侧面体环的近泵体端相抵,且所述第二端面体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侧面体环的外径;

所述第二叶轮口环内置于所述叶轮入水口一端、套装于所述第二侧面体环外,且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体环的近叶轮一侧。

更进一步地,

所述泵体口环和所述叶轮口环具有第三组合形态;

所述泵体口环为第三泵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为第三叶轮口环;

所述第三泵体口环为一体结构、其轴向的截面为L形,且所述第三泵体口环的近泵体端具有向外的凸起;

所述第三叶轮口环内置于叶轮的入水口端、套装于所述第三泵体口环外部,且所述第三叶轮口环的近泵体端靠近所述第三泵体口环的所述凸起。

更进一步地,

所述泵体口环和所述叶轮口环具有第四组合形态:

所述泵体口环为第四泵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为第四叶轮口环;

所述第四泵体口环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三端面体环和第三侧面体环,所述第三端面体环与所述第三侧面体环的近泵体端相抵,且所述第三端面体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侧面体环的内径;

所述第四叶轮口环外置于所述叶轮入水口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三端面体环与所述第三侧面体环围成的区域内。

更进一步地,

所述泵体口环和所述叶轮口环具有第五组合形态:

所述泵体口环为第五泵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为第五叶轮口环;

所述第五泵体口环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四端面体环和第四侧面体环,所述第四端面体环位于所述第四侧面体环内部,且所述第四侧面体环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端面体环的长度;

所述第五叶轮口环外置于所述叶轮入水口一端,且位于所述第四端面体环与所述第四侧面体环围成的区域。

更进一步地,

所述泵体口环和所述叶轮口环具有第六组合形态:

所述泵体口环为第六泵体口环,所述叶轮口环为第六叶轮口环;

所述第六泵体口环为一体结构,其轴向的截面为L形,且所述第六泵体口环的近泵体端具有向内的凸起;

所述第六叶轮口环外置于叶轮入水口一端、位于所述第六泵体口环的内部,且所述第六叶轮口环的近泵体端靠近所述凸起。

一种离心泵,包括泵体和安装于所述泵体内腔的叶轮,泵体具有泵体入水口和泵体出水口,叶轮具有叶轮入水口和叶轮出水口,流体从泵体入水口进入所述叶轮入水口,从所述叶轮入水口进入所述叶轮内部的流体通道,并从所述叶轮出水口流出至所述泵体出水口;

在所述叶轮与所述泵体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密封组件。

更进一步地,

所述泵体在所述泵体与所述叶轮的连接处的内壁设置为用于限位所述泵体口环的台阶面。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组件包括配套使用的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叶轮口环设置于叶轮入水口一端,能够随叶轮同步旋转;泵体口环固定于泵体与叶轮连接处的泵体内壁,泵体口环与叶轮口环之间具有第一相对表面和第二相对表面;第一相对表面为叶轮口环周面与叶轮口环相对的表面,第二相对表面为叶轮口环与泵体口环在叶轮口环径向方向的相对的表面。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密封组件用于阻止从叶轮出水口流出的流体通过叶轮与泵体连接处的间隙回流至叶轮入水口处。由于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无间隙,因而流体无法通过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泄漏,并且,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能够形成水膜,水膜可以有效阻止流体泄漏,流体无法通过第一相对表面和第二相对表面泄漏,因而达到了防止流体泄漏的目的。

另外,由于离心泵具有该密封组件,未安装该密封组件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和叶轮配合处的间隙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明显增大上述间隙,因而在生产制造上对泵体和叶轮的配合精度的要求降低,并且降低了叶轮发生咬死现象的几率,以及延长了叶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组装有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的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一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二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三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四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五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六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三组合形态的密封组件安装于离心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六组合形态的密封组件安装于离心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泵体;200-叶轮;101-泵体入水口;102-泵体出水口;201-叶轮入水口;202-叶轮出水口;300-密封组件;311-叶轮口环;321-泵体口环;312-第一叶轮口环;313-第二叶轮口环;314-第三叶轮口环;315-第四叶轮口环;316-第五叶轮口环;317-第六叶轮口环;322-第一泵体口环;323-第二泵体口环;324-第三泵体口环;325-第四泵体口环;326-第五泵体口环;327-第六泵体口环;3221-第一端面体环;3222-第一侧面体环;3231-第二端面体环;3232-第二侧面体环;3251-第三端面体环;3252-第三侧面体环;3261-第四端面体环;3262-第四侧面体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的密封组件300,该密封组件300用于阻止从叶轮出水口202流出的流体通过叶轮200与泵体100连接处的间隙回流至叶轮入水口201,从而达到了防止流体泄露的目的。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离心泵,采用了实施例1中的密封组件300,在未组装上该密封组件300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100和叶轮200配合处的间隙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明显增大上述间隙,因而在生产制造上,对泵体100和叶轮200的配合精度的要求降低,并且降低了叶轮200发生咬死现象的几率,以及延长了叶轮2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近泵体端指的是以说明书附图1为参照,左侧为近泵体端,右侧为近叶轮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组装有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的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一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二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三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四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五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第六组合形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三组合形态的密封组件安装于离心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六组合形态的密封组件安装于离心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离心泵的密封组件300,包括:配套使用的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

叶轮口环设置于叶轮入水口201一端,能够随叶轮200同步旋转;泵体口环固定于泵体100与叶轮200连接处的泵体内壁,泵体口环与叶轮口环之间具有第一相对表面和第二相对表面;第一相对表面为叶轮口环周面与叶轮口环相对的表面,第二相对表面为叶轮口环与泵体口环在叶轮口环径向方向的相对的表面。

其中,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

密封组件用于阻止从叶轮出水口202流出的流体通过叶轮200与泵体100连接处的间隙回流至叶轮入水口201处。该密封组件300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无间隙,因而流体无法通过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泄漏,并且,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能够形成水膜,水膜可以有效阻止流体泄漏,流体无法通过第一相对表面和第二相对表面泄漏,因而达到了防止流体泄漏的目的。

另外,由于离心泵具有该密封组件300,在未组装上该密封组件300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口环321与叶轮口环311之间的间隙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明显增大上述间隙,因而在生产制造上对泵体100和叶轮200的配合精度的要求降低,并且降低了叶轮200发生咬死现象的几率,以及延长了叶轮2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述叶轮口环和泵体口环可互换使用,以提高使用上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泵体口环和叶轮口环可以设置有多种组合形态,具体而言,泵体口环和叶轮口环具有第一组合形态、第二组合形态、第三组合形态、第四组合形态、第五组合形态和第六组合形态。以下对各组合形态作更为详细的描述:

第一组合形态:泵体口环为第一泵体口环322,叶轮口环为第一叶轮口环312。第一泵体口环322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面体环3221和第一侧面体环3222,第一端面体环3221套装于第一侧面体环3222的近泵体端,且第一侧面体环3222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端面体环3221的长度;第一叶轮口环312内置于叶轮入水口201一端、套装于第一侧面体环3222外,且位于第一端面体环3221的近叶轮一侧。其中,第一端面体环3221和第一侧面体环3222的连接方式不限定为螺纹连接、过盈胀紧连接、粘结剂连接等。另外,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2mm,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相对表面指第一侧面体环3222与第一叶轮口环312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述第二相对表面指第一端面体环3221与第一叶轮口环312之间相对的表面。

第二组合形态:泵体口环为第二泵体口环323,叶轮口环为第二叶轮口环313;第二泵体口环323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面体环3231和第二侧面体环3232,第二端面体环3231与第二侧面体环3232的近泵体端相抵,且第二端面体环3231的外径大于第二侧面体环3232的外径;第二叶轮口环313内置于叶轮入水口201一端、套装于第二侧面体环3232外,且位于第二端面体环3231的近叶轮一侧。其中,第二端面体环3231和第二侧面体环3232的连接方式不限定为螺纹连接、过盈胀紧连接、粘结剂连接等。另外,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2mm,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相对表面指第二侧面体环3232与第二叶轮口环313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述第二相对表面指第二端面体环3231与第一叶轮口环312之间相对的表面。

第三组合形态:泵体口环为第三泵体口环324,叶轮口环为第三叶轮口环314;第三泵体口环324为一体结构、其轴向的截面为L形,且第三泵体口环324的近泵体端具有向外的凸起;第三叶轮口环314内置于叶轮的入水口端、套装于第三泵体口环324外部,且第三叶轮口环314的近泵体端靠近第三泵体口环324的凸起。另外,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2mm,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相对表面指第三泵体口环324的圆周面方向与第三叶轮口环314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述第二相对表面指上述凸起与第三叶轮口环314之间相对的表面。

第四组合形态:泵体口环为第四泵体口环325,叶轮口环为第四叶轮口环315;第四泵体口环325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三端面体环3251和第三侧面体环3252,第三端面体环3251与第三侧面体环3252的近泵体端相抵,且第三端面体环3251的内径小于第三侧面体环3252的内径;第四叶轮口环315外置于叶轮入水口201一端,且位于第三端面体环3251与第三侧面体环3252围成的区域内。其中,第三端面体环3251和第三侧面体环3252的连接方式不限定为螺纹连接、过盈胀紧连接、粘结剂连接等。另外,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2mm,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相对表面指第三侧面体环3252与第四叶轮口环315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述第二相对表面指第三端面体环3251与第四叶轮口环31之间相对的表面。

第五组合形态:泵体口环为第五泵体口环326,叶轮口环为第五叶轮口环316;第五泵体口环326轴向的截面为L形,包括有可拆卸连接的第四端面体环3261和第四侧面体环3262,第四端面体环3261位于第四侧面体环3262内部,且第四侧面体环3262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第四端面体环3261的长度;第五叶轮口环316外置于叶轮入水口201一端,且位于第四端面体环3261与第四侧面体环3262围成的区域。其中,第四端面体环3261和第四侧面体环326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定为螺纹连接、过盈胀紧连接、粘结剂连接等。另外,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2mm,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相对表面指第四侧面体环3262与第五叶轮口环316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述第二相对表面指第四端面体环3261与第五叶轮口环316之间相对的表面。

第六组合形态:泵体口环为第六泵体口环327,叶轮口环为第六叶轮口环317;第六泵体口环327为一体结构,其轴向的截面为L形,且第六泵体口环327的近泵体端具有向内的凸起;第六叶轮口环317外置于叶轮入水口201一端、位于第六泵体口环327的内部,且第六叶轮口环317的近泵体端靠近凸起。另外,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1-2mm,第二相对表面之间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相对表面指第六泵体口环327的圆周面方向与第六叶轮口环317之间相对的表面,上述第二相对表面指上述凸起与第六叶轮口环317之间相对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叶轮口环的长与宽比值优选为0.2~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多种组合形态是本实施例较优的实施方式,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结构上的其他变形和润饰均应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泵,包括泵体100和安装于泵体100内腔的叶轮200,泵体100具有泵体入水口101和泵体出水口102,叶轮200具有叶轮入水口201和叶轮出水口202,流体从泵体入水口101进入叶轮入水口201,从叶轮入水口201进入叶轮内部的流体通道,并从叶轮出水口202流出至泵体出水口102。

在叶轮200与泵体100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密封组件300。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的方案中,泵体100在泵体100与叶轮200的连接处的内壁设置为用于限位泵体口环的台阶面。

图9示出了具有第三组合形态的密封组件300安装于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泵体100在泵体100与叶轮200的连接处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面,第三泵体口环324的近泵体端与泵体100的台阶面相抵接。第三叶轮口环314卡接于叶轮入水口201内。

图10示出了具有第六组合形态的密封组件300安装于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泵体100在泵体100与叶轮200的连接处的内壁设置为台阶面,第六泵体口环327的近泵体端与泵体100的台阶面相抵接。第六叶轮口环317套装于叶轮入水口201外。

为了节约篇幅,第一组合形态、第二组合形态、第四组合形态以及第五组合形态组装于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未在说明书附图中示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图1、图9和图10分别实现相应的第一组合形态、第二组合形态、第四组合形态以及第五组合形态组装于离心泵的结构形式。

综上,由于离心泵组装有该密封组件300,因而可以有效阻止从叶轮出水口202流出的流体通过叶轮200与泵体100连接处的间隙回流至泵体100内腔。从而达到了防止流体泄露的目的。

另外,未安装该密封组件300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100和叶轮200配合处的间隙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明显增大上述间隙,因而在生产制造上对泵体100和叶轮200的配合精度的要求降低,并且降低了叶轮200发生咬死现象的几率,以及延长了叶轮200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