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泵,具体地说,是一种适于大流量输水传液的电磁泵。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电磁泵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振动泵是一种电磁驱动的微型高压柱塞泵,它不同于纯机械结构的柱塞泵,电磁泵是利用电磁线圈通以交流电源并串联二极管产生脉冲的交变磁场使活动阀芯往复振动。阀芯振动引起密封腔压强不断变化使得两只单向阀门不断开启和关闭,从而达到泵输送液体的功能。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小家电类产品如喷水地拖、咖啡机等的需求日益增大,也对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流量稳定、低噪音、体积小、重量轻等。目前小型精密电磁泵的输出流量一般小于1000cc/min,少数电磁泵生产厂家虽然能调制出大流量的电磁泵,但稳定性一般,寿命短。而为了提高大流量电磁泵的使用寿命,在内部结构上采用增加泵芯耐撞击的设计,但这会带来电磁泵内部结构复杂化、成本增加、体积增大的弊端。另一方面,常规电磁泵内部以硅胶O型圈密封,当泵芯往复运动时,泵芯会撞击在硅胶O型圈上,造成O型圈磨损,导致密封性下降,电磁泵难以吸上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电磁泵,其泵芯运动的空间压缩量大,实现大流量的输水传液,而不需要增大额外的排出压力,避免增大电磁吸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电磁泵,其中的泵芯采用一体式设计,取代常规的二段式泵芯,有助于解决二段式泵芯结构的电磁泵由于泵芯之间的运动不同步,导致的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电磁泵,其通过在泵芯内设置单向阀,取代常规电磁泵中两个单向阀均设置在泵芯外部的结构,不仅有助于电磁泵的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也有利于单向阀之间的密闭空间压缩,有效增强电磁泵的输出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电磁泵,其内部结构中的圆柱管采用铜圆柱管,软磁合金材质的泵芯在其内部往复运动时耐磨性较好,与塑料材质的圆柱管相 比,在保证耐磨性的前提下,实现圆柱管厚度降低,节省内部空间,有利于相对加大泵芯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电磁泵,其进出接口可360°旋转,有利于匹配不同的客户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流量电磁泵包括泵基体、泵芯、复位弹簧、吸水阀以及排水阀,所述泵基体设有泵室、进水通道以及出水通道,所述泵室连通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所述泵芯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可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所述泵室内,所述泵基体产生的磁力得以驱动所述泵芯向前移动,所述泵芯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直通道,所述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泵芯的内径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向所述直通道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开口面向所述进水通道,所述第二开口面向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吸水阀安装于所述泵芯第二开口内,所述吸水阀可分离地轴向对齐所述直通道,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直通道,所述排水阀安装于所述出水通道中,所述排水阀面向所述吸水阀,通过推动所述排水阀得以将液体从所述泵室流向所述出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泵芯进一步设有第一开口侧通道以及第二开口侧通道,所述第一开口侧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直通道之间,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直通道之间,所述第一开口侧通道从所述直通道到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内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侧通道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适于安装所述吸水阀,所述吸水阀可打开或闭合所述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泵芯的第二开口侧通道内设有锥面部,所述锥面部倾斜地从所述直通管向外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吸水阀包括第一堵头和第一塔形弹簧,所述第一堵头可弹性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塔形弹簧,所述第一堵头轴向对齐所述直通管,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直通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泵基体包括磁轭圈和圆柱管,所述圆柱管设置于所述磁轭圈与所述泵芯之间,其中,所述圆柱管为铜圆柱管,所述铜圆柱管的厚度小于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泵基体进一步包括衬套,所述衬套设置于所述磁轭圈之间,所述衬套是金属衬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大流量电磁泵进一步包括进水接口、出水接口以 及卡簧,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分别通过所述卡簧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泵基体两侧,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可相互替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泵芯的外径为14mm~1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大流量电磁泵的最大流量为2500~4000cc/min。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大流量电磁泵进一步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吸水阀和所述排水阀之间,所述泵芯激光焊接于所述垫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流量电磁泵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大流量电磁泵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大流量电磁泵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大流量电磁泵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大流量电磁泵的侧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芯的结构立体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芯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6所示的是一种大流量电磁泵1,所述大流量电磁泵1包括泵基体10、泵芯20、复位弹簧30、吸水阀40以及排水阀50,所述泵基体10设有泵室101、进水通道102以及出水通道103,所述泵室101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02和所述出水通道103,所述泵芯20通过所述复位弹簧30可往复运动地安装于所述泵室101内,所述泵基体10产生的磁力得以驱动所述泵芯20向前移动,所述泵芯20设有第一开口21、第二开口22以及直通道25,所述直通道25连通所述第一开口21与所述第二开口22,所述泵芯20的内径从所述第一开口21和所述第二开口22分别向所述直通道25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开口21面向所述进水通道102,所述第二开口22面向所述出水通道103,所述吸水阀40安装于所述泵芯20第二开口22内,所述吸水阀40可分离地轴向对齐所述直通道25,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直通道25,所述排水阀50安装于所述出水通道103中,所述排水阀50面向所述吸水阀40,通过推动所述排水阀50得以将液体从所述泵室101流向所述出水通道103。从而所述电磁泵1的结构有助于加大泵芯20运动的空间压缩量,实现大流量的输水 传液,而不需要增大额外的排出压力,避免增大电磁吸力。
所述泵基体10进一步设有进水口104、出水口105以及密封腔106,所述密封腔106形成于所述吸水阀40和所述排水阀50之间,通过压缩所述密封腔106,得以打开所述排水阀50,其中,所述进水口104连通所述进水通道102与外界,所述出水口105连通所述出水通道103与外界。
所述泵基体10包括外架体11、磁轭圈12以及衬套13,所述外架体11包括骨架、塑封以及漆包线,以用于形成所述泵基体10的外部支撑架结构。所述衬套13设置于所述磁轭圈12之间,所述衬套13是采用铆压工艺制成的金属衬套13,所述衬套13的耐干性能优于常规的硅胶O型圈设计。
所述泵基体10安装有圆柱管14,所述圆柱管14设置于所述磁轭圈12与所述泵芯20之间,得以隔离所述磁轭圈12与所述泵芯20,其中,所述圆柱管14为铜圆柱管14,所述铜圆柱管14取代常用的塑料材质圆柱管来隔离所述泵芯20和磁轭圈12,耐磨性更好。线圈通电后,所述泵芯20在所述圆柱管14内往复运动,所述泵芯20受到的电磁吸力远远超过所述泵芯20在运动时与所述圆柱管14之间的阻力。其中,所述衬套13设置于所述圆柱管14的外侧,所述泵芯20在所述铜圆柱管14内运动,撞击的是金属衬套13,得以取消常规O型圈的设置,避免O型圈受到泵芯撞击磨损而导致密封性的下降。
所述圆柱管14的厚度减薄,软磁合金材质的泵芯20在其内部往复运动时耐磨性较好,与塑料材质的圆柱管相比,在保证耐磨性的前提下,实现圆柱管14厚度降低,节省内部空间,有利于相对加大泵芯20截面积。
图6A和图6B所示的所述泵芯20进一步设有第一开口侧通道23以及第二开口侧通道24,所述第一开口侧通道23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21与所述直通道25之间,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24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22以及所述直通道25之间,所述第一开口侧通道23从所述直通道25到所述第一开口21之间的内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24的内径大于所述直通道25,液体得以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侧通道23从所述泵室101流向所述直通道25,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24的喇叭状结构不仅有助于保持液体所述泵室101与所述直通道25之间的流量稳定,随着所述第一开口21向所述直通道25的逐渐变窄,也有助于液体流动的顺畅性,避免开口突然变窄导致液体流动的紊乱状态,避免液体间产生不必要的旋涡和扰动,从而所述泵芯20得以承受更大的流体压力,适于大流量的输水传液。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2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侧通道23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侧通道24的长度即所述第二开口22与所述直通道25之间的距离适于安装所述吸水阀40,所述吸水阀40可打开或闭合所述直通道25。
所述吸水阀40包括第一堵头41和第一塔形弹簧42,所述第一堵头41可弹性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塔形弹簧42,所述第一堵头41轴向对齐所述直通管,得以打开或闭合所述直通管,所述泵芯20的第二开口侧通道24内设有锥面部26,所述锥面部26倾斜地从所述直通管向外延伸,有助于所述第一堵头41重复闭合所述直通管。从而所述泵芯20不仅采用的是一体式结构,取代常规的二段式泵芯20,有助于解决二段式泵芯20结构的电磁泵1由于泵芯20之间的运动不同步,导致的噪音问题。
所述第一堵头41向所述直通管突出延伸,所述直通管的内径适于所述第一堵头41可分离地接合所述直通管,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堵头41可部分进入所述直通管中而堵住所述直通管。
所述排水阀50面向所述泵芯20,所述排水阀50包括第二堵头51和第二塔形弹簧52,所述第二堵头51可弹性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塔形弹簧52。
所述吸水阀40得以安装于所述泵芯20的第二开口侧通道24,所述密封腔106形成于所述吸水阀40与排水阀50之间,从而通过在泵芯20内设置单向阀,取代常规电磁泵1中两个单向阀均设置在泵芯20外部的结构,不仅有助于电磁泵1的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也有利于单向阀之间的密闭空间压缩,有效增强电磁泵1的输出流量。
所述大流量电磁泵1的线圈通交流电时,电压图形为正弦波,且用二极管16截掉半波,所述泵芯20在磁场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复合弹簧及其他阻力开始向前运动,所述排水阀50与所述泵芯20之间的密封腔106就会增大,并与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104形成压力差,得以使外界的水进入所述泵室101中,液体通过泵芯20的第一开口21,变窄的所述直通道25有利于液体推开所述吸水阀40的第一堵头41,液体得以进入所述密封腔106中,当水进入所述进水通道102时,通电线圈进行断电处理,磁场消失,所述泵芯20在所述复位弹簧30的作用力下复位,所述泵芯20向后运动,所述密封腔106的空间受到压缩,与所述出水通道103的出水口105形成压力差,推动所述排水阀50的第二堵头51,得以将水压出。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泵1是流量型电磁泵1,所述泵芯20为软磁合金,所述泵芯20的电磁吸力与其截面积和排出压力成正比,当所述泵芯20的截面积一定时,排出压力越大,所需电磁吸力也越大,但电磁吸力是有限度的,从而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所述泵芯20的截面积,有利于增大其电磁吸力。同时,所述复位弹簧30的刚度除了对所述电磁泵1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外,还对所述泵芯20的行程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电磁泵1的流量。在电磁吸力足够大的情况下,所述复位弹簧30的弹性系数越大,所述电磁泵1泵芯20的行程越大。因而,通过加大所述泵芯20的截面积,得以选用弹性系数小的弹簧,使 得所述泵芯20运动的空间压缩量大,实现增大流量。
所述圆柱管14的厚度降低,有利于加大所述泵芯20的截面积设计,所述铜圆柱管14的厚度小于1mm,优选地,所述铜圆柱管14的厚度为0.6mm。
所述泵芯20的外径为14mm~16mm,优选地,所述泵芯20的外径为14.7mm。所述电磁泵1适用于蒸汽地拖或地毯清洗机。
在不影响压力和流量的情况下,所述进水口104处的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口105处的出水接口可以360°旋转,得以匹配不同的客户系统。也就是说,所述大流量电磁泵1进一步包括进水接口61、出水接口62以及卡簧63,所述进水接口61通过所述卡簧63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泵基体10,形成所述泵基体10的进水口104和进水通道102,所述出水接口62通过所述卡簧64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泵基体10,形成所述泵基体10的出水口105和出水通道103,有效避免螺纹连接带来的安装不便。同时,所述进水接口61和所述出水接口62可拆卸互换,所述进水接口61和所述出水接口62结构相同,可以进行互换组装。
所述吸水阀40和所述排水阀50通过不锈钢铆压成型。
所述大流量电磁泵1进一步包括垫片64,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吸水阀40和所述排水阀50之间,所述泵芯20激光焊接于所述垫片64。
所述泵基体10的外架体11设有卡线槽,得以进行埋线作用。
所述泵芯20采用耐腐蚀的材质,所述复位弹簧30使用寿命较长,可达数亿次。
所述大流量电磁泵1进一步包括多个螺钉65,所述外架体11通过所述螺钉65紧固,防止所述外架体11中的塑料件被弹出。所述外架体11中的线包和骨架之间设有防水槽,有效防止水进入线包中。
所述外架体11内设有二极管16和小插头17,所述二极管16与小插头17相连,所述小插头17的两侧设有两个插头17,所述插头17为暗埋式插头17,得以确保电流插头17的使用安全。
所述泵基体10进一步包括防水帽15,所述防水帽15分别可安装于所述进水口104和所述出水口105,所述防水帽15是硅橡胶。
所述电磁泵1的最大流量为2500~4000cc/min。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使用电源:AC220~240V 50Hz或AC100-120V,60Hz;功率:48W;
(2)最大压力:1.6~2.5bar;
(3)最大流量:2500~4000cc/min;
(4)最高环境温度:TA 70℃;
(5)最高流体温度:TF 35℃;
(6)工作介质:水、无腐蚀性液体;
(7)绝缘等级:F;
(8)吸程:90cm高10s能抽到水。
所述电磁泵1的材料符合ROHS、REACH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