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散热风扇,特别涉及一种两侧发光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光散热风扇,一般是将发光装置设置在风扇框架的内侧,然后向内发光,发光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无法达到上下两侧发光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可以充分利用发光条光源进行上下两侧发光,并且构造科学合理,可以稳定可靠地设置发光条的散热风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侧发光的散热风扇,科学合理、稳定可靠地设置发光条,并且可以现实上下两侧发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两侧发光的散热风扇,包括风扇框架、扇叶组件、柔性发光条及透明导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框架包括外层板与内层板,所述外层板与内层板间隔设置,形成有上下两侧贯通的容置槽,所述柔性发光条设置在容置槽中部,所述透明导光条设置在容置槽上下两侧,使柔性发光条发出的光向容置槽的上下两侧导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板与内层板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筋相互连接固定,该些连接筋偏向容置槽的一侧,以使柔性发光条能装配进容置槽中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明导光条通过卡扣卡槽构造设置在容置槽上下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卡槽构造包括卡扣与卡槽,其中,所述卡扣设于透明导光条的侧部,相对应地,所述卡槽设于容置槽的侧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明导光条为透明或半透明导光条。其中,半透明导光条可以是各种颜色的半透明导光体,以获得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明导光条的上部为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导光部,下部为横截面呈“Π”状的卡接部,所述导光部的宽度比卡接部的宽度略宽,所述卡接部的宽度与容置槽的宽度相适配,当卡接部卡入容置槽中时,导光部盖在容置槽上,并与外层板、内层板顺滑拼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科学合理、稳定可靠地设置发光条,并且可以现实上下两侧发光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去除风扇叶片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风扇框架与柔性发光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透明导光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风扇框架1;扇叶组件2;柔性发光条3;透明导光条4;外层板5;内层板6;容置槽7;连接筋8;卡扣9;卡槽10;导光部11;卡接部12;凹位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两侧发光的散热风扇,包括风扇框架1、扇叶组件2、柔性发光条3及透明导光条4。所述柔性发光条3为LED柔性发光条,包括柔性电路板及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LED灯珠。所述透明导光条4为透明或半透明导光条。其中,半透明导光条可以是各种颜色的半透明导光体,以获得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
所述风扇框架1包括外层板5与内层板6,所述外层板5与内层板6间隔设置,形成有上下两侧贯通的容置槽7,所述外层板5与内层板6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筋8相互连接固定,该些连接筋8偏向容置槽7的一侧,以使柔性发光条3能装配进容置槽7中部。
所述柔性发光条3设置在容置槽7中部,所述透明导光条4通过卡扣卡槽构造设置在容置槽上下两侧,使柔性发光条3发出的光向容置槽7的上下两侧导光。其中,所述卡扣卡槽构造包括卡扣9与卡槽10;所述卡扣9设于透明导光条4的侧部,相对应地,所述卡槽10设于容置槽7的侧部。
所述透明导光条4的上部为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导光部11,下部为横截面呈“Π”状的卡接部12,所述导光部11的宽度比卡接部12的宽度略宽,所述卡接部12的宽度与容置槽7的宽度相适配,当卡接部12卡入容置槽7中时,导光部11盖在容置槽7上,并与外层板5、内层板6顺滑拼接。另外,其中一侧的透明导光条4的卡接部12设有与外层板5、内层板6之间的连接筋8相对应的凹位13。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扇叶组件包括风扇叶片、风扇电机、电路板等等散热风扇的必要或不必要的部件,其目的是驱动风扇叶片旋转实现散热功能,因为其并非本申请的创新之处所在,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两侧发光的散热风扇,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