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空压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携式四缸直驱空压机。
背景技术:
便携式空压机是一种通过对气体加压使气体输出压缩的装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便携式空压机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为汽车轮胎、自行车、气球充气,露营时为充气床垫、充气座椅等充气。
为提供空压机的充气效率,现有技术空气压缩机采用大功率马达,气缸的缸径较大,其使用主要针对大出气量的使用场合(例如为汽车轮胎充气),因此其充气机芯的设计体积较大,导致其外部壳体的体积也相应增大。因此,现有技术的空气压缩机由于体积大,重量重,不便于户外携带使用,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678203.6,公开了一种四缸空压机,其包括罩壳和安装在罩壳内的电机定子、转子、电机轴及两个曲轴箱,曲轴箱直接固连在电机定子的两端上,电机轴两端上分别安装有两个空气压缩组件。该空压机为工业用的大型空压机,其与车用的便携式空压机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该工业用的大型空压机体积较大,并不适用于家用的便携式携带。其体积较大的原因,在结构上主要有如下两点:1、位于大型空压机同一侧的两个空气压缩组件的活塞连杆并不在一个截面上,使得两个空气压缩组件的位置相互错位,一定程度上增加空压机的长度。2、活塞连杆的一端采用外包围式将凸轮包裹在其内部,而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连接方式,其缺点是导致活塞连杆与凸轮连接处的体积较大,从而导致空压机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一定增加。显然,四缸空压机的结构并不利于小型化设计,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四缸直驱空压机,不仅充气效率高,而且体积小,方便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四缸直驱空压机,包括直驱马达,所述直驱马达的两侧均连接有双缸活塞充气机构,所述直驱马达两侧的电机轴分别与双缸活塞充气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双缸活塞充气机构包括两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的活塞充气组件,所述截面与直驱马达电机轴的中心轴线垂直;四组活塞充气组件的出气口通过气管连通汇集出气。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充气组件包括支架、凸轮、凸轮轴、连杆活塞组件、气缸、弹性止回阀和气缸盖,所述支架固定于直驱马达的一侧,所述凸轮连接于直驱马达的电机轴,所述连杆活塞组件通过凸轮轴连接于凸轮,所述气缸管套设于连杆活塞组件外侧并固定于支架,所述气缸盖连接于气缸的出气端,所述弹性止回阀设置于气缸与气缸盖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两组活塞充气组件的连杆活塞组件通过同一凸轮轴连接于同一凸轮。
作为优选,连杆活塞组件的连杆设置有弯折部,安装于同一凸轮上的两连杆通过弯折部相互避让,两连杆的中心轴线与气缸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为气缸管,所述气缸盖包括第一气缸盖和第二气缸盖,所述第一气缸盖设置于气缸管外侧并通过螺钉锁附于支架,所述第二气缸盖连接于第一气缸盖的出气口,所述弹性止回阀设置于第一气缸盖与第二气缸盖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缸盖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气缸盖设置有卡接台,所述第二气缸盖通过卡接台卡接固定于第一气缸盖的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双缸活塞充气机构的两个第二气缸盖之间连接有气管连接件,气管连接件之间连接有连通气管,所述连通气管连接有出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缸盖设置有出气嘴,所述出气嘴设置有凸台,所述气管连接件开设有与凸台配合的凹槽,所述气管连接件卡接于出气嘴。
作为优选,所述两连杆与凸轮轴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外侧设置有隔音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便携式四缸直驱空压机,直驱马达两侧的电机轴分别与双缸活塞充气机构驱动连接,双缸活塞充气机构包括两组活塞充气组件,直驱马达可同时驱动四组活塞充气组件进行工作,四组活塞充气组件的压缩气体通过气管汇集出气。该直驱空压机通过直驱马达同时带动四组活塞充气组件工作,相对目前单缸的空压机来说,大大提高空压机的充气效率。同一侧的两组活塞充气组件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使得空压机长度方向的尺寸大大减少,缩小体积,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隐藏隔音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隐藏支架、隔音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杆活塞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直驱马达 11—电机轴 2—双缸活塞充气机构
3—活塞充气组件 31—支架 32—凸轮
33—凸轮轴 34—连杆活塞组件 341—连杆
342—弯折部 35—气缸 351—第一气缸盖
352—第二气缸盖 353—卡槽 354—卡接台
36—弹性止回阀 37—气缸盖 38—螺钉
4—气管 41—气管连接件 42—连通气管
43—出气管 5—轴承 6—隔音盖
71—出气嘴 72—凸台 7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便携式四缸直驱空压机中所指的长、宽、高方向如图1所示。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四缸直驱空压机,包括直驱马达1,所述直驱马达1的两侧均连接有双缸活塞充气机构2,所述直驱马达1两侧的电机轴11分别与双缸活塞充气机构2驱动连接,所述双缸活塞充气机构2包括两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的活塞充气组件3,所述截面与直驱马达1的电机轴11的中心轴线垂直(如图3所示),两组活塞充气组件3形成一夹角;四组活塞充气组件3的出气口通过气管4连通汇集出气。直驱马达1两侧的电机轴11分别与双缸活塞充气机构2驱动连接,双缸活塞充气机构2包括两组活塞充气组件3,直驱马达1可同时驱动四组活塞充气组件3进行工作,四组活塞充气组件3的压缩气体通过气管4汇集出气。该直驱空压机通过直驱马达1同时带动四组活塞充气组件3工作,相对目前单缸的空压机来说,大大提高空压机的充气效率。同一侧的两组活塞充气组件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使得空压机长度方向的尺寸大大减少,缩小体积,方便携带。
具体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塞充气组件3包括支架31、凸轮32、凸轮轴33、连杆活塞组件34、气缸35、弹性止回阀36和气缸盖37,所述支架31固定于直驱马达1的一侧,所述凸轮32连接于直驱马达1的电机轴11,所述连杆活塞组件34通过凸轮轴33连接于凸轮32,所述气缸35管套设于连杆活塞组件34外侧并固定于支架31,所述气缸盖37连接于气缸35的出气端,所述弹性止回阀36设置于气缸35与气缸盖37之间。直驱马达1的电机轴11带动凸轮32转动,凸轮32上的凸轮轴33带动连杆活塞组件34沿气缸35进行压缩空气的往复运动,弹性止回阀36配合连杆活塞组件34的运动开启或关闭气缸35的出气口,压缩的气体从气缸盖37喷出。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两组活塞充气组件3的连杆活塞组件34通过同一凸轮轴33连接于同一凸轮32。直驱马达1的电机轴11带动凸轮32转动,同一凸轮32上的同一凸轮轴33可同时带动两组活塞充气组件3的连杆活塞组件34同时进行运动,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动作可靠。连杆341与凸轮32独立分离,避免采用外包围式将凸轮32包裹在其内部,从而导致体积变大的问题。从而实现减少空压机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四缸空压机的结构小型化设计,便于携带。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杆活塞组件34的连杆341设置有弯折部342,安装于同一凸轮32上的两连杆341通过弯折部342相互避让,两连杆341的中心轴线与气缸35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当两组活塞充气组件3的连杆活塞组件34通过同一凸轮轴33连接于同一凸轮32时,具体在两连杆341设置弯折部342,不仅使两连杆34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截面,而且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不干涉,确保运动流畅,而且减少空压机长度方向的尺寸。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气缸35为气缸35管,所述气缸盖37包括第一气缸盖351和第二气缸盖352,所述第一气缸盖351设置于气缸35管外侧并通过螺钉38锁附于支架31,所述第二气缸盖352连接于第一气缸盖351的出气口,所述弹性止回阀36设置于第一气缸盖351与第二气缸盖352之间。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气缸盖351设置有卡槽353,所述第二气缸盖352设置有卡接台354,所述第二气缸盖352通过卡接台354卡接固定于第一气缸盖351的卡槽353。第一气缸盖351直接卡接于第二气缸盖352,结构简单,安装快速便捷,避免锁螺丝的麻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缸活塞充气机构2的两个第二气缸盖352之间连接有气管连接件41,气管连接件41之间连接有连通气管42,所述连通气管42连接有出气管43。两侧的双缸活塞充气机构2压缩的气体从气缸盖37喷出后,通过连通气管42连通,最后由出气管43导出,汇聚四组活塞充气组件3的气体。
所述第二气缸盖352设置有出气嘴71,所述出气嘴71设置有凸台72,所述气管连接件41开设有与凸台72配合的凹槽73,所述气管连接件41卡接于出气嘴71。气管连接件41与第二气缸盖352的出气嘴71采用硬连接,该连接方式优于现有采用的软管连接,软管连接需要采用弹簧进行箍紧,而本实施例的气管连接件41与出气嘴71直接卡接,其连接更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的两连杆341与凸轮轴33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5。轴承5可连杆341与凸轮轴33之间的转动连接更顺畅,运动可靠。
本实施例的支架31的外侧设置有隔音盖6。该隔音盖6用于封堵活塞充气组件3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实现对空压机的降噪。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