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液压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控负载保持阀、液压系统及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领域,如起重机起吊重物,需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支撑油缸的压力,以便把负载保持在预定位置上,目前,主要采用在支腿上安装平衡阀来解决保压或者负载保持工况。
但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平衡阀,由于开启压力跟负载存在比例关系,并且,最大的开启压力比也只能达到10:1,因此,普遍存在开启性能不稳定,尤其是在开启高压负载机构时会出现滞后、抖动等难以平缓开启问题。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开启性能稳定、即使在高压负载时也不会出现滞后和抖动的液控负载保持阀,以及包括此负载保持阀的液压系统及机械设备,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启性能稳定、即使在高压负载时也不会出现滞后和抖动的液控负载保持阀,以及包括此负载保持阀的液压系统及机械设备。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控负载保持阀,包括中空的阀套,所述阀套内设有可移动的阀芯,所述阀套的一端设有外套,所述外套的一端与所述阀套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阀套上至少设有a口和b口,所述a口和b口之间通过密封件隔开,所述a口进油时,所述阀芯向预定方向移动,且其移动速度只与所述a口的进油量有关。此结构的液控负载保持阀,阀芯的移动速度只与其一端的进油量有关,而与其它油口所承受的负载无关,较好的解决了现有平衡阀在高压负载下开启滞后、抖动及不平缓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a口设置于所述阀套背离所述外套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b口设置于所述阀套的外壁上。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阀套上还设有c口和d口,所述d口设置于所述阀套靠近外套的一端的外壁上,所述c口则设置于所述b口与所述d口之间的阀套外壁上。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外套的一端设有螺栓头,所述外套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栓头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圈。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c口和d口之间的阀套外壁上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b口和c口之间的阀套外壁上设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二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内设有第三密封圈。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之间还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于a口与b口之间的阀套内壁上;所述a口和b口之间的阀套外壁上设有第三环状凹槽,所述第三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三挡圈,所述第三挡圈内设有第五密封圈。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阀芯靠近所述外套的一端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阀芯上设有弹簧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弹簧座上,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外套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压系统,包括保持阀,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逻辑阀,所述保持阀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液控负载保持阀。
最后,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机械设备,包括液控负载保持阀或液压系统,所述液控负载保持阀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液控负载保持阀,所述液压系统为如上所述的液压系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液控负载保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的图1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液压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外套2复位弹簧3第一密封圈
4阀芯5第二密封圈6第一挡圈
7第三密封圈8第二挡圈9第四密封圈
10第三挡圈11第五密封圈12阀套
13保持阀14逻辑阀15单向阀
16节流阀17溢流阀18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液控负载保持阀,包括中空的阀套12,阀套12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阀芯4,阀套12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设有外套1,外套1的一端与阀套12的上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接,也可以为其它可拆式连接。阀套12上至少设有a油口和b油口,并且a口和b口之间通过密封件隔开,当a口进油时,阀芯4向预定方向移动,即向上移动,并且,阀芯4的移动速度只与a口的进油量有关,即a口进油量越大时,阀芯4向上移动的速度就越快,而当a口的进油量越小时,阀芯4向上移动的速度也就越慢,即阀芯4的移动,与b口所承受的负载无关。此结构的液控负载保持阀,阀芯4的移动速度只与其一端的进油量有关,而与其它油口所承受的负载无关,较好的解决了现有平衡阀在高压负载下开启滞后、抖动及不平缓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对于a口,优选设置于阀套12背离外套1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下端端面上,而b油口,则设置于阀套12靠近a口的一端的外壁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除a油口和b油口外,阀套12上还设有c油口和d油口,d口设置于阀套12靠近外套1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的端壁上,而c口则设置于b口和d口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除a口外,b口、c口和d口均设置于阀套12上,油口从阀套12的外围通入至阀套12内部的阀芯4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对于外套1,如图1和图2所示,外套1的一端设有螺栓头,而外套1的内部则设有用于与阀套12连接的内螺纹,通过拧动螺栓头,即可实现外套1与阀套12的结合或分离。此外,为保证密封性,螺栓头的下侧还设有第一密封圈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提高c口与d口之间的密封性,c口和d口之间的阀套12外壁上还设有第一环状凹槽,第一环状凹槽内还设有第一挡圈6,第一挡圈6内具体还设有第二密封圈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同样,为提高b口与c口之间的密封性,b口和c口之间的阀套12外壁上还设有第二环状凹槽,第二环状凹槽内还设有第二挡圈8,第二挡圈8内具体还设有第三密封圈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提高阀芯4与阀套12之间的密封性,阀芯4与阀套12之间还设有第四密封圈9,具体地,第四密封圈9设置于a口与b口之间的阀套12的内壁上。此外,为提高c口与d口之间的密封性,a口和b口之间的阀套12外壁上设有第三环状凹槽,第三环状凹槽内设有第三挡圈10,第三挡圈10内具体还设有第五密封圈11。对于第一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5、第三密封圈7、第四密封圈9和第五密封圈11,优选为o型密封圈,其材质优选为橡胶,还可以为尼龙等复合材料,此外,o型密封圈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还可以为多边形等任何可能的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芯4靠近外套1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还设有复位弹簧2,阀芯4上设有弹簧座18,复位弹簧2的下端抵持于弹簧座18上,而复位弹簧2的上端则抵持于外套1上。当a口进油时,在油液的作用下,阀芯4向上移动,此时,复位弹簧2被压缩,而当a口不再进油或出油时,在复位弹簧2的作用下,阀芯4开始向下移动,直至完全复位为止。
上述结构的液控负载保持阀,工作原理如下:
外套1与第一密封圈3用于防止出现外漏现象,阀芯4设置在阀套12的内孔中,a口、b口、c口、d口分别通过第三挡圈10,第四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7,第二挡圈8,第二密封圈5,第一挡圈6进行隔离,保证各油口之间没有油液泄露,当a口没有控制油液时,b口与c口导通,d口为回油口直接回油箱,当a口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2的阻力时,阀芯4开始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先切断b口的压力信号油,再让c口与d口导通,并把c口的压力油泄压流回油箱,第四密封圈9安装在阀芯4上,保证b口的压力油不会往a口泄露,同时,保证b口、c口在不换向状态下能保证5滴/min以内的泄露量。
需要说明的时,如图4所示,液控负载保持阀通常与逻辑阀14结合使用,用于防止执行机构在不工作状态泄压或者失去负载时失衡。a口开启阀芯4的压力与b口、c口的负载无关,只与复位弹簧2的阻力大小有关,因此,与现有结构的平衡阀相比,此结构的液控负载保持阀具有很好的开启性能,在开启高压负载机构时不会出现滞后、抖动等问题,能平缓的开启。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压系统,包括保持阀13,保持阀13为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逻辑阀14,除逻辑阀14外,液压系统中还设有溢流阀17、单向阀15以及节流阀16等,而图中所示的保持阀13即为如上所述的液控负载保持阀。此结构的液压系统,相应地,具有上述液控负载保持阀所具有的优点。
最后,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机械设备,包括控负载保持阀或液压系统,液控负载保持阀为如上所述的液控负载保持阀,液压系统为如上所述的液压系统。此结构的机械设备,相应地,也具有上述液控负载保持阀或液压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即在运行过程中,运行更为平稳,抖动较小或无抖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