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5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泵主要是由泵壳以及泵壳内的桨叶组成,泵壳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泵体泵液的效率,现在的泵体还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泵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泵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包括泵壳,在泵壳内设有进液腔,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设有连通腔,泵壳的表面设有与进液腔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腔连通的出液口,进液腔的底部设有主桨叶安装机构;

主桨叶安装机构包括位于进液腔底部的固定凸台,在固定凸台上设有安装台,泵壳的外侧设有安装壳,在安装壳内设有微型气缸,固定凸台上设有贯穿的通孔,微型气缸的气缸杆穿过通孔与安装台连接,安装台上设有与主桨叶的主轴对应的安装孔;

所述出液腔的底部设有辅助桨叶安置腔,辅助桨叶安置腔内安装辅助桨叶,辅助桨叶的出液端朝向出液口。

上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所述主桨叶的出液方向与主桨叶的中心轴垂直,辅助桨叶的出液方向与辅助桨叶的中心轴平行。

上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辅助桨叶安置腔的一侧设有滤网。

上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的腔壁上设有导液凸缘。

上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所述泵壳上固定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进液腔的底部设有主桨叶安装机构,主桨叶安装机构包括位于进液腔底部的固定凸台,在固定凸台上设有安装台,泵壳的外侧设有安装壳,在安装壳内设有微型气缸,固定凸台上设有贯穿的通孔,微型气缸的气缸杆穿过通孔与安装台连接,安装台上设有与主桨叶的主轴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微型气缸可以控制安装台升降,从而达到控制安装台上主桨叶升降的目的,主桨叶升降主要是控制主桨叶与进液腔底部之间的距离,距离的大小根据主桨叶的厚度以及尺寸来定,直到调节最适合的距离为止;

为了提高泵体的泵液效率,出液腔的底部设有辅助桨叶安置腔,辅助桨叶安置腔内安装辅助桨叶,辅助桨叶的出液端朝向出液口,主桨叶泵入到出液腔内的液体经过辅助桨叶的进一步推动后从出液口泵出,而且辅助桨叶的出液端直接朝向出液口,辅助桨叶达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一体化精加工泵体,包括泵壳1,在泵壳1内设有进液腔2,出液腔3,进液腔2和出液腔3之间设有连通腔4,泵壳1的表面设有与进液腔2连通的进液口5,与出液腔3连通的出液口6,进液腔2的底部设有主桨叶安装机构;

主桨叶安装机构包括位于进液腔2底部的固定凸台7,在固定凸台7上设有安装台8,泵壳1的外侧设有安装壳9,在安装壳9内设有微型气缸10,固定凸台7上设有贯穿的通孔,微型气缸10的气缸杆穿过通孔与安装台8连接,安装台8上设有与主桨叶(未画出)的主轴对应的安装孔11;

出液腔3的底部设有辅助桨叶安置腔12,辅助桨叶安置腔12内安装辅助桨叶13,辅助桨叶13的出液端朝向出液口6。

其中,主桨叶的出液方向与主桨叶的中心轴垂直,辅助桨叶13的出液方向与辅助桨叶13的中心轴平行。

进一步,辅助桨叶安置腔12的一侧设有滤网14,进液腔2和出液腔3的腔壁上设有导液凸缘15,泵壳1上固定支撑脚16。

本实用新型的进液腔2的底部设有主桨叶安装机构,主桨叶安装机构包括位于进液腔2底部的固定凸台7,在固定凸台7上设有安装台8,泵壳1的外侧设有安装壳9,在安装壳9内设有微型气缸10,固定凸台7上设有贯穿的通孔,微型气缸10的气缸杆穿过通孔与安装台8连接,安装台8上设有与主桨叶(未画出)的主轴对应的安装孔11,通过微型气缸10可以控制安装台8升降,从而达到控制安装台8上主桨叶升降的目的,主桨叶升降主要是控制主桨叶与进液腔2底部之间的距离,距离的大小根据主桨叶的厚度以及尺寸来定,直到调节最适合的距离为止;

为了提高泵体的泵液效率,出液腔3的底部设有辅助桨叶安置腔12,辅助桨叶安置腔12内安装辅助桨叶13,辅助桨叶13的出液端朝向出液口6,主桨叶泵入到出液腔3内的液体经过辅助桨叶13的进一步推动后从出液口6泵出,而且辅助桨叶13的出液端直接朝向出液口6,辅助桨叶13达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