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247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驱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垃圾焚烧已逐渐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途径,垃圾经过现代化的焚烧处理,体积一般可减少80%-90%,同时可以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还可以实现资源化的利用。

现有的垃圾焚烧多采用机械式垃圾焚烧炉,所述垃圾焚烧炉包括进料口、给料炉排、位于炉膛内的用于垃圾焚烧的炉排、位于焚烧炉排下部的一次风供风系统、位于炉喉部的二次风供风系统以及排渣口。焚烧炉排整体沿纵向分为若干个焚烧单元,每一焚烧单元由多个滑动炉排片、翻动炉排片和固定炉排片组成。垃圾从进料口倒入所述垃圾焚烧炉,通过给料炉排的往复推动作用所述垃圾进入所述焚烧炉内的炉床上进行焚烧,在所述干燥段所述垃圾被烘干、脱水,所述垃圾主要在所述燃烧段进行燃烧。

目前,所述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翻动炉排的驱动系统都没有缓冲设计或只有回程缓冲设计,当翻动油缸向前推进到顶位时,会产生冲击与噪音,影响焚烧炉翻动炉排的使用寿命,当回落到终点时,会形成很大的冲击载荷,致使托轮经常损坏,更有甚者造成翻动轴断裂开焊,被迫停炉检修。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双程缓冲设计的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油管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杆及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端部的活塞,所述活塞的头部设置有节流套筒,所述活塞杆的尾部设置有节流阀杆,所述油管筒体头部设置有与油缸头部油管接口连通的通油孔和节流通油孔,所述油管筒体尾部设置有节流阀碟,所述节流阀碟上设置有与油缸尾部油管接口连通的回程通油孔和回程节流通油孔,所述节流套筒能在所述活塞杆的带动下堵塞所述通油孔,所述节流阀杆能在所述活塞杆的带动下进入所述节流阀碟,完全密封所述回程通油孔。

进一步,所述节流通油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油孔的孔径,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回程通油孔的孔径。

进一步,所述液压缸通过油缸头部铰轴和油缸尾部铰轴固定于所述翻动炉排上。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通过铰链曲柄连杆连接至所述油缸头部铰轴。

进一步,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油缸头部油管接口和所述油缸尾部油管接口与油压站连通。

进一步,所述翻动炉排在翻动以及推进至距离顶位2°的过程中,所述通油孔与所述油管筒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翻动炉排在翻动以及回落至距离终点2°的过程中,所述回程通油孔与所述油管筒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翻动炉排在从距离顶位2°推进至顶位的过程中,所述节流套筒在所述活塞杆的带动下堵塞所述通油孔。

进一步,所述翻动炉排在从距离终点2°回落至终点的过程中,节流阀杆在所述活塞杆的带动下进入所述节流阀碟,完全密封所述回程通油孔。

进一步,所述翻动炉排在从距离顶位2°推进至顶位的过程中,所述油管筒体与所述节流通油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翻动炉排在从距离终点2°回落至终点的过程中,所述油管筒体与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当翻动炉排快速推进至距顶位还有2°时,设置于活塞头部的节流套筒堵塞通油孔,使液压油只能通过节流通油孔通过,从而使油缸回油急剧减小,达到缓冲的目的,当翻动炉排快速回落至距终点还有2°时,此时活塞杆尾部加长的节流阀杆进入节流阀碟,完全密封回程通油孔,使液压油只能通过回程节流通油孔通过,从而使油缸回油急剧减小,达到缓冲的目的,减轻了对设备的冲击,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回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推至顶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焚烧炉翻动炉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焚烧炉翻动炉排与驱动系统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油缸尾部铰轴 2、油缸尾部油管接口

3、油管筒体 4、节流阀碟

5、节流阀杆 6、活塞

7、活塞杆 8、油缸头部油管接口

9、油缸头部铰轴 10、回程节流通油孔

11、回程通油孔 12、节流套筒

13、节流通油孔 14、通流槽

15、通油孔 16、托轮

17、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油缸尾部铰轴1,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油管筒体3,节流阀碟4,节流阀杆5,活塞6,活塞杆7,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油缸头部铰轴9,回程节流通油孔10,回程通油孔11,节流套筒12,节流通油孔13,通流槽14,通油孔15,托轮16,以及翻动轴17。

其中,油管筒体3形成液压缸的主体,在所述液压缸内设置有活塞杆7以及由活塞杆7驱动的活塞6,其中所述活塞杆7与所述油管筒体3尺寸相匹配,将所述油管筒体3分割成不相互连通的两个部分,位于头部的油管筒体3与所述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相连,所述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经油管连接至所述油压站,位于尾部的油管筒体3与所述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相连,所述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经油管连接至所述油压站。

示例性地,所述活塞6的头部设置有节流套筒12,所述节流套筒12固定于所述活塞6的头部,所述节流套筒12为与所述活塞杆7的侧壁紧密贴合的圆环状结构。

示例性地,所述油管筒体3的头部设置有通流槽14,所述通流槽14将通油孔15、节流通油孔13与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相连通,其中,所述节流通油孔13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油孔15的孔径。

示例性地,所述油管筒体3的头部设置有通油孔15,所述头部的油管筒体3通过该通油孔15与所述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相连,在炉排翻动过程以及推至距离顶位2°的过程中所述油缸、通油孔15以及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均处于连通状态,由于所述通油孔15的孔径较大,因此能够满足所述翻动炉排的快速翻动以及推进。

示例性地,所述油管筒体3头部还设置有节流通油孔13,作为优选,所述节流通油孔13位于所述通油孔15的两侧,其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通油孔15的上下方,所述节流通油孔13通过通流槽14与所述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相连通。参照图1,在所述翻动炉排从距离顶位2°推进至顶位时所述节流套筒12堵塞所述通油孔15,使液压油不能通过,油管筒体3中液压油只能经所述节流通油孔13汇集进入通流槽14,再进入所述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由于所述节流通油孔13的孔径较小,从而使通过该节流通油孔13的液压油流量很低,起到缓冲的作用,使翻动炉排在推至顶位时所述翻动轴17能够缓慢的推进,减轻了翻动油缸推至顶位时产生的冲击与噪音,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所述活塞杆7的尾部设置有节流阀杆5,所述节流阀杆5可以固定设置与所述活塞杆7的尾部,还可以伸缩设置于活塞杆7的尾部。

示例性地,所述油管筒体3尾部设置有节流阀碟4,所述节流阀碟4设置有回程通油孔11,所述尾部的油管筒体3通过该回程通油孔11与所述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相连,在炉排翻动过程以及回落至距离终点2°的过程中所述油缸、回程通油孔11以及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均处于连通状态,由于所述回程通油孔11的孔径较大,因此能够满足所述翻动炉排的快速翻动以及回落。

其中,所述节流阀碟4上还设置有回程节流通油孔10,作为优选,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10位于所述回程通油孔11的两侧,其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回程通油孔11的上下方,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10分别连通所述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和油管筒体3,其中,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10的孔径小于所述回程通油孔11的孔径。参照图2,在所述翻动炉排从距离终点2°回落至终点时所述节流阀杆5进入所述节流阀碟4,完全密封所述回程通油孔11,使液压油不能通过,油管筒体3中液压油只能经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10进入所述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由于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10的孔径较小,从而使通过该回程节流通油孔10的液压油流量很低,起到缓冲的作用,使翻动炉排在近终点时所述翻动轴17能够缓慢的回落,减小对所述托轮16的冲击载荷,起到保护作用,如图3所示。

进一步,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液压缸相连接的油压工作站,所述油压工作站包括油泵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可以气阀类的控制系统,但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局限于该控制系统,通过所述油泵以及控制系统来实现所述驱动系统的动作。

进一步,所述驱动系统的两端与所述垃圾焚烧炉排的翻动炉排片固定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实现所述炉排片的翻动和回落,具体地,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油缸尾部铰轴1和油缸头部铰轴9,所述油缸尾部铰轴1和油缸头部铰轴9固定于翻动炉排片上,其中所述油缸尾部铰轴1与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所述油缸头部铰轴9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在液压油的驱动下引起活塞杆的移动,从而牵动所述炉排片的翻动和回落,其具体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在翻动过程中所述液压油由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和/或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进入所述油管筒体3中,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活塞6以及活塞杆7动作,实现所述翻动炉排的翻动,在该过程中由于所述油管筒体3的头部与通油孔15以及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处于连通状态,所述油管筒体3的尾部与回程通油孔11以及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处于连通状态,由于所述通油孔15与回程通油孔11的孔径较大,因此能够满足所述翻动炉排的快速翻动。

在推进过程中,所述液压油由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进入所述油管筒体3中,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活塞6以及活塞杆7动作,实现所述翻动炉排的推进,在推进至距离顶位2°以前所述油管筒体3、通油孔15以及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均处于连通状态,由于所述通油孔15的孔径较大,因此能够满足所述翻动炉排的快速推进。

当所述翻动炉排从距离顶位2°推进至顶位时,所述节流套筒12堵塞所述通油孔15,使液压油不能通过,油管筒体3中液压油只能经所述节流通油孔13汇集进入通流槽14,再进入所述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由于所述节流通油孔13的孔径较小,从而使通过该节流通油孔13的液压油流量很低,起到缓冲的作用,使翻动炉排在推至顶位时所述翻动轴17能够缓慢的推进,减轻了翻动油缸推至顶位时产生的冲击与噪音,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回落过程中,所述液压油由油缸头部油管接口8进入所述油管筒体3中,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活塞6以及活塞杆7动作,实现所述翻动炉排的回落,在回落至距离终点2°以前所述油管筒体3、回程通油孔11以及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均处于连通状态,由于所述回程通油孔11的孔径较大,因此能够满足所述翻动炉排的快速回落。

当所述翻动炉排从距离终点2°回落至终点时,所述节流阀杆5进入所述节流阀碟4,并且完全密封所述回程通油孔11,使液压油不能通过,油管筒体3中液压油只能经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10进入所述油缸尾部油管接口2,由于所述回程节流通油孔10的孔径较小,从而使通过该回程节流通油孔10的液压油流量很低,起到缓冲的作用,使翻动炉排在近终点时能够缓慢的回落,减小对所述托轮16的冲击载荷,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焚烧炉翻动炉排的液压驱动系统,当翻动炉排快速推进至距顶位还有2°时,设置于活塞头部的节流套筒堵塞通油孔,使液压油只能通过节流通油孔通过,从而使油缸回油急剧减小,达到缓冲的目的,当翻动炉排快速回落至距终点还有2°时,此时活塞杆尾部加长的节流阀杆进入节流阀碟,完全密封回程通油孔,使液压油只能通过回程节流通油孔通过,从而使油缸回油急剧减小,达到缓冲的目的,减轻了对设备的冲击,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