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由调整风向的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4466发布日期:2019-02-01 19:2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由调整风向的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由调整风向的电风扇。



背景技术:

电风扇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普及程度非常高的一种家用电器了,它不仅能在酷热的夏天给人们带来清凉,更是大到在工厂进行通风散热保障工厂的安全,小到在智能电子设备中散热降温使得电子元件正常稳定工作,风扇被运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一般的风扇体积较大,转动的转向较小,携带不方便,可散热区域较小,因此常常造成人们的困扰。

申请号为CN201020145448.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风扇头、底座,以及将风扇头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为折叠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风扇头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的优点。

虽然该实用新型专利占用空间较小,携带方便,但是,其中风扇与底座之间设置为折叠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难以进行完全翻转,第三支架在顺时针打开到一定程度后,受制于第二支架的边缘阻碍,导致折叠支架转动不充分,使得电风扇难以进行大面积覆盖所需散热区域。另外,该专利在长期转动折叠支架后支架之间发生松动容易导致支架难以支撑起风扇,使得其不能进行高度以及风向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电风扇难以大面积自由调整风向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覆盖更大面积区域的可自由调整风向的电风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由调整风向的电风扇,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内的风扇本体,所述安装架包括依次铰接设置的顶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底座,所述风扇本体安装在顶座上。

其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控制转动的铰接连接件,所述铰接连接件包括位于第一支架的上腔室内并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上腔室内壁上的齿盘、位于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并一左一右铰接在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壁上的左防转杆和右防转杆,齿盘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齿盘、小齿盘,大齿盘、小齿盘的外缘均设置有齿,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壁上位于两组防转杆之间设置有一根竖杆,竖杆的一端铰接有左连杆以及右连杆,左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左防转杆中部,右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右防转杆中部,左防转杆的端部、右防转杆的端部均为可卡入同一齿盘上相邻俩齿的弯曲部。

其中,左连杆、右连杆铰接于竖杆的同一点位上。

其中,所述顶座与第一支架之间以及第二支架与底座之间同样设置有铰接连接件。

其中,底座上设置有弹簧夹。

其中,顶座上还设置有保护壳。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自由活动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铰接,使得整体的活动范围更广,风扇所能够散热的区域面积更大;顶座与第一支架之间铰接,第二支架与底座之间铰接,这样设置增加了改变风扇风向的便利性;整体使得该电风扇能够大范围调整风向。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铰接连接件,一方面可以通过铰接连接件来实现对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卡位,使得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在旋转时,其旋转方向只能沿某一方向旋转,而不能反向旋转,防止由于电风扇重力作用将支架压垮的风险,另一方面,该铰接连接件设置的“棘轮棘爪”机构也能进一步防止在电风扇在工作时由于重力作用而支架之间的铰接松动而造成电风扇垂落,这样便难以实现风扇在高度上的调整。

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左右连杆铰接于一处,在对竖杆进行作用时,能够顺利使得该铰接连接件发挥作用,进行卡位之间的切换,顺利对风扇的高度以及风向进行调节。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有铰接处都设置铰接连接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增强了该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弹簧夹,方便了该实用新型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固定,扩展了其使用场景,增大了适用范围。

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保护壳,防止风扇在运转时对外界可能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铰接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座、2-第二支架、3-第一支架、4-顶座、5-风扇本体、6-保护壳、7-铰接连接件、71-小齿盘、72-大齿盘、73-齿、74-右防转杆、75-左防转杆、76-左连杆、77-竖杆、 78-右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可自由调整风向的电风扇,包括安装架以及风扇本体,所述安装架包括依次铰接设置的顶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底座,顶座上设置有围栏,所述风扇本体安装在顶座内。通过设置自由活动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铰接,使得整体的活动范围更广,风扇所能够散热的区域面积更大;而顶座与第一支架之间铰接,第二支架与底座之间铰接完全为增强风扇改变风向的便捷性。整体使得该电风扇能够大范围调整风向。

作为优选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控制转动的铰接连接件,所述铰接连接件包括位于第一支架的上腔室内并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上腔室内壁上的齿盘、位于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并一左一右铰接在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壁上的左防转杆和右防转杆,齿盘通过铰接轴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上腔室的内壁上,且齿盘可随第一支架一起绕铰接轴的轴线转动。齿盘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齿盘、小齿盘,大齿盘、小齿盘一同随第一支架一起绕铰接轴的轴线转动,大齿盘、小齿盘的外缘均设置有齿,从而便于通过限制齿的方式来限制第一支架的转动。该防转杆包括左防转杆和右防转杆,左防转杆、右防转杆位于第二支架下腔室的左右两侧。左防转杆、右防转杆的底部均铰接到第二支架的下腔室的内壁上,左防转杆、右防转杆的另一端伸入上腔室内,从而左防转杆、右防转杆可在上腔室、下腔室组成的腔室内旋转。左防转杆、右防转杆的另一端均为弯曲部,从而在转动左防转杆或右防转杆时能够更加方便地将左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小齿盘的相邻两齿之间、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相邻两齿之间。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壁上位于两组防转杆之间设置有一根竖杆,竖杆可沿第二支架的内壁上横向运动,该竖杆位于左防转杆、右防转杆之间,在竖杆的一端铰接有左连杆、右连杆,左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左防转杆中部,右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右防转杆中部。在工作过程中,先横向拉动竖杆,将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齿间;然后转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之间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大齿盘将相对右防转杆的弯曲部转动,此时大齿盘上的齿能够往外推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并将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其余对应的齿间,由于有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齿间,从而能够限制大齿盘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在旋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时,只能保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某一个方向旋转,无法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实现在通过旋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时,能够防止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反向转动,提高该铰接连接件的稳定性。另外,转动转盘,将左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小齿盘的齿间,原理与上述情况相同。另一方面,该铰接连接件设置的“棘轮棘爪”机构也能进一步防止在电风扇在工作时由于重力作用而支架之间的铰接松动而造成电风扇垂落,这样便难以实现风扇在高度上的调整。

作为优选的,左连杆、右连杆铰接于竖杆的同一点位上。设置左右连杆铰接于一处,在对竖杆进行作用时,能够顺利使得该铰接连接件发挥作用,进行卡位之间的切换,顺利对风扇的高度以及风向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座与第一支架之间以及第二支架与底座之间同样设置有铰接连接件。这样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增强了该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底座上设置有弹簧夹,这样设置方便了该实用新型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固定,扩展了其使用场景,增大了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的,顶座上还设置有保护壳,防止了风扇在运转时对外界可能造成的伤害。

实施例1

一种可自由调整风向的电风扇,包括安装架以及风扇本体,所述安装架包括依次铰接设置的顶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底座,顶座上设置有围栏,所述风扇本体安装在顶座内。通过设置自由活动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铰接,使得整体的活动范围更广,风扇所能够散热的区域面积更大;而顶座与第一支架之间铰接,第二支架与底座之间铰接完全为增强风扇改变风向的便捷性。整体使得该电风扇能够大范围调整风向。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控制转动的铰接连接件,所述铰接连接件包括位于第一支架的上腔室内并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上腔室内壁上的齿盘、位于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并一左一右铰接在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壁上的左防转杆和右防转杆,齿盘通过铰接轴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上腔室的内壁上,且齿盘可随第一支架一起绕铰接轴的轴线转动。齿盘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齿盘、小齿盘,大齿盘、小齿盘一同随第一支架一起绕铰接轴的轴线转动,大齿盘、小齿盘的外缘均设置有齿,从而便于通过限制齿的方式来限制第一支架的转动。该防转杆包括左防转杆和右防转杆,左防转杆、右防转杆位于第二支架下腔室的左右两侧。左防转杆、右防转杆的底部均铰接到第二支架的下腔室的内壁上,左防转杆、右防转杆的另一端伸入上腔室内,从而左防转杆、右防转杆可在上腔室、下腔室组成的腔室内旋转。左防转杆、右防转杆的另一端均为弯曲部,从而在转动左防转杆或右防转杆时能够更加方便地将左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小齿盘的相邻两齿之间、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相邻两齿之间。第二支架的下腔室内壁上位于两组防转杆之间设置有一根竖杆,竖杆可沿第二支架的内壁上横向运动,该竖杆位于左防转杆、右防转杆之间,在竖杆的一端铰接有左连杆、右连杆,左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左防转杆中部,右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右防转杆中部。在工作过程中,先横向拉动竖杆,将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齿间;然后转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之间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大齿盘将相对右防转杆的弯曲部转动,此时大齿盘上的齿能够往外推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并将右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其余对应的齿间,由于有弯曲部卡入大齿盘的齿间,从而能够限制大齿盘反向转动,从而实现在旋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时,只能保证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沿某一个方向旋转,无法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实现在通过旋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时,能够防止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反向转动,提高该铰接连接件的稳定性。另外,转动转盘,将左防转杆的弯曲部卡入小齿盘的齿间,原理与上述情况相同。另一方面,该铰接连接件设置的“棘轮棘爪”机构也能进一步防止在电风扇在工作时由于重力作用而支架之间的铰接松动而造成电风扇垂落,这样便难以实现风扇在高度上的调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左连杆、右连杆铰接于竖杆的同一点位上。设置左右连杆铰接于一处,在对竖杆进行作用时,能够顺利使得该铰接连接件发挥作用,进行卡位之间的切换,顺利对风扇的高度以及风向进行调节。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顶座与第一支架之间以及第二支架与底座之间同样设置有铰接连接件。这样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增强了该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底座上设置有弹簧夹,这样设置方便了该实用新型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固定,扩展了其使用场景,增大了适用范围。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顶座上还设置有保护壳,防止了风扇在运转时对外界可能造成的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